回覆列表
-
1 # 小劉解讀
-
2 # 南朝居士
劉邦削藩很容易嗎?當然不容易,一個不小心,就重蹈項羽的覆轍了。
最簡單而言,山東各國都是有錢、有兵、有地盤的實力派,一方諸侯,如果劉邦不是皇帝,那這些人跟他可以平起平坐,即使是皇帝,這些人對他的義務,也只有進貢土特產、隨皇帝出征、朝見天子這三個義務,而這些人,絕對是跟戰國一樣的諸侯,
所以,劉邦想削藩,這些人也是知道的,只是屠刀沒落下之前,都有僥倖心理,不會削到自己。
劉邦要削藩的時候,不能讓諸侯王認為他在削藩,這個很困難,因為一旦諸侯王發現他開始削藩了,馬上就會聯合起來,一旦聯合起來,把劉邦打翻盤不是不可能。
所以,劉邦採取各個擊破,並且換藩的方式,就是就近原則,一個個收拾,收拾完了,也不把土地收回大漢變成郡縣,而是換一個藩王,繼續做諸侯國。
劉邦第一個收拾的就是燕王臧荼,因為他在楚漢戰爭中沒什麼功勞,跟英布彭越比起來,跟劉邦關係差遠了,所以他被收拾,大家覺得合情合理。
收拾完臧荼後,馬上讓自己的嫡系小弟盧宛當了燕王,這樣燕國的獨立性就減弱了不少。
劉邦第二個收拾的,就是韓信,看到韓信被收拾,大家都沒意見,因為韓信樹大招風,一人分了130多個城池,其他最大的齊國,也只有70多城,所以大家都對他不滿,
而且,他本身是臣子,自己討封才封王的,他被收拾,大家覺得合情合理,自然不會有什麼想法了。
劉邦廢了韓信後,馬上封異母弟劉交為楚王,換封成功。
所以啊,劉邦削藩是一個反覆的過程,一次一次的更換藩王,諸侯國的獨立性就減弱了,盧宛是這種背景下被封王的。
最後盧宛被殺,也是他不清楚自己的定位,不知道自己被封王的原因,留戀王位,如果劉邦削藩後,自己帶著家眷主動回到長安,拒絕王位,還是可能保全的。
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恰恰相反,劉邦的“臥榻”就允許盧綰“酣睡”。
原因是盧綰與劉邦的關係特殊。
盧綰與劉邦同年同月同日生。省去了什麼山盟海誓、義結金蘭。緣分!盧綰與劉邦不僅是同鄉還是同裡。不但在一個村子住,而且同一個衚衕。距離近!一同上學,一同回家。一起上過山,一起下過鄉。一起蹚兔子,一起蹲牢房。義氣!盧綰的父親和劉邦的父親關係很好。世交!據司馬遷的《史記》記載盧綰:
從東擊項籍,以太尉常從,出入臥內,衣被飲食賞賜,群臣莫敢望,雖蕭曹等,特以事見禮,至其親倖,莫及盧綰。綰封為長安侯。長安,故咸陽也。
《史記》記載了只有兩個人能自由出入劉邦的臥室。一個是盧綰,另一個就是劉邦最疼愛的小弟弟楚王劉交。這個待遇可是張良、蕭何都望塵莫及的。劉邦大封天下後,一心要中央集權,想把分封制改為“家天下”。但是,苦於自己孩子都小(只有一個庶長子齊王劉肥)自己的兄弟又少。只有這個最親近的盧綰,早就想冊封盧綰為王,擔心群臣不願意。正好平定燕王臧塗,劉邦詢問誰可以鎮守燕國,蕭何曹參等人也不是傻子,順勢就提出封盧綰為燕王,劉邦順坡下驢冊封盧綰為燕王。這只不過是早晚的事,盧綰雖然是異姓,在劉邦心裡跟自家人一樣。這不是功勞大小的事,而是劉邦信賴他。
劉邦自稱帝以來一直到結束生命,從來沒有停息過對異姓諸侯王的討伐戰爭,但是從來沒有懷疑過燕王盧綰。雖然最後盧綰還是反了,前提是劉邦死了,如果劉邦不死,盧綰一定會回到長安做出解釋的,劉邦也許不會處死他這個昔日的好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