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星星爸比

    由於影像技術的發展,我們診斷髮現微小結節肺癌的能力也獲得了革命性的進步。與之同步,外科手術技術的發展也愈發廣泛應用於更多患者群體,甚至包括一些心肺功能受限人群。微創胸腔鏡(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VATS)技術,雖然沒有納入LCSG的以往臨床實驗,但自20世紀90年代始,便日益廣泛應用於胸外科手術,至今已經形成了一個全新的微創胸外科時代。

    VATS技術治療微小結節肺癌(≤2 cm腫瘤)的遠期療效已經被證實等同於開放手術,而圍術期優勢包括更少的失血量、更快的術後恢復、更多的肺功能儲存和更短的住院時間[19-21]。

    由於技術上的簡便和相對較少的圍術期併發症死亡率,VATS楔形切除經常被用於亞肺葉切除治療微小結節肺癌。另一方面,高齡患者、合併心肺功能不全患者手術常常要求較短的手術時間和較輕的傷口疼痛,也是促使外科醫生選擇此類手術的重要原因[22-24]。

    Mayo Clinic的Miller等[25]專門對≤1 cm腫瘤施行肺葉切除、亞肺葉切除(肺段切除和楔形切除)進行對比。儘管肺葉切除組有明顯的生存優勢,但在亞肺葉切除的亞組分析中,無論是生存率優勢還是區域性複發率控制優勢,都沒有發現存在統計學差異。

    相較於VATS楔形切除,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具有的生存優勢和較少的區域性複發率主要和以下幾個技術特點密切相關:①嚴格按解剖面進行切除;②切除範圍足夠大;③肺實質內引流淋巴組織的切除。肺癌術後發生區域性復發的首要原因包括肺葉內腫瘤殘留、肺葉內淋巴結轉移和切緣陽性[28,29]。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較VATS楔形切除更接近腫瘤手術切除要求,更好地解決了腫瘤區域性復發的難題。但需要指出的是,無論選擇何種亞肺葉切除,建議術中評估淋巴結狀態,以取得更全面的腫瘤分期,以便和肺葉切除療效有更完整對比[30-33]。

    有一種觀點認為施行亞肺葉肺段切除的腫瘤一定要侷限於肺段的解剖界限內,而不應跨段。儘管肺段切除可以應用於中央型肺癌,但是大量實踐證明具有治癒性的肺段切除術應該應用於位於肺外週三分之一的周圍型非小細胞肺癌。這主要是因為中央型肺癌往往包含淋巴結轉移,預後較差。Ketchedjian等[34]報道T1中央型肺癌淋巴結轉移檢出率達50%。Lee等[35]報道中央型肺癌發生N2淋巴結轉移,在腫瘤>2 cm中高達26.7%,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周圍型肺癌中,這一比例僅為2.9%。

    中央型肺癌較高的淋巴結轉移率表明腫瘤位於較豐富淋巴引流區域時,表現出的更廣泛的侵襲性,此時強調肺葉切除術的效果毫無疑問要優於亞肺葉切除。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Sienel等[36]研究結果發現S1-S3肺段切除術後複發率明顯高於S4-S10肺段切除(23% vs 5%),但沒有解釋該現象。

    因此,我們強調術中冰凍病理檢查區域淋巴結狀態,明確有否區域性淋巴結轉移,能有效幫助外科醫生正確判斷選擇手術方式,提高手術療效。

    基於LCSG的報道,肺葉切除已然成為外科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標準術式。肺葉切除加淋巴結清掃能使肺癌患者得到最大的生存獲益,亞肺葉切除主要適合心肺功能受限的患者。然而,最近證據表明,特別是大型薈萃分析結果支援對於腫瘤≤2 cm、周圍型Ⅰ期微小結節肺癌患者選擇性實施亞肺葉切除,尤其推薦解剖性肺段切除。這種手術方式安全,遠期生存率等同於肺葉切除術。關鍵在於術中冰凍病理檢查評估淋巴結狀態以除外淋巴結轉移,完善準確的疾病分期,以正確判斷決定合適的手術方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變壓器接地型別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