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207371142198
-
2 # 陳小哥哥來了
應該是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世說新語》載,公元322年,晉室重臣王敦起兵作亂,其弟王導及家族受牽連,為了請罪一大早王導帶著王氏子弟跪在宮殿門前等候皇上發落。這時周靑進宮,王導希望周靑能替他說些好話,便小聲對他說:“伯仁(周靑的字),我全家100多口,就靠你了。”結果周靑就當沒聽見,昂首走進宮去。等他從宮裡出來,已經喝得暈乎乎的,王導和他招呼,他還是不理不睬,一邊走還一邊嘀咕:“今年殺賊子,取個斗大金印……”
後來王敦總攬朝政,要收拾周靑遂詢問王導:“周靑也算是個人才,是不是給個官噹噹?”連問了幾次,王導因想起周靑曾在宮門口不幫自己的事就一直都沉默不語。王敦見他這樣就眼中兇光一閃:“如果不配為官,那麼應該殺掉!”王導還是沉默。於是,周靑被王敦殺害。
後來,王導有一次在整理中書省的檔案時,才發現周靑極力維護自己為自己辯白的奏章。又聽說了那天自己跪在宮門時,周靑一進宮就激烈地維護王家全家,只不過沒有在自己面前表示出來而已。聯想到自己卻在能救活他的時候沒有伸手相救,一股強烈的負罪感湧上心頭,他回家後對兒子們說:“我雖不殺伯仁,但是伯仁卻因我而死。幽明之中,負此良友呀!”這就是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這個典故的來歷。
那是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東晉時期,王敦和王導一樣看好建康的琅邪王司馬睿,司馬睿徵召他時,他馬上欣然前往。310年,王敦和王導一起在建康擁戴司馬睿,成了他的主要謀臣。
王敦入石頭城後,擁兵不朝,放縱士卒劫掠,肆意殺死了周伯仁、戴淵、刁協等朝臣,並在朝廷及地方安插黨羽。起初王敦起兵時,劉隗和刁協都勸司馬睿誅殺王導和王氏家族全部成員。王導帶著兄弟子侄二十餘人,每天都在宮門外候罪,僕射周??進宮,王導向他大呼:“伯仁,一家大小百餘口性命都交到你手上了!”伯仁看都不看,一直進宮。進了宮中見到司馬睿後,卻竭力向他保證王導忠誠,極為懇切。司馬睿聽信。伯仁喜歡喝酒,在宮中喝得大醉才拜辭出去。王導這時還在宮外,又向他呼救,他不但不理,反而對自己的侍從說:“我要誅殺那些亂臣賊子,換取金印,掛在手肘後!”回到家後,又上書竭力證明王導無罪,這才救下了王家的性命。但王導並不知情,因此懷恨在心。王敦攻入石頭城後,對王導說:“伯仁聲望很高,請他任三司應該可以勝任。”王導不說話。王敦又問:“難道只能當令或者僕?”王導還是不回答。王敦說:“那就只有殺掉了。”王導仍不回答,於是王敦下令斬伯仁。後來王導得知真相,大哭說:“我雖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王敦企圖進一步篡權,但是被王導的堅決反對,只得於四月還師武昌,遙控朝政。閏十一月,司馬睿憂憤而死,太子司馬紹繼位(晉明帝)。323年三月,王敦謀篡帝位,於四月移鎮姑孰,自領揚州牧,大肆任命自己的親黨為朝官和地方官吏。324年六月,司馬紹乘王敦病重,下詔討伐。王敦以兄王含為元帥,領水陸軍5萬攻建康,立足尚未穩就於七月,遭到政府軍的襲擊,大敗。王敦得知,氣急敗壞地說:“我的兄長真是個沒用的老婢,大勢已去了。”但他仍然不甘心,想帶病親自出徵,但是沒多就病死。他的黨羽沈充等人繼續攻擊建康,但不久就被一一討平。王敦被掘墓戮屍,首級被割下掛在朱雀橋上示眾。
王敦雖然是所謂的叛將,但他早期還是為晉室做出了不少貢獻,他的反叛也是由於屢受晉室猜疑而起的。自古以來掌握兵權的大將總是處於危險的邊緣,永遠是朝廷猜忌的物件,不是遭猜忌被殺,就是遭猜忌被迫反叛,反叛成功,就成了“太祖高皇帝”,失敗自然就像王敦一樣變成亂臣賊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