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乙型肝炎(乙肝)疫苗:0、1、6月齡。接種3次,出生後24小時內接種第1劑,第1、2劑間隔≥28天。
2、卡介苗:出生時接種1次。
3、脊髓灰質炎(脊灰)減毒活疫苗:2、3、4月齡,4歲。接種4次,第1、2劑,第2、3劑間隔≥28天。
4、百日咳-白喉-破傷風(百白破)聯合疫苗:3、4、5月齡,18~24月齡。接種4次,第1、2劑,第2、3劑間隔≥28天。
5、白喉-破傷風(白破)聯合疫苗:6歲,接種1次。
6、麻疹-風疹(麻風)聯合疫苗:8月齡,接種1次。
7、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風疹(麻腮風)聯合疫苗:18~24月齡,接種1次。
8、流行性乙型腦炎(乙腦)減毒活疫苗:8月齡,2歲,接種2次。
9、A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6~18月齡,接種2次,第1、2劑間隔3個月。
10、A群C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3歲,6歲,接種2次,2劑間隔≥3年;第1劑與A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第2劑間隔≥12個月。
11、甲型肝炎(甲肝)減毒活疫苗:18月齡,接種1次。
12、乙腦滅活疫苗:8月齡(2劑),2歲,6歲。接種4次,第1、2劑間隔7~10天。
13、甲肝滅活疫苗:18月齡,24~30月齡。接種2次,2劑間隔≥6個月。
擴充套件資料
不宜接種疫苗的兒童:
孩子的健康對家長來說是最重要的。為了給孩子增加免疫力,防止傳染病,家長們都及時去防疫站給孩子接種疫苗。但應注意,有些情況是不宜接種疫苗的,否則事有願違,還會出現嚴重反應。
1、首先,在接種的部位有嚴重皮炎、牛皮癬、溼疹及化膿性面板病的兒童應治癒這些病後再接種。
2、其次,正在發燒、體溫超過37.5攝氏度的兒童,應查明發燒的原因,治癒接種。因為打防疫針會出現體溫升高的反應,加重發燒的病情。
另外,發燒往往是流感、麻疹、腦膜炎、肝炎等急性傳染病的早期症狀,接種疫苗不僅會加快發病,還會加重病情,使病情複雜,給醫生診斷帶來困難。同時,疫苗中的抗原成分與致病的細菌可互相干擾,影響免疫力的生成。
3、正在患急性傳染病或痊癒後不足2周、正在恢復期兒童應換氣接種防疫針。
4、有嚴重心臟病、肝臟病、腎臟病、結核病的兒童也不宜接種。因為患有這些疾病的兒童體制往往較差,對接種疫苗引起的輕度反應也承受不住。他們有病的器官不能增加額外的負擔,故接種後往往會發生較重反應。
另外,接種疫苗後肝臟的解毒、腎臟的排洩等功能都要加強,影響有病器官的康復。
5、神經系統疾病,如癔病、癲癇、大腦發育不全等血腦屏障作用差,也不宜接種疫苗。
6、重度營養不良、嚴重佝僂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兒童不宜接種。
7、有過敏體質及哮喘、麻疹接種疫苗曾發生過敏的兒童不宜接種,因為疫苗中含有及其微量的過敏原,對一般兒童不會有任何影響,但對體質過敏的兒童來講,由於其敏感性極高,也會發生過敏反應,給兒童帶來危害。
8、腹瀉的兒童,大便每天超過4次者不宜服用小兒麻痺唐部分糖丸活疫苗。因為腹瀉可以把糖丸疫苗很快排洩掉失去作用。另外腹瀉如為病毒感染所致,會干擾疫苗產生免疫力。
9、在傳染病流行時,密切接觸了傳染病人的兒童,不宜馬上接種疫苗,必須經過該種傳染病的最長潛伏期後未有發病再接種。
10、不宜接種疫苗的兒童而又必須接種時,如被狂犬咬傷者必須接種狂犬疫苗,這時,一定要在醫生指導和密切觀察下方可接種。
1、乙型肝炎(乙肝)疫苗:0、1、6月齡。接種3次,出生後24小時內接種第1劑,第1、2劑間隔≥28天。
2、卡介苗:出生時接種1次。
3、脊髓灰質炎(脊灰)減毒活疫苗:2、3、4月齡,4歲。接種4次,第1、2劑,第2、3劑間隔≥28天。
4、百日咳-白喉-破傷風(百白破)聯合疫苗:3、4、5月齡,18~24月齡。接種4次,第1、2劑,第2、3劑間隔≥28天。
5、白喉-破傷風(白破)聯合疫苗:6歲,接種1次。
6、麻疹-風疹(麻風)聯合疫苗:8月齡,接種1次。
7、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風疹(麻腮風)聯合疫苗:18~24月齡,接種1次。
8、流行性乙型腦炎(乙腦)減毒活疫苗:8月齡,2歲,接種2次。
9、A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6~18月齡,接種2次,第1、2劑間隔3個月。
10、A群C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3歲,6歲,接種2次,2劑間隔≥3年;第1劑與A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第2劑間隔≥12個月。
11、甲型肝炎(甲肝)減毒活疫苗:18月齡,接種1次。
12、乙腦滅活疫苗:8月齡(2劑),2歲,6歲。接種4次,第1、2劑間隔7~10天。
13、甲肝滅活疫苗:18月齡,24~30月齡。接種2次,2劑間隔≥6個月。
擴充套件資料
不宜接種疫苗的兒童:
孩子的健康對家長來說是最重要的。為了給孩子增加免疫力,防止傳染病,家長們都及時去防疫站給孩子接種疫苗。但應注意,有些情況是不宜接種疫苗的,否則事有願違,還會出現嚴重反應。
1、首先,在接種的部位有嚴重皮炎、牛皮癬、溼疹及化膿性面板病的兒童應治癒這些病後再接種。
2、其次,正在發燒、體溫超過37.5攝氏度的兒童,應查明發燒的原因,治癒接種。因為打防疫針會出現體溫升高的反應,加重發燒的病情。
另外,發燒往往是流感、麻疹、腦膜炎、肝炎等急性傳染病的早期症狀,接種疫苗不僅會加快發病,還會加重病情,使病情複雜,給醫生診斷帶來困難。同時,疫苗中的抗原成分與致病的細菌可互相干擾,影響免疫力的生成。
3、正在患急性傳染病或痊癒後不足2周、正在恢復期兒童應換氣接種防疫針。
4、有嚴重心臟病、肝臟病、腎臟病、結核病的兒童也不宜接種。因為患有這些疾病的兒童體制往往較差,對接種疫苗引起的輕度反應也承受不住。他們有病的器官不能增加額外的負擔,故接種後往往會發生較重反應。
另外,接種疫苗後肝臟的解毒、腎臟的排洩等功能都要加強,影響有病器官的康復。
5、神經系統疾病,如癔病、癲癇、大腦發育不全等血腦屏障作用差,也不宜接種疫苗。
6、重度營養不良、嚴重佝僂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兒童不宜接種。
7、有過敏體質及哮喘、麻疹接種疫苗曾發生過敏的兒童不宜接種,因為疫苗中含有及其微量的過敏原,對一般兒童不會有任何影響,但對體質過敏的兒童來講,由於其敏感性極高,也會發生過敏反應,給兒童帶來危害。
8、腹瀉的兒童,大便每天超過4次者不宜服用小兒麻痺唐部分糖丸活疫苗。因為腹瀉可以把糖丸疫苗很快排洩掉失去作用。另外腹瀉如為病毒感染所致,會干擾疫苗產生免疫力。
9、在傳染病流行時,密切接觸了傳染病人的兒童,不宜馬上接種疫苗,必須經過該種傳染病的最長潛伏期後未有發病再接種。
10、不宜接種疫苗的兒童而又必須接種時,如被狂犬咬傷者必須接種狂犬疫苗,這時,一定要在醫生指導和密切觀察下方可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