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 zhǐ (1) ㄓˇ (2) 〔白~〕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粗大;莖葉有細毛,夏天開白色小花,果實橢圓形。根可入藥。簡稱“芷”;亦稱“辟芷”。 詳細註解 -------------------------------------------------------------------------------- 芷 zhǐ 〔名〕 (1) (形聲。從艸,止聲。本義:白芷,香草名,也叫“辟芷”。中醫學上以根入藥) 同本義 [angelica] 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陽樓記》 (2) 又如:芷若(香草名。即白芷與杜若) 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遠望, 觀流水兮潺......... 楚辭中這首纏綿悽惻的詩詞說的是湘夫人娥皇和女英對舜的朝思暮想 ,悠悠江水,芳香芷蘭,寄託著湘夫人無盡的思念和憂怨。為愛殉情的湘夫人最後投江自盡,一番思念寄情於芷蘭芳草,憂怨和哀婉飄蕩在瀟湘之間。 屈原放情於沅湘之間,鍾愛於芷蘭草木,沅水之清,草木之秀形成了楚辭悽惻錦麗而又恢宏放逸的氣魄。屈子心繫楚國,懷著抱負無法施展的苦悶,更有亡國之恨也投江而盡。在水的流逝中消失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投水以明志,以祭奠楚國的滅亡。沅芷澧蘭也成了歷史上一動人名詞。 千年滄桑,湘妃已怨解寒煙外,楚客亦魂消夕照中。沅澧的碧水,江邊芬芳的芷蘭,寄託著千百年來的哀怨,伴隨湘夫人為愛殉情哀婉而浪漫的傳說和屈子為國殉身而不滅的靈魂,流芳千古! 司馬遷贊屈原道:“其志潔,故其稱物芳。”《離騷》在寫作上常常以香草美人代表美好的政治制度和高尚的人品。在詩人眼裡,各種香草顯得那麼可愛,詩人愛香草幾乎到了成癖的程度。“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他把它們佩戴在身上。王逸說:“行清潔者佩芳。”張德純說:“蘭芳秋而彌烈,君子佩之,所以像德,篇中香草,取譬甚繁,指各有屬。”(均見遊國恩《〈離騷〉纂義》)這充分說明了香草的喻義以及它與人格美的關係。 當時的楚國,君昏臣奸,政治黑暗。屈原遭嫉受壓,只能透過香草來表達自己美好的追求。詩人種植了大片的香草。“餘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其目的是“冀枝葉之峻茂兮,願竢時乎吾將刈”。劉獻廷在《離騷經講錄》中說:“當屈子立志之日,豈為獨善一身,只完一己之事而已哉?直欲使香澤遍薰天下,與天下之人共處於芝蘭之室也。”屈原欲使多數人都具有高尚的人格,充分表現了詩人的群體意識。“高尚正直則是促進和鞏固個人和集體幸福的。”(《歌德談話錄》)可悲的是,這些經過詩人心血培植的香草,經不住淫風惡雨的侵襲而競相變節變質。“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但是,詩人並不隨波逐流,而是立志不變。“惟茲佩之可貴兮,委厥美而歷茲。芳菲菲而難虧兮,芬至今猶未沫。” 《離騷》中多處提到美女。前人大多認為美女代指明君賢臣。王逸說:“女以喻臣。”李陳玉認為:“言求女者,求賢君之譬也。”(均見《〈離騷〉纂義》)我認為美女就是指具有高尚品格、具有內外美統一的女子。屈原想尋求一個與自己一樣既有美好之心靈又有動人之儀表的女子,來陪伴自己,安慰自己。然而找來找去,總不能如願。 詩人對香草美人的追求,不僅表現了對人類美好生活的嚮往,同時也表現了詩人的審美追求。屈原的人格美並非抽象的,而是具體滲透並表現在詩人的各種生活方式上。透過對香草美人的追求,詩人的人格立體化了。屈原的人格之所以是美的,首先是其心靈的偉大,然後我們才倍覺其美,他的追求、愛好無不打上美的烙印。 杉是一種植物 葉芷杉這個名字起得很巧 都是植物 非常文雅
芷 zhǐ (1) ㄓˇ (2) 〔白~〕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粗大;莖葉有細毛,夏天開白色小花,果實橢圓形。根可入藥。簡稱“芷”;亦稱“辟芷”。 詳細註解 -------------------------------------------------------------------------------- 芷 zhǐ 〔名〕 (1) (形聲。從艸,止聲。本義:白芷,香草名,也叫“辟芷”。中醫學上以根入藥) 同本義 [angelica] 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陽樓記》 (2) 又如:芷若(香草名。即白芷與杜若) 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遠望, 觀流水兮潺......... 楚辭中這首纏綿悽惻的詩詞說的是湘夫人娥皇和女英對舜的朝思暮想 ,悠悠江水,芳香芷蘭,寄託著湘夫人無盡的思念和憂怨。為愛殉情的湘夫人最後投江自盡,一番思念寄情於芷蘭芳草,憂怨和哀婉飄蕩在瀟湘之間。 屈原放情於沅湘之間,鍾愛於芷蘭草木,沅水之清,草木之秀形成了楚辭悽惻錦麗而又恢宏放逸的氣魄。屈子心繫楚國,懷著抱負無法施展的苦悶,更有亡國之恨也投江而盡。在水的流逝中消失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投水以明志,以祭奠楚國的滅亡。沅芷澧蘭也成了歷史上一動人名詞。 千年滄桑,湘妃已怨解寒煙外,楚客亦魂消夕照中。沅澧的碧水,江邊芬芳的芷蘭,寄託著千百年來的哀怨,伴隨湘夫人為愛殉情哀婉而浪漫的傳說和屈子為國殉身而不滅的靈魂,流芳千古! 司馬遷贊屈原道:“其志潔,故其稱物芳。”《離騷》在寫作上常常以香草美人代表美好的政治制度和高尚的人品。在詩人眼裡,各種香草顯得那麼可愛,詩人愛香草幾乎到了成癖的程度。“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他把它們佩戴在身上。王逸說:“行清潔者佩芳。”張德純說:“蘭芳秋而彌烈,君子佩之,所以像德,篇中香草,取譬甚繁,指各有屬。”(均見遊國恩《〈離騷〉纂義》)這充分說明了香草的喻義以及它與人格美的關係。 當時的楚國,君昏臣奸,政治黑暗。屈原遭嫉受壓,只能透過香草來表達自己美好的追求。詩人種植了大片的香草。“餘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其目的是“冀枝葉之峻茂兮,願竢時乎吾將刈”。劉獻廷在《離騷經講錄》中說:“當屈子立志之日,豈為獨善一身,只完一己之事而已哉?直欲使香澤遍薰天下,與天下之人共處於芝蘭之室也。”屈原欲使多數人都具有高尚的人格,充分表現了詩人的群體意識。“高尚正直則是促進和鞏固個人和集體幸福的。”(《歌德談話錄》)可悲的是,這些經過詩人心血培植的香草,經不住淫風惡雨的侵襲而競相變節變質。“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但是,詩人並不隨波逐流,而是立志不變。“惟茲佩之可貴兮,委厥美而歷茲。芳菲菲而難虧兮,芬至今猶未沫。” 《離騷》中多處提到美女。前人大多認為美女代指明君賢臣。王逸說:“女以喻臣。”李陳玉認為:“言求女者,求賢君之譬也。”(均見《〈離騷〉纂義》)我認為美女就是指具有高尚品格、具有內外美統一的女子。屈原想尋求一個與自己一樣既有美好之心靈又有動人之儀表的女子,來陪伴自己,安慰自己。然而找來找去,總不能如願。 詩人對香草美人的追求,不僅表現了對人類美好生活的嚮往,同時也表現了詩人的審美追求。屈原的人格美並非抽象的,而是具體滲透並表現在詩人的各種生活方式上。透過對香草美人的追求,詩人的人格立體化了。屈原的人格之所以是美的,首先是其心靈的偉大,然後我們才倍覺其美,他的追求、愛好無不打上美的烙印。 杉是一種植物 葉芷杉這個名字起得很巧 都是植物 非常文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