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986930451850

    魏文侯 .魏武侯 .魏惠王. 魏襄王. 《史記·六國年表》記魏文侯元年在周威烈王二年,即公元前四二四年。

    記魏武侯元年在周安王十六年,即公元前三八六年。記魏惠王元年在周烈王六年,即公元前三七○年。記魏襄王元年在周顯王三十五年,即公元前三三四年。又有魏哀王元年記在周慎靚王三年,即公元前三一八年。《史記》將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魏襄王的年代發此安排,是錯得厲害的。《孟子》記有梁惠王對孟子說的一席話:“晉國,天下莫強焉,叟之年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於齊,長子死焉,西喪地於秦七百里,南辱於楚。寡人恥之,願比死者一灑之,如之何則可?”(《梁惠王上篇》)這裡所謂“東敗於齊,長子死焉”,就是指《史記·魏世家》所載魏惠王古十年太子申戰死馬陵之役;至於“西喪地於秦七百里”,當是指魏南西河、上郡給秦的事;“南辱於楚”,當是指楚柱國昭陽破魏於襄陵的事。可是照《史記》說來,魏獻西河給秦已是魏襄王五年的事,魏獻上郡給秦已是魏襄王七年的事,楚破魏於襄陵憶是魏襄王十二年的事,魏惠王怎麼能把身後的事說給孟子聽呢?很顯然的,是《史記》把年代弄錯了。《史記·魏世家》說:魏惠王三十六年卒,子襄王立;襄王十六年卒,子哀立;哀王二十三年卒。而《竹書紀年》(以下簡稱《紀年》)卻說“惠王三十六年改元,從一年始,至十六年而稱惠成王卒”(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後序》),《世本》也說“惠王生襄王,襄王生昭王”(《史記·魏世家·索隱》引),其間並無哀王一代。原來魏惠王到三十六年沒有死,只是改元又稱一年,又十六年才死的。《史記》誤把惠王改元后的年世當作襄王的年世,又誤把襄王的年世作為哀王的年世。自從《紀年》出土以後,歷來研究戰國史的都根據《紀年》來糾正《史記》的錯誤,這是正確的。因為《史記》的錯誤,從《史記》本身也可以見到。《史記·趙世家》說:“武靈王元年……梁惠王與太子嗣、韓宣王與太子倉來朝信宮。”這年據《史記·六國年表》是魏襄王十年,可是魏襄王名嗣(《史記·魏世家·索隱》引《世本》,《蘇秦列傳·索隱》引《世本》也說“魏惠王子名嗣”)。如果這年真是魏襄王十年的話,太子就不該是嗣。這年魏太子是嗣,分明這年率太子嗣朝趙的是梁惠王了。如果根據《紀年》,這年是魏惠王后元十年,那末,這時太子正是嗣。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到《紀年》的正確性。是不是依照前人的考訂,根據《紀年》把《史記》魏襄王的年世改作魏惠王改元后的年世,把《史記》魏哀王的年世改作魏襄王的年世,問題就解決了呢?如果我們把《紀年》和《史記》所載魏惠王時的事校對一下,兩者的年代還是不能相合的,有的相差二年,有的相差一年,這是什麼原因呢?《紀年》和《史記》所載魏惠王時的事相差一年的有五件事:(一)《水經·河水注》和《路史·國名紀丁》注引《紀年》:“梁惠成王二年齊田壽率師伐趙,圍觀,觀降。”而《史記·魏世家》作“惠王三年齊敗我觀”。(二)《史記·魏世家·索隱》引《紀年》:“魯恭侯、宋桓侯、衛成侯、鄭釐侯來朝皆在〔梁惠王〕十四年。”而《史記·魏世家》和《六國年表》作“惠王十五年魯、衛、宋、鄭君來朝”。(三)《吏記·孫子吳起列傳·索隱》記王劭引《紀年》說:“梁惠王十七年,齊田忌敗梁於桂陵。”《水經·濟水注》引《紀年》也說:“梁惠成王十七年齊田期(即田忌)伐我東鄙,戰於桂陽(《水經注》說:桂陽“亦曰桂陵”,“陽”乃“陵”字之誤),我師敗逋。”而《史記·魏世家》作:“惠王十八年,拔邯鄲。趙請救於齊,齊使田忌、孫臏救趙,敗魏桂陵。”《六國年表》略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拔河的好詞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