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滄海92959451

    哈哈~居然有這樣的提問,這提問還真是勾起了我的好奇,不知老夫子有沒有提到過“中善”和“下善”?根據我本人的“認知”,斗膽舉例說明吧:“中善”就好比有些人,做了好事、善事大張旗鼓的宣揚,GB兄弟就是典型的“中善”代表;“下善”就好比有些抖友在影片裡的“表現”,假裝“受困”借你兩元錢或向乞討者討要吃的~然後來個“劇情”反轉,送了對方錢、物,像“自導自演”,這般的“行善”當屬“下善”。

    以上行文純屬娛樂!不妥即刪!

  • 2 # 1內聖外王

    用上中下的類分來理解道德經,思想已經跑偏過遠了。——還有“太上”。

    即便有“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的描述,在這裡,一定用上就是高、下就是低,去理解整體意思,仍然落入下流。

    還是從經讀經,慢慢去體會古意。

    至於怎樣結合當前社會生活,那就與個人的生活環境、人生層次、家庭環境、工作狀況緊密相連了。——一萬個人,有一萬本道德經!

  • 3 # 野鶴無塵

    上善如水,如水順勢!得高而聚下!任其勢意,得利而飛騰得升!聚而奔騰,受寒楚 聚,化體成冰! 堅不可摧也!

    中善如水,順其勢能,聚堅成冰!能聚能柔,大小盡意!

    下善如水,泉甜甘醇,無私無邪,柔致柔,剛如冰劣!

    善意三界,

  • 4 # 紹興李珍

    老子說“上善若水”,那“中善”呢?“下善”呢?

    答:難為您了,這個問題老子自己已經回答過了,“上善若水”四個字,是對自然之物最形象的比喻。相對於人來說是指什麼呢?《道德經·三十八章》裡面介紹得很清楚。

    一是上善者:“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對於人來說得上善,是內心修德;不是表現在外部的修德形式。

    二是中善者:“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中善者一往情深在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比喻行孝悌之道吧,但沒有一點點功利之心,只是認為人生在世應該做到的。

    三是下善者:“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義之行為,有為大義而獻身者,有散財聚義之俠士,名利兩佔其一者。這是老子的回答。敬奉!2021年3月31日

  • 5 # 東里閒人

    上善若水,是以意象來比喻,目的是讓你道德覺悟,為你樹立一個可觀察思考的榜樣。

    作為教育者,開化者,引領者,在樹立目標時不會給你一個可以層層退步或者反向看是層層進步的標的。簡言之,你的老師在說起修養時,應不會說:咱們先定一個小目標,先不要殺人,然後不要騷擾他人,最後做一個好人云雲,而是直言,做一個好人。

    關於道德標的,儒家說止於至善;道家說上善若水;佛家說其心堅固,猶如金剛,精進勇猛,不惜身命,若不成就一切佛法終不退轉。初發心即是佛。都是一個意思。

    因此,上善若水是給你一個修養的目標意象。至於修行期間,你所處的修養層次,也即你是好?是壞?半好半壞?不好不壞?那是跟個人悟性、緣法、心性不同所致,跟目標又有什麼關係呢?

  • 6 # HyHaGan

    一群人逼逼叨叨,沒有苦勞只有功勞,明白嗎?!沒有良,只有優,所以沒有什麼這個善,那個善,只有上善!!!只有!!!明白嗎!

  • 7 # 霖煌

    上善若水其實是兩個問題,第一是善是不是要區分上善,中善,下善。意思就是上善是不是同時包含中善和下善也就是說這裡的上善是不是在說一個級別的事。如果結合後句可以明確的是上善為道行,就是順應事物的發展規律。而若水,就是這個意思,水的特性都知道。善居下,因時而轉,應時而動,遇熱成氣,遇寒成冰。這就是簡單的告訴我們,如果能夠像水一樣,在不同的環境順應變化,做這一狀態應該做的事就是上善的定義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戰中的法國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