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漂逐夢

    白巖松說過:一個人有沒有文化,並非看他的學歷有多高。有學歷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沒學歷的人,不一定沒文化。讀很多書,擁有很高的文憑,和有沒有文化,有時完全是兩碼事。

    梁曉聲曾經說過:文化可以用四句話表達: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很多時候,文化是一種隱性的存在,是一種人生的準則。它也許看不到,但很重要。它會讓你思想更豐盛、選擇更高階、做事更自主、生活更充滿情趣,這些都是對自己的好處。

    文化程度應當這樣理解。

    1、獨立思考的能力:文化程度高的人都有自己的獨立思考的能力,面對一個事情有文化的人會自己思考來判斷,不是跟著大家人云亦云。而是象毛主席說的,“批判地接受。”這個人瞭解到多少文化內容,有沒有深度。而他本人,又認為哪些文化內容比較可取,哪些應報批判態度。對他的這種文化內容,他是盲目地學來,還是獨立思考,能說出什麼道理來。

    2、內心的修養:文化程度高的人內心是豐富的,他的修養相對也比較高,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在一些大的方面和小的方面都能看到這個人的修養。而沒有文化的人一般情況下都沒啥修養的。

    3、會獨處:文化程度高的人喜歡獨處,也知道獨處的時候要做些什麼,而沒有文化的人相對喜歡熱鬧,總覺得熱熱鬧鬧心裡才不會空。

    4、自覺:文化程度高的人一般都有很高的自覺性,這種自覺性不需要別人的提醒就有,這也是一種有修養的表現。;

    5、為他人著想的善良:文化程度高的人為人處世一般情況下都會為他人著想,在平時的生活中可以做個觀察,那些為他人著想的人文化程度一般都不會很低。

    6、自律性:文化程度高的人明白自律即自由,他們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基本上都安排的井井有條,他們明白自律的重要性,也堅持自律。

    7、創新性:這個人對文化內容有哪些改革,有沒有創新。這些改變和創新

    是否豐富和益化了以前的文化內容。

    文化程度確實不應該在僅僅看學歷而定了,而應該全面的綜合評判。

    先看一下什麼是素質,這個定義我們先不說,就他的蘊含肯定包括,文化水平,品德,健康狀況,語言表達能力,同他人的合作和協作能力,執行力等多方面的。

    按理說受教育程度越高,人的素質相對就越高,但是就目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人才選拔模式來說,很難滿足真正有文化的人才!

    當今社會高智力犯罪層出不窮!當今大學生好高騖遠,志大才疏!很多大學生沒有工作能力和挫折承受力,畢業之後就是失業,或者回家啃老。能評價他們文化程度高就是好嗎?

    很多官員在其位不謀其政,以不作為來應對納稅人給他的高額工資和社會福利....這些還是好的,那些身在高位,利用職務之便來魚肉人民,貪贓枉法的人,他們文化水平高,卻沒有素質,他們的文化程度怎麼評價?

    有多少人情緒總比邏輯來得快,脾氣總比涵養少得多。

    有海選時對著一個自稱感冒、還未開唱的年輕女孩說:“那就不要唱了,滾吧”的評委;有對著因暴雨天氣而送餐晚了十幾分鐘的外賣小哥拳打腳踢、辱罵拒收的客人;有因在地鐵上沒被讓座,就伸手扒女生衣服的老人......連最基本的尊重都不懂,實在不能說這樣的人有文化程度。

    其實華人也應該清醒了,文化水平高不等於素質就高。

    所以說:低素質的人文化程度再高也沒法評價。 既有素質 、文化程度有高的人才是國家需要的,值得我們尊敬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文學作品中有哪些經典的“女魔頭”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