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070809498777

    意思:粉紅的杏花開滿枝頭春意妖嬈。玉樓春·春景【作者】宋祁 【朝代】宋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譯文 信步東城感到春光越來越好,皺紗般的水波上船兒慢搖。條條綠柳在霞光晨霧中輕擺曼舞,粉紅的杏花開滿枝頭春意妖嬈。總是抱怨人生短暫歡娛太少,怎肯為吝惜千金而輕視歡笑?讓我為你舉起酒杯奉勸斜陽,請留下來把晚花照耀。擴充套件資料:作品賞析詞的上片寫景。春光明媚,湖水盪漾,楊柳如煙,杏花盛開。首句泛寫春意,一個“覺”字告訴我們]詞中描寫的景象既是客觀自然的,又是主觀心理的。因此,在下三句的實寫中,自然景物被擬人化了、心理化了,於是湖水、曉寒、紅杏這些自然之物就有了“迎”、“輕”、“鬧”的種種情狀,從而賦予他們鮮活的生命狀態。詞人主觀心理的因素賦予景物以靈魂,使自然生氣灌注。這種主觀心理就是強烈躍動的生命意識。正是在生命意識的觀照下,自然景物才那樣親切動人生機勃勃。從首句的“漸”字,可見詞人對春天的期盼和關注之情何等急切,所以春天一旦來了,就迅速感受到了並打上了詞濃重的主觀色彩。中國文化和傳統美學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認為,主體生命與客觀外物有著某種同構對應的關係這種思想也影響了詞人,他之所以如此關注春天,是因為春天的蓮勃生機和旺盛生命力契合生命。而春為四季之首,代表了時序的輪迴,但生命卻不可輪迴。“春意鬧”透出的是詞人內在生命的騷動,大好春光,激起詞人內心深處的焦灼感和緊迫感,淡淡的哀愁如同“綠楊煙外”的曉寒悄悄襲上心頭,為下片的抒情奠定了基調。下片,詞人面對著一同冶遊的人不禁感嘆: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何必吝惜金錢換來片刻的歡愉呢?我要舉杯為你們挽留斜陽,還是在花叢中多逗留些光景吧。良辰美景激起了詞人對人生的深刻體驗和對人命的深沉喟嘆,滿懷悵然之情溢於言表。在這裡詞人的生命意識藉著強烈的抒情表露無遺,籠罩著一層悲涼傷感的色彩。如果說上片生命意識寓於寫景之中,將其象徵化、間接化,那麼下片就是生命意識的直接渲洩,將其具體化、直接化了。詞的下片表現了詞人濃重的生命的悲劇意識,它是時代精神和時代心理的一種折射。它既有作為生物的人對生命不能永恆的恐懼,也有作為社會的人對社會危機的憂慮,以及作為封建士大夫對政治危機的憂患,這種複雜心態,是當時時代使然。在詞中,詞人的生命意識透過時間意識來表現。春天逝去不會再來,“斜陽”落下還會升起,而“浮生”只能隨時間之消逝,不可逆轉,對時間的焦慮,正反映了詞人對生命和人生的眷戀與執著。我們透過具體的歷史文化背景,就會發現,在表面頹廢消極的感慨背後,深藏著的是對生命和人生的加倍欲求、加倍珍惜和加倍留戀,讀著它,非但不會意氣消沉,相反會激發人們對生命和人生加倍地肯定和熱愛。這不能不說是此詞千古流傳的一個重要因素。作者簡介宋祁(公元998年—公元1061年),字子京,小字選郎。祖籍安州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高祖父宋紳徙居開封府雍丘縣,遂為雍丘(今河南商丘民權縣)人 。北宋官員,著名文學家、史學家、詞人。司空宋庠之弟,宋祁與兄長宋庠並有文名,時稱“二宋”。詩詞語言工麗,因《玉樓春》詞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句,世稱“紅杏尚書”。範鎮為其撰神道碑。天聖二年進士,宋祁初任復州軍事推官,經皇帝召試,授直史館。歷官龍圖閣學士、史館修撰、知制誥。曾與歐陽修等合修《新唐書》,《新唐書》大部份為宋祁所作,前後長達十餘年。書成,進工部尚書,拜翰林學士承旨。嘉祐六年卒,年六十四,諡景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得梅毒的人多嗎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