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大自然賦予了九江十分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雄美壯觀的山水勝景。九江的自然景觀有一大特色,就是四季常新,常年可接待來此旅遊的遊客。以廬山為例,晚春的廬山,“山寺桃花始盛開”,可招徠惜春,覓春的遊客,品嚐延年益壽的雲霧春茶。盛夏,“江城八月苦炎暉,瀟灑山間夾纊時”,氣候清涼的廬山,是避暑消夏,療養休養的聖地。“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桔綠時”,廬山的秋天,萬山紅遍,叢林盡染,金菊飄香栗子熟,霜葉紅似二月花。隆冬的廬山,千崖冰玉里,泉聲半天聞。銀裝素裹,分外嬌嬈。九江自然景觀之所以稱奇,是由於這些景觀,景點經大自然在漫長歲月裡的精雕細刻,獨具神韻,巧奪天工。遊客到九江旅遊觀賞,可看到變幻莫測的萬里長江和鄱陽湖,更有李白形容"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九天奇瀑。到此旅遊如入仙人之境,人與天地可一同感受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一、九江旅遊觀賞景點 1.廬山 廬山,山體呈橢圓形,典型的地壘式長段塊山約25公里,寬約10公里,綿延的90餘座山峰,猶如九疊屏風,遮蔽著江西的北大門。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與雞公山、北戴河、莫干山並稱四大避暑勝地。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巒、噴雪鳴雷的銀泉飛瀑、瞬息萬變的雲海奇觀、俊奇巧秀的園林建築,一展廬山的無窮魅力。廬山尤以盛夏如春的涼爽氣候為中外遊客所向往,是久負盛名的風景名勝區和避暑遊覽勝地。歷代題詩極多,李白《望廬山瀑布》尤為著名。 2.石門澗 石門澗位於廬山西麓、素稱廬山西大門。因天池山、鐵船鋒對峙如門,內有瀑布垂落而得名。海拔400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澗兩側的山上,生長著熱帶、亞熱帶和溫帶的多種植物,山外不常見的石楠、野桐、馬褂木等,薈萃其間,蓊鬱成林。還有兩株千年黃楊,可謂“廬山植物一絕”。時代的“斷層”在這裡竟如此分明,難怪說石門澗是一座集史科、地質、生物進化為一體的“自然生態大觀園”。 石門澗面對峰崖,隔澗箕立,結成危樓險闕。最窄處的“小石門”,兩崖之間僅存一縫,遊人入“門”須側身才能透過。峪谷間,高崖懸流成瀑,深谷積水成湖。潛隱湖底的雜亂怪石與兀立溪澗的巨巖,沿澗巧布,成為“石臺”,最大的一塊光滑的磐石上可坐數十人,石上攜有“石門澗”三個大字。過大磐石,峽谷更加險仄,如劍插天尺,爭雄競秀。在這大斷層中,桅杆峰與童子崖從澗底矗箕直上,漓立咫尺,奇峰簇擁,迭峰屏立。削壁千仞的峰巒,幾乎都呈九十度垂直,上接霄漢,下臨絕澗。真是奇峰奇石奇境界,驚耳驚目心魄,縱有鬼斧神功,也難劈此勝景。 3.潯陽樓 潯陽樓因九江古稱潯陽而得名,初為民間酒樓,至今已有1200多年曆史,雄距江畔的潯陽樓也歷來是名人云集之地。潯陽樓是一座具有典型宋代建築風格的樓宇,又是一個集遊覽參觀、品茗聽書、飲酒用餐於一體的旅遊景點。由全國佛教協會會長、書法家趙樸初題寫的“潯陽樓”匾額赫然高懸,“世間無比酒,天下有名樓”這幅古老的楹聯則吸引著無數遊客駐足。愛好書畫的朋友還可以在樓內欣賞到多幅出自名家之手的書畫作品和詩詞楹聯。 4.白鹿書院 白鹿洞書院為宋代四大書院之一,代表中國近七百年的宋學大趨勢。位於廬山五老峰南麓後屏山下。號為白鹿洞,其實並沒有洞,只因四周青山懷抱,貌如洞狀而已。今日白鹿洞書院形成了以禮對殿為中心,由明倫堂、文會堂、御書閣、朱子閣、思賢臺、狀元橋、門樓、牌坊、碑郡等眾多殿堂組成的建築群,與周圍的山川環境融為一體,猶如“凝固的歷史樂章”。《廬山戀》、《紅樓夢》,《聊齋》、《鄭和》等影視片,都從不同角度攝取了書院的風采。
神奇的大自然賦予了九江十分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雄美壯觀的山水勝景。九江的自然景觀有一大特色,就是四季常新,常年可接待來此旅遊的遊客。以廬山為例,晚春的廬山,“山寺桃花始盛開”,可招徠惜春,覓春的遊客,品嚐延年益壽的雲霧春茶。盛夏,“江城八月苦炎暉,瀟灑山間夾纊時”,氣候清涼的廬山,是避暑消夏,療養休養的聖地。“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桔綠時”,廬山的秋天,萬山紅遍,叢林盡染,金菊飄香栗子熟,霜葉紅似二月花。隆冬的廬山,千崖冰玉里,泉聲半天聞。銀裝素裹,分外嬌嬈。九江自然景觀之所以稱奇,是由於這些景觀,景點經大自然在漫長歲月裡的精雕細刻,獨具神韻,巧奪天工。遊客到九江旅遊觀賞,可看到變幻莫測的萬里長江和鄱陽湖,更有李白形容"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九天奇瀑。到此旅遊如入仙人之境,人與天地可一同感受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一、九江旅遊觀賞景點 1.廬山 廬山,山體呈橢圓形,典型的地壘式長段塊山約25公里,寬約10公里,綿延的90餘座山峰,猶如九疊屏風,遮蔽著江西的北大門。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與雞公山、北戴河、莫干山並稱四大避暑勝地。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巒、噴雪鳴雷的銀泉飛瀑、瞬息萬變的雲海奇觀、俊奇巧秀的園林建築,一展廬山的無窮魅力。廬山尤以盛夏如春的涼爽氣候為中外遊客所向往,是久負盛名的風景名勝區和避暑遊覽勝地。歷代題詩極多,李白《望廬山瀑布》尤為著名。 2.石門澗 石門澗位於廬山西麓、素稱廬山西大門。因天池山、鐵船鋒對峙如門,內有瀑布垂落而得名。海拔400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澗兩側的山上,生長著熱帶、亞熱帶和溫帶的多種植物,山外不常見的石楠、野桐、馬褂木等,薈萃其間,蓊鬱成林。還有兩株千年黃楊,可謂“廬山植物一絕”。時代的“斷層”在這裡竟如此分明,難怪說石門澗是一座集史科、地質、生物進化為一體的“自然生態大觀園”。 石門澗面對峰崖,隔澗箕立,結成危樓險闕。最窄處的“小石門”,兩崖之間僅存一縫,遊人入“門”須側身才能透過。峪谷間,高崖懸流成瀑,深谷積水成湖。潛隱湖底的雜亂怪石與兀立溪澗的巨巖,沿澗巧布,成為“石臺”,最大的一塊光滑的磐石上可坐數十人,石上攜有“石門澗”三個大字。過大磐石,峽谷更加險仄,如劍插天尺,爭雄競秀。在這大斷層中,桅杆峰與童子崖從澗底矗箕直上,漓立咫尺,奇峰簇擁,迭峰屏立。削壁千仞的峰巒,幾乎都呈九十度垂直,上接霄漢,下臨絕澗。真是奇峰奇石奇境界,驚耳驚目心魄,縱有鬼斧神功,也難劈此勝景。 3.潯陽樓 潯陽樓因九江古稱潯陽而得名,初為民間酒樓,至今已有1200多年曆史,雄距江畔的潯陽樓也歷來是名人云集之地。潯陽樓是一座具有典型宋代建築風格的樓宇,又是一個集遊覽參觀、品茗聽書、飲酒用餐於一體的旅遊景點。由全國佛教協會會長、書法家趙樸初題寫的“潯陽樓”匾額赫然高懸,“世間無比酒,天下有名樓”這幅古老的楹聯則吸引著無數遊客駐足。愛好書畫的朋友還可以在樓內欣賞到多幅出自名家之手的書畫作品和詩詞楹聯。 4.白鹿書院 白鹿洞書院為宋代四大書院之一,代表中國近七百年的宋學大趨勢。位於廬山五老峰南麓後屏山下。號為白鹿洞,其實並沒有洞,只因四周青山懷抱,貌如洞狀而已。今日白鹿洞書院形成了以禮對殿為中心,由明倫堂、文會堂、御書閣、朱子閣、思賢臺、狀元橋、門樓、牌坊、碑郡等眾多殿堂組成的建築群,與周圍的山川環境融為一體,猶如“凝固的歷史樂章”。《廬山戀》、《紅樓夢》,《聊齋》、《鄭和》等影視片,都從不同角度攝取了書院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