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190006872720

    "華龍一號"的問世,讓全世界都知道了,核電技術不是西方的專利,中國同樣可以研發出領先全世界的核電。

    華龍一號的優勢

    "華龍一號"是中國研發的最新的核電技術。2020年11月27日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這標誌著中國打破了西方的核技術壟斷,正式邁入了核技術先進行列,中國核電從此擁有了真正的話語權。今天,我們就來說核電站那些事。

    事實上,當我們談到核電站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切爾諾貝利,是日本福島核事故。2019年美劇《切爾諾貝利》播出,在豆瓣高達9.6分,這也反應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那就是很多人擔心核電站是否安全,甚至有不少人談核色變。那麼,華龍一號是否有安全上的隱憂呢?完全不需要擔心。

    華龍一號是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第三代核電技術,這裡解釋一下核電的發展,第一代核電技術是為了驗證核電技術的可行性,第二代技術解決了核電的商用問題,福島核電站就是第二代核電技術,現在世界上絕大部分的核電站都是第二代核電,第三代核電技術大大提高了安全性。第四代核電技術的經濟性和安全性又上升了一個級別,不過現在第四代核電技術還處於概念階段。

    華龍一號的哪些技術保障了核電的安全性呢?保障核電站安全的第一個因素就是選址,大家最熟悉的就是不能建立於地震帶之類的,核電站嚴苛的選址條件以至於雖然中國有著廣袤的土地,但是適合建核電站的地方卻很少,甚至核電行業還想著立法保護這些地方。

    華龍一號有著完備的嚴重事故緩解措施,比如為了防止堆芯熔燬,華龍一號採用非能動的方式向堆坑注水,這樣就可以防止壓力容器熔穿,就不會發生核洩露了。另外,華龍一號的多樣化水源、冷鏈也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另外,就是華龍一號採用能動和非能動的結合方式。能動就是需要能源驅動的意思,這也意味著這需要人工操作,因為一旦發生事故能源切斷,安全措施就失效,需要人工操作才能解除事故發生的危機。人工操作怎麼解決核事故危機呢?比如人工操作把控制棒插入反應堆中,這樣控制棒就可以吸收大量中子,就能讓反應堆停堆,避免發生核洩漏。不過人工操作也帶來了不確定性。

    如果有了解過核電事故的就知道,歷史上那些核事故除了安全技術有問題外,都是因為操作人員失誤才最終導致的。非能動就是不需要人工操作的一種方式,比如前面的控制棒問題,華龍一號的控制棒可以利用重力下落插入反應堆。說到這,就不得不佩服這些科研人員的巧思妙想。利用非能動的方式,即使華龍一號遭遇了大地震、大海嘯,也可以保證長時間安全停堆,可以保證長達72個小時不需要人工干預。當然,操作人員在核電安全上還是很重要的,因此華龍一號採取了"小孩子才做選擇題,我全都要"的形式,把非能動和能動結合起來。

    另外,可能有人會擔心要是有恐怖分子劫持飛機撞向華龍一號怎麼辦,不要擔心,華龍一號採用的是雙層安全殼,就相當於穿了兩層"防護服"。即使是大飛機撞向華龍一號,也拿它無可奈何。而且,華龍一號無論面對的是什麼樣的自然災害面前都可以不動如山。

    不僅如此,華龍一號的177堆芯設計,提高了反應堆的效率,讓核電利用率大大提高。核廢料少了,也就意味著安全性提高了。

    當然,作為世界領先的第三代核電技術,肯定也不可能只在安全性上提升,在經濟上也是大大提升。華龍一號是百萬千瓦級別的核電站,發電量可以達到50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煤炭530萬噸。不僅如此。華龍一號的壽命從45年提高到了60年,電廠可利用率也從85%提高到了90%以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文中的“切”字怎麼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