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艾葉
-
2 # 金鐘音希
毛竹是我們當地重要的經濟林,為全國十大竹鄉之一。
毛竹是速生再生林,一般四年以上的批次都可以砍伐了!老農砍伐時敲破竹兜裡的節主要是讓雨水能儘可能滲進竹兜土壤裡,加速竹兜的腐爛。毛竹除了地面上優美的身杆枝葉外地下還有兩部分根,一種長達數十米的竹鞭,生兒育女就是她。還有就在竹兜周圍二三十釐米的地方,細小稠密,緊緊和泥土抱成團,就如石頭般。砍伐了毛竹細根枯萎能讓水儘可能軟化土壤,能提早讓新一批的竹子生長!
還有些以培養筍的竹園會挖出竹兜,或整個敲破,道理一樣。
這都是我們偉大的勞動者在實踐中摸索出的技能!以前的,向他們致敬!
首先將毛竹生長形態介紹一下,毛竹由另一株毛竹竹鞭孕出筍而長大為竹子,毛竹竹蔸最下有一條竹鞭連結,竹鞭上先期孕成竹筍為長卵型,上層慢慢往上生長後,竹筍會自行孕出許多鬚根,如我們常見玉米莖下端,這時竹筍營養是雙供應的,可吸收竹鞭上營養供應,也可吸收竹筍自身鬚根從土壤中吸收營養,一般到這時大部分竹筍迅速生長膨大,穿破土壤表層,這時也就到了春季。
就半月一月內這竹筍可生長成嫩竹,高達20餘米都可能,春天竹筍可日長1米餘。竹筍生長到三,四米後,會生長第一枝丫,下層作為保護竹筍的筍外殼開始自行脫落,長出第二枝丫後,第一枝丫可分櫱出丫細枝,當第三,四枝丫長出後,第一枝丫的細枝會長出初始竹葉,這樣一層往上長,這個速度是植物界中少有的,可能一,二天就完成下層三,四層枝丫成形。大約一星期到半個月竹子高度就會基本定型。
其次就是每層枝丫長出葉子,以後竹子高度就不會什麼長高了,他不與我們的樹一樣每年會長高,基本定型後的嫩竹,由於外層外殼脫落,這時嫩竹由於水分足,生長中由軟慢慢變得堅硬起來,身圍會縮小一些些。
當生長三,五年後毛竹就可砍伐使用了,怎麼砍伐才能不致於破壞原有生態呢?
這個大多數林業工作者也還在摸索中,林民砍伐竹子後,有高低蔸,這個是地型和收購竹子商人以根數,或重量計算形成的。以前竹子以根長度為計價的,林民怕損刀具和減輕重量,一般會避開竹蔸節密處下刀砍伐,這樣不損刀具,整個竹長度往後截斷,長度夠了,竹重量輕了,背下山省力多了。價錢是一樣的。現在收購以整車稱重,林民自然直逼泥面砍伐,竹子無形中增重了。現在還有應用於油鋸直接用於伐竹產生了許多問題,值得林業工程師們研究探討,以前被調到食用菌林木刀砍,鋸伐研究一段時期,所對山上這些觀察仔細。
竹子砍伐後,留下竹蔸高,低。用刀,用油鋸。以及是否穿通竹蔸內竹節頁層,其實對竹林影響很大的。砍伐後竹蔸仍會存活很長一段時期,這竹蔸當然不能象樹木蔸一樣能萌櫱發新。而樹木多於單棵不連根的,而竹子整個是由一條竹鞭連通的,一旦發生病菌汙染就由竹鞭傳染而消耗連通竹鞭,這樣不致竹林死亡,一定影響著產竹筍。
砍伐後的竹蔸,在泥面上我們看到的是圓柱狀,由竹節頁層隔了,其實質下面是一杯狀了。砍後的竹肉(竹黃)由下一層節頁隔著,這樣一但下雨後,就會在竹蔸積成一小杯水,就這杯水壞事了,當溫度適宜時病毒菌類會侵入竹肉,一直往下發病,連線到竹鞭,影響著竹鞭孕筍能力。這些竹蔸往往發病症狀,在竹肉處發生許多吐出白色泡沫,這樣己經發病了。為了防止這問題,在砍伐後的竹蔸,將其節頁層通破,這些水分會迅速被竹蔸鬚根和竹鞭收走,整竹蔸內乾燥,不會發生病菌侵入現象,影響以後竹筍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