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裡,農民常說會“忌針”,是什麼意思?
農民常說的很多老話,多是生活中經驗的總結,例如時常會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人不講古,後生會失譜”等等,都是源自生活,這“忌針”又是何意?是生活中哪方面的體現呢?這其實得從過年的習俗說起。
今天已經離元宵節不遠了,年味過了初七,基本上就已經淡了下來,下一個年味,還有三百四十多天,不過一些風俗習慣倒是還挺堅挺,這忌針就是過年習俗中的一件事。
忌針意思就是婦女不能做針線活,說的就是,動針得過了正月才可以,為什麼這麼說呢?名義上是圖一個好運,實際也是來自生活,命裡說,這正月動針,屬利器,容易破壞一個人的財運,只能正月後才可以,也有的地方說是初五後,因為初五後俗稱破五,影響財運這種說法就是圖個好聽,如果針屬利器不能動,那切菜用的傢伙事也不能動了,豈不是正月就得捱餓?我看你吃什麼。
事實上,這不動針線活主要是想讓家裡的婦女過年期間休息一下,是對家裡婦女勞動的一種認可。忙碌了一年,過年還不休又等到何時?況且過年準備家人吃喝可不是簡單的事,最累的就是動針的人,確實需要休息。
一、正月不理頭,理頭要思舊,這句話的由來應該是思舊而不是針對舅舅,講得是清朝時期的剃頭令,要求中原人士按規定剪頭髮,為了表達對前明的思戀,私下預設正月不剃頭,後來就成了和舅舅說不清道不明瞭。
二、元宵不出門,這話可能有些侷限在咱們那小山區,不過倒也越來越符合大部分農村現在的情況,意思是沒過元宵不出門打工,也難怪有用工荒了,元宵都還沒出來找事做,能不荒嗎?
三、初一至十五每天的習俗:
正月裡,農民常說會“忌針”,是什麼意思?
農民常說的很多老話,多是生活中經驗的總結,例如時常會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人不講古,後生會失譜”等等,都是源自生活,這“忌針”又是何意?是生活中哪方面的體現呢?這其實得從過年的習俗說起。
今天已經離元宵節不遠了,年味過了初七,基本上就已經淡了下來,下一個年味,還有三百四十多天,不過一些風俗習慣倒是還挺堅挺,這忌針就是過年習俗中的一件事。
忌針意思就是婦女不能做針線活,說的就是,動針得過了正月才可以,為什麼這麼說呢?名義上是圖一個好運,實際也是來自生活,命裡說,這正月動針,屬利器,容易破壞一個人的財運,只能正月後才可以,也有的地方說是初五後,因為初五後俗稱破五,影響財運這種說法就是圖個好聽,如果針屬利器不能動,那切菜用的傢伙事也不能動了,豈不是正月就得捱餓?我看你吃什麼。
事實上,這不動針線活主要是想讓家裡的婦女過年期間休息一下,是對家裡婦女勞動的一種認可。忙碌了一年,過年還不休又等到何時?況且過年準備家人吃喝可不是簡單的事,最累的就是動針的人,確實需要休息。
在咱們這的村裡,沒有出元宵就還沒有過完年,所以正月初一往後,每天都有不同的習俗,越靠近年,越講究,體現出了人們對年的重視,我們一起來看看還有哪些農村比較有意思的老話吧一、正月不理頭,理頭要思舊,這句話的由來應該是思舊而不是針對舅舅,講得是清朝時期的剃頭令,要求中原人士按規定剪頭髮,為了表達對前明的思戀,私下預設正月不剃頭,後來就成了和舅舅說不清道不明瞭。
二、元宵不出門,這話可能有些侷限在咱們那小山區,不過倒也越來越符合大部分農村現在的情況,意思是沒過元宵不出門打工,也難怪有用工荒了,元宵都還沒出來找事做,能不荒嗎?
三、初一至十五每天的習俗:
初一、不掃門前紅炮仗,鞭炮碎片象徵紅紅火火,不能掃走。初二、迎婿日,就是女婿回孃家拜年的日子。初三、燒門神紙,這天一般不出門拜年,說是容易引起口舌之爭。初四、接灶王爺,上天覆命的灶王爺這天回來了。初五、接財神,俗稱破五,這天開始開市做生意,也叫迎財神初六、送窮日,這天就得把家裡過年積攢下來的垃圾清理掉,俗稱把窮送走。初七、“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這天稱為人日,是不可以教訓小孩子的。初八、穀日,和初七人日對應,這天天氣好,出太陽,則意味著來年五穀豐登。初九、最高神的誕辰,人們習慣對著上天祈福,不過現在已經很少有這樣的習俗了。初十、祭石日,這天是石頭的生日,在這天不可以動石頭。十一、子婿日,這天是岳父宴請女婿的日子,一般會準備好好酒好菜,不過今天,大多數女婿沒過完初七就進城了。十二、正月十二搭燈棚,這元宵將近,從這天開始就要準備了,大家不妨看下,你們那是不是這天搭燈棚。十三、吃湯圓,然後試著點元宵要用的燈,也是為元宵做準備。十四、正月十四除了接著試花燈外,還要向臨水娘娘祈福,希望家裡的婦女和孩子能健康。十五、元宵佳節,賞花燈,元宵節也叫元夕、元夜和上元節,之所以要過元宵節,是因為這一天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