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嘿嘿嘿小鼬

    “好花兒出在深山內,美女生在這小地名。孤忙將木馬兒一聲振,(鳳接唱)後面來了賣酒的人。好一個乖巧李鳳姐,她與孤王要酒錢。我這裡忙把銀來取,九龍袋取出了一錠銀。”這一段京劇唱詞現如今知道的人已經不多了,但是提起這齣戲的名字確讓人彷彿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那就是《游龍戲鳳》。這裡面的主角除了漂亮的小姐姐李鳳姐之外,還有一位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

    明武宗朱厚照(1491年10月27日-1521年4月20日),又被稱為正德皇帝,是明朝第11代皇帝(1505年-1521年在位),他既是明孝宗朱佑樘的長子同時也是唯一一位長大成人的皇子,他在十五歲時繼承皇位,在位十六年,享年30歲,葬於康陵,廟號“武宗”,諡號“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明武宗是明朝歷史上一位非常具有戲劇性的統治者,在他去世後的五百年裡,史學界對他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民間更是一直流傳著他的逸聞趣事。其實他的一生從他的廟號“武宗”和諡號“毅”就能略知一二,根據中國古代的諡號的命名與解釋“毅”這個字代表了致果殺敵曰毅;強而能斷曰毅;勇而近仁曰毅;善行不怠曰毅;溫仁忠厚曰毅;能紀國善曰毅;英明有執曰毅;經德不回曰毅;致果克敵曰毅,這其中第一個就提到了“致果殺敵曰毅”就表現出了明武宗朱厚照在軍事方面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的。至於他建豹房,誅滅劉瑾這些事情在本文中就不再贅述了。下面我們就主要講一講明武宗朱厚照的軍事才能。

    首先我們從歷史的記載中能看出明武宗雖然有時候表現的有些任性,但是從他建立鎮國府自封自己為““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等事情上還是能看出來他對上戰場殺敵建功立業有著很強的嚮往。

    正德十二年(1517年)十月,正德皇帝大顯身手的機會終於來了,蒙古韃靼部落小王子率五萬騎兵(號稱)進犯,目標大同。在得知蒙古小王子部寇關來襲,武宗非常高興,親自佈置,希望同小王子大戰一場,這就是史書上的“應州之戰”也被稱為“應州大捷”。這場戰鬥十分激烈,明軍一度被蒙古軍分割包圍。武宗見狀親自率領一軍援救,才使得明軍解圍。雙方大小百餘戰,期間武宗與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還親手殺敵一人,極大地鼓舞了明軍士氣。最後,小王子自度難以取勝,引兵西去,明軍取得了一場難得的勝利。想明英宗當年率20萬大軍卻在“土木堡之變”中成了瓦剌的俘虜,而此次武宗率五六萬人抗擊四五萬蒙古軍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此後蒙古兵長時間內不敢內犯便是這次戰鬥的直接結果。而且在這場戰鬥中,武宗親為指揮佈置,戰術正確,指揮得法,體現了較高的軍事指揮才能。應州之役,成為武宗一生中最為光彩的時刻。

    但是在史書上關於“應州之戰”的記載卻語焉不詳甚至有前後矛盾的地方,後世文官在編寫《武宗實錄》時說應州大戰蒙古軍隊傷亡16人,明朝軍隊傷亡58人,這意思就是說此戰明朝軍隊敗了。應州之戰中明朝軍隊與蒙古軍隊雙方大戰幾天,甚至連朱厚照都要上陣殺敵,可見這一次戰爭的慘烈,史書記載"乘輿幾陷"。然而朱厚照親自指揮甚至親身上場的這場戰鬥,在史書卻被寫成殺敵16個,己方死亡58個,實在有些說不過去。究其原因或許是因為正德皇帝天性較為灑脫,與朝中的文官集團相處的不是那麼愉快,而文官之所以敢這麼大膽子抹黑明武宗,與繼位的明世宗嘉靖皇帝也不是他的兒子,對他也沒有好感,也沒有直接血緣關係,也有很大關係。雖然正德皇帝有荒唐滑稽的一面,但是不得不承認他在明朝歷代皇帝中屬於較為重視軍隊與國防的。正所謂人無完人,個人覺得一個人在歷史的定論,應該結合他所處的時代,不應該以現代社會的發展和現今的一些標準來評判歷史人物,他所做的事情對於自身所處的那個年代究竟有沒有意義,又產生了哪些正反面的效果,我們應該辯證的來看待一個歷史人物,這樣也許能夠得到一個較為客觀的結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老實人不招上級待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