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星辰大海盡征途
-
2 # 情感來敲門
生活不是你自以為的那樣,別再錯過更多徒留後悔了。
“我以為一個人更容易入睡,我以為開著燈的夜晚不黑,我以為冬天的冷能凍住眼淚,只可惜一切只是我以為”聽著王珞丹演唱的《我以為》,心中莫名有一股心酸,很多很多的我以為的以為,它都只是我以為的而已。
“我以為”是存在我們潛意識裡面的自以為是,把事實拒之門外,猶如井底之蛙,自己眼中看到的那片天空以為就是全宇宙。
感情中的“兩個人散了 ,是因為一個以為不會走,一個人以為會挽留”。
我們在感情的自我世界裡得意忘了形,高估了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位置,把自己看得很重要,同時看輕了我們對對方造成的傷害。以為一切都會像剛開始的時候那樣,以為你和他會牽手到白頭,以為你們的感情會天長地久,可你忘了滄海桑田,忘了“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曾經有人問,失去的東西找回來了你還要嗎?我說,曾經丟了一粒釦子,等找回那粒釦子時,我已經換了衣服。
在職場中作為一個新人,更是勿要自欺欺人,要明白“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在傾聽領導說話時,要實事求是,不要不懂裝懂,假裝自己聽明白了,這種自欺欺人的行為會給自己帶來很多麻煩。
領導要你做一企劃案,問你會不會使用word文件及製作ppt,你想都不想的為了那可笑的面子打腫臉充胖子,可轉身你就後悔,為什麼死要面子活受罪。這樣的行為萬一給公司帶來損失,你怕是追悔莫及了。
你以為你可以給公司帶來效益,你以為為老闆分擔了一部分工作,你以為可以憑藉這幾天的加班努力把之前偷過的懶補回來,你以為最後可以順利交差,你以為……可是不是什麼事情都能靠臨時抱佛腳解決的。
貼吧裡看到一個小故事,講一個小和尚想種一盆花,種子被細心栽培到花盆裡,小和尚打算每天早起給種子澆水,但每次賴床,總想著明天再澆水,一天沒澆水不礙事。等到有一天,小和尚下定決心掙扎著從床上起來去澆水時,發現花盆裡的種子已乾癟了。
小時候的你以為披上床單就可以像降落傘一樣從三樓往下跳,並且能安全落地,看看小夥伴們驚呆的模樣。
小時候一覺醒來,發現自己長高了,可揉揉惺忪的睡眼,實際上是被子蓋橫了。
我們總是在潛意識裡,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你以為你可以做得好,實際上你總把它們弄得一團糟;你以為學霸就只會學習,實際上別人在各方面都比你努力;你以為,上了大學也可以像高中一樣名列前茅,可以在大學生活裡放鬆自己,實際上,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大學更需要努力去學習。
END
情感寄語:未來的生活裡,對自己負責到底。無論是面對人還是事,都不能活在自己以為的世界裡,將真實拒之門外。
-
3 # 如如不動214010485
對所有的正常自然人來說,這話也對也不對。每個人都有合規律的“以為”也有不合規律的“以為”。區別是大多數人的“以為”是被動地在本能和慾望裡打轉,範圍小程度淺,基本上在這個範圍內能合人之常理,但超出這個範圍一般就會是布朗運動了,對不對完全靠運氣,在理論和實踐上多害少益;而極少數人的“以為”除了諳熟本能和慾望外還能主觀能動地以意志來探求信仰,那他(她)的“以為”的範圍就會廣的多、程度也會深的多,那自然在這個範圍內合乎規律的就多。
-
4 # Anna的小小世界
一切都是投射,外面其實什麼都沒有。
我們總是把自己的價值觀投射在外界的事物上。
也可能是我們曾經的一些創傷,讓我們對事物有了偏見。
嬰兒是不會有分別的,但在我們一路長大的旅途中,卻有了越來越深的經驗,也開始有了分別。
這就能解釋,為什麼,同樣一件事,在不同人眼裡看來,有人可能會覺得對方在攻擊自己,有人可能會覺得對方是在勸說自己,有人覺得對方只是在說他的看法,“與我何干”。
這種種對自己所以為的執著,漸漸變得根深蒂固。
1.用精神分析主體間性心理理論來說,就是每個人有自己的經驗組織原則。
2.用認知行為療法來說,就是我們有了各自的核心信念。
隨著成長的加深,或是諮詢的深入。我們或許將會重組自己的經驗組織原則。
到那個時候,我們曾經所以為的,或許不再是我們以為以為的了。
我們外面的世界,隨著內心世界的重組,也開始發生改變。
-
5 # 綿羊的夢想
分兩種來看待,一種是你以為的是你以為的,這類人相對來說不成熟,活在自己的世界觀裡,自我認為自己所有觀點都是對的。這種情況裡又分兩種人,一種自大狂天最大他老二,沒長聽勸音的耳朵;一種井底之蛙,沒見過世面活在自己一畝三分地,以為他的井底就是最好的。另外一類人當然不會認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相對會辯證的來看待問題,這類人思想相對較成熟,知道山外青山樓外樓,人中自有高手,自己達不到也會承認自己的短板。那麼問題來了,每個人都有自己以為的,因為這就是每人的三觀,每人還是會按以為的去行為,所以答到這裡,我忽然豁然開朗,每個人以為的就是自己以為的!
-
6 # 劍岙
是,額,不是,額,是吧,額,不是吧,額,可能是,額,也可能不是,額,應該是,額,應該不是,額,或許是,額,或許不是,額,大概是,額,大概又不是,額,貌似是,額,貌似又不是,額,似乎是,額,又似乎不是,額,好像是,嗯我確定了,不是!
回覆列表
按邏輯來解釋唄:
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
換個詞替代就好理解了:
你覺得你認為對的就是對的嗎。
第一個以為是用來判斷,第二個以為是代表主觀認識,第三個以為是代表客觀現實。
如果按駭客帝國的思維來理解:
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
你覺得你是真實的個體你就真的是真實的個體嗎(或許人都是活在計算機裡的一組資料,看了駭客帝國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