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千萬條江河入海

    中國人口眾多,又因地域不同,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個人的童年都有記憶深刻的年俗。掛燈籠,打年糕。扭秧歌,逛廟會。掃房子,迎灶王。貼對聯。拜大年。團圓飯,看春晚。等等等等。但印象最深的還是手中提個小罐頭瓶子,裡面插個蝌蚪了……那些兒時的場景。小夥伴們,一起在巷子裡呼朋喚友。兜裡面揣上炒瓜子花生果——真香!……年夜飯,吃著媽媽做的飯菜,那叫一個香,尤其是肘子肉,尤其是燉小雞,那是一年當中最香的一頓飯!

    可惜童年一去不返!留下的只有滿滿的回憶。那時的年味兒特別濃,尤其是在孩子的心裡。做一身新衣裳,那叫一個美!

    ……

    如今生活好了。年味兒,和以前略有不同了!

    但是中國年,卻永遠會紮根在華人的心中。

    中國年,是世界上最盛大的節日!沒有之一!

    ……

  • 2 # 墨意圖說

    二十三人口全,從農曆臘月二十三小年開始,新年就算是來了,北方的春節特別熱鬧,雖有地域之間些微的差別,但大概都少不了三十兒上午貼對聯,掛紅燈籠,晚上放鞭炮,吃餃子,團圓飯,然後看春晚,算是除夕。以前是要守歲的,我們七十年代的孩子們最喜歡的就是挨家挨戶搶啞炮了 ,往往整夜不睡等著初一早上穿新衣服走街串巷去拜年呢,小孩子盼的是壓歲錢,老年人盼的是孫男嫡女歡聚一堂熱熱鬧鬧,從初二開始就是到姥姥家舅舅家拜年了,坐車走路,遠遠近近必須要走遍的,一直到正月十五過完元宵才算完,我們家鄉正月十九還是天早節,然後真正的春天來了,新的一年開頭了,各做各的事去吧。

  • 3 # 雪重梅愈豔歲寒松更堅

    我老家地處河南北部,我的青少年時代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那還是生產隊時候,全村很少有外出打工的,也沒有到外邊買了房住在外地不回村的,每一家大部分都姊妹兄弟四五個盛至更多,整個村過年的時候就顯得熱熱鬧鬧,紅紅火火,喜氣洋洋!

    一過臘月23,就開始忙活了!大人們忙著殺豬宰羊磨豆腐、蒸花糕,我們小孩負責打掃院落,清理垃圾,洗衣、燒火。到了臘月29大隊幹部要召開“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軍烈屬座談會,會後再每人發給2斤豬肉,這叫“擁軍優屬”,我爸是革命傷殘軍人,自然會去參會,到了年30早上,由大隊支書率領的鑼鼓隊就來了,幹啥呀?來給我們軍烈屬貼對聯了,越是到了家門口,鑼鼓越是敲得震天響!除了鑼鼓隊,還有看熱鬧的大人和孩子們,我爸則趕緊拿上煙出去迎接,給貼對聯的和敲鑼打鼓的人每人都發支菸。那種敬仰寫在每一位現場人的臉上,而光榮則在我們家人的心裡綻放!

    激動的心兒一直不能平靜,終於等到大年初一的凌晨4點左右,熱烈的鞭炮聲此起彼伏,響徹整個小山村的黎明,我們則吃完餃子穿上盼了一年的新衣開始轉大街繞小巷,給長輩們磕頭去,而爸爸則帶上哥哥拎上祭品、鞭炮去祭祖上墳。等這些活動全部結束,太陽也剛冉冉升起,把萬丈光芒灑向歡樂的大地!

    這就是難忘的故鄉的春節,現在回想起來還餘味無窮!

  • 4 # 闔家歡樂140462337

    這個,很好回答,一是年三十守夜,二是大年初一拜年!

    從打記事開始,就有三十守夜的習俗。家是農村,農活忙了一年了,到今天才算做個總結吧!不出五福的一家人,都聚在一起,擺上酒菜,說說今年發生的事,算下一年的收成,哪家孩子應該上學了,老幾考試成績咋樣,誰家該娶媳婦,誰家閨女待嫁。喝幾個自己釀製的小酒,暢快淋漓,盡興至極。

    初一起個大早,給長輩拜年,全家人聚在一起,由稍年長的帶領,給爺爺輩的磕頭,吉利話當然是:長命百歲,身體挺結實。再後來就是上墳祭祖,吃餃子,放鞭炮,走親戚,等等等等,中國年俗,包羅永珍,回味無窮。祝友們新年快樂,豬年多吃豬肉,千萬別長得像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生物都是對稱的,有沒有不對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