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旅行家小二
-
2 # 大寶哥的四口之家
優美健康的農業生態環境和執行良好的農業生態系統是農業 生態旅遊的必然要求。因此,開展農業生態旅遊有助於提高人們 的生態環境意識,有利於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這是符合可持續 發展思想的要求,也是順應當今發展潮流的。
同時,農業生態旅遊一般將農業生產與旅遊活動有機結合在 一起,可獲得多重經濟效益。 即使在不利的條件下,兩者在經濟 效益上也可相互補充。例如,由於氣候條件的不確定性(如自然 災害等)和市場的不穩定性,常會使農業減產、失收、減效,因 此,可透過農業旅遊來降低農業的風險。
另外,在旅遊淡季,農 業生產又可彌補收人的下降。因此,相對單純的農業生產或單純 的旅遊而言,農業生態旅遊具有高效益、低風險的優勢。
生態旅遊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進行的有責任的旅遊行為,為了享受和欣賞歷史的和現存的自然文化景觀,這種行為應該在不干擾自然地域、保護生態環境、降低旅遊的負面影響和為當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會和經濟活動的情況下進行。當時就生態旅遊給出了兩個要點,其一是生態旅遊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態旅遊的物件不應受到損害。 在全球人類面臨生存的環境危機的背景下, 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覺醒,綠色運動及綠色消費席捲全球,生態旅遊作為綠色旅遊消費,一經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響,生態旅遊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內涵也得到了不斷的充實,針對目前生存環境的不斷惡化的狀況, 旅遊業從生態旅遊要點之一出發,將生態旅遊定義為“迴歸大自然旅遊”和“綠色旅遊”;針對旅遊業發展中出現的種種環境問題,旅遊業從生態旅遊要點之二出發,將生態旅遊定義為“保護旅遊”和“可持續發展旅遊”。同時,世界各國根據各自的國情,開展生態旅遊,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態旅遊。 生態旅遊發展較好的西方發達國家首推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國,這些國家的生態旅遊物件從人文景觀和城市風光轉為謝貝洛斯·拉斯喀瑞所指定的“自然景物”,即保持較為原始的大自然,這些自然景物在其國內定位為自然生態系統優良的國家公園,在國外定位為以原始森林為主的優良生態系統,這就使不少發展中國家成為生態旅遊目的地,其中加勒比海地區和非洲野生動物園成為生態旅遊熱點區域。根據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估計,1988年,發展中國家旅遊收入為5500億美元,其中生態旅遊為120億。在哥斯大黎加,每年接待的國際遊客中,幾乎半數以上是去欣賞熱帶雨林的生態旅遊者。據世界旅遊組織統計,1994年去非洲的國際旅遊者為1857.73萬人次,其中生態旅遊者佔相當比例。 在西方發達國家,週末和節假日到大自然去旅遊已成為一種時尚。西方發達國家在生態旅遊活動中極為重視保護旅遊物件。在生態旅遊開發中,避免大興土木等有損自然景觀的做法,旅遊交通以步行為主,旅遊接待設施小巧,掩影在樹叢中,住宿多為帳篷露營,盡一切可能將旅遊對旅遊物件的影響降至最低。在生態旅遊管理中,提出了“留下的只有腳印,帶走的只有照片”等保護環境的響亮口號,並在生態旅遊目的地設定一些解釋大自然奧秘和保護與人類攸息相關的大自然標牌體系及喜聞樂見的旅遊活動,讓遊客在愉怡中增強環境意識,使生態旅遊區成為提高人們環境意識的天然大課堂。過去,西方旅遊者喜歡到熱帶海濱去休閒度假,熱帶海濱特有的溫暖的Sunny(Sun),碧藍的大海(sea)和舒適的沙灘(Sand),使居住於汙染嚴重,競爭激烈的西方發達國家遊客的身心得到平靜,“三S”作為最具吸引力旅遊目的地成為西方人所向往的地方。隨著生態旅遊的開展,遊客環境意識的增加,西方遊客的旅遊熱點從“三S”轉“三 N”,即到大“自然(Nature)”中,去緬懷人類曾經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懷舊(Nostalgia )”情結,使自己在溶入自然中進入“天堂(Nirvana)”最高精神更強調的是對自然景觀的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