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BD的EEG
-
2 # 不帥就報警3
有時安慰勝於忠告,這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無論成人還是孩子,都希望得到肯給和鼓勵。也許你的忠告是善意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往往實際效果未必好。這點在孩子的學習方面表現的尤其突出。
如果一味的用忠告而沒有適當的安慰,也許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很沒用,很差勁,心理方面會受挫,這樣很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當然,這也不是說就不能給孩子忠告,要觀察孩子的情緒,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忠告。同時還要注意自己,的措辭,要讓孩子能夠接受,孩子大了,也會有羞恥感的。這恰恰說明孩子有上進心。所以要循循善誘,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樣才可以起到效果。
-
3 # 苝棣
說話是一門藝術,學會說話是為人處事的第一要務,不會說話,常常是好心辦壞事,出力不討好,讓人產生誤會,熱心付出得到的卻是憤怒的回擊,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有時安慰勝於忠告,誇獎勝於鼓勵。覺得是有道理的,暖言一句入心間,人都是願意聽好話,安慰的話,能令人心情舒暢,鼓勵的話,能讓人精神振奮,多說幾句美言是有好處的。
說話前一定要三思而後出口,出言不慎,駟馬難追。行事之惡,莫大於苛刻;心術之惡,莫大於陰險;言語之惡,莫大於造誣。傷人以言,甚於刀劍。不知而說,是不聰明;知而不說,是不忠實。君子言簡而實,小人言雜而虛。贈人以言,重於珠玉;傷人以言,甚於刀劍。語言切勿刺人骨髓,戲謔切勿中人心病。
甜言蜜語笑裡藏刀,忠言逆耳利於行! 常玩、常樂、常豁達、常幽默,那是最聰明的人;常急、常氣、常鬱悶、常煩躁,那是最呆傻的人;常走、常動、常鍛鍊、常出遊,那是最健康的人;常實、常閒、常聚會、常知足,那是最快樂的人;常看、常學、常動腦、常反思,那是最智慧的人;常誠、常善、常贊助、常捐款,那是最成功的人。 人人有心,有快樂時,需要有人分享,有人懂得;有脆弱時,需要有人關心,有人關注;當別人,都關注你飛得高不高,只有真正懂你的人,才關心你飛得累不累;當別人都關注你,在臺上的光鮮亮麗,只有真正懂你的人,才關心你臺後的付出和淚水;一群錦上添花的朋友,比不上一個雪中送炭的知己;一襲山盟海誓的情話,不及一生細水流長的陪伴。
人生世事無常,輪換轉變,誰能保證不會成為一個求助者?獲得解救的唯一辦法就是,在處於順境的時候,理解與體諒他人。 生命是一團慾望,滿足不了就會產生痛苦,滿足了又會覺得無聊,‘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在這世上,身處強勢位置很容易顯得瀟瀟灑灑,粗暴潦潦草草那又是一份真性情,不拘小節可就是一付大氣量了,一個被求助的人,只要是不過分地無情無意,總是會被欣賞地注視。
善舉不是恩賜,是自救。學會說話就是學會了做人,學會了做人,就能夠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處於人見人愛,朋友眾多的舒適環境之中,朋友多了路就寬了,路寬了,心情就會舒暢,請一定要把握好說話的分寸。
良言一句三冬暖,有時侯真的是安慰勝於忠告,誇獎勝於鼓勵。對身邊的人多多地說一些溫暖積極向上的溫馨話語吧,這樣做是絕對不會吃虧的,侍臣緩步歸青瑣,只會是收穫滿滿的幸福果實!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是的,深有同感。人都是喜歡順心的好心的話,所以日常交流中,能多些安慰,少些講道理,挺好的。設想下,一個高考失敗的孩子,已經哭的昏天暗地,格外沮喪,你給他講道理,讓他分析為什麼失敗,告訴他接下來該怎麼做,給一大堆苦口婆心的忠告,他會怎麼樣?或者鼓勵他再接再勵,明年一定能考好,這樣真的有用嗎?感覺,更像是站著說話不腰疼,說這話的人大概是事情沒發生在自己身上,無法設身處地真的感同身受,但是在逆境時,給予對方一些安慰,要遠勝於許多高高在上的忠告,給對方一些誇獎,要遠勝於空空的鼓勵,空話誰都會說,但說不到對方心裡,可能我們本心是好的,但最終可能適得其反。論說話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