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新週刊》近日報道稱,ofo目前欠款15億元,押金餘額僅剩35億元左右。新浪科技根據ofo官方資料計算得知,若按照ofo官方宣稱的2億使用者、每位使用者押金按漲價前的99元以及累計免押金近3000萬人粗略計算,ofo挪用使用者押金或許已超百億
回覆列表
-
1 # 葛小波
-
2 # 企業是個江湖
共享單車就是一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流氓後面有流氓的故事。
一直用OFO,其實也沒打算退,但聽見風聲了趕緊退了,直到現在還沒到帳。當然更戲劇性的有一幕,他們發來郵件稱,我的退款支付寶有問題,讓再次提供。呵呵。拿出這種烏龍來搪塞!
為什麼說他是流氓?
1、 當年酷騎其實比OFO好騎,算是一大競爭對手,但防陰謀的能力不足。酷騎當年並沒有什麼風險,就被O和M一起造謠,引起民眾恐慌紛紛退款。資金鍊肯定斷啊。反正直到現在我的押金都沒退回來。今天,O也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
2、共享單車已經整體把名聲做臭了。所有的專案在付押金時都說,安全第三方保管。其實從酷騎等危機來看,根本退不了。
共享單車別破局了。先讓第三方出來說說話。那些擔保公司,阿里出來走一走。
-
3 # 導盲小Q
我司和ofo合作過,算是ofo的一個小供應商。本人也與當時ofo深圳研發部門打過交道。
當時ofo研發在深圳科技園尚美科技大廈那邊,2018年上半年的時候人挺多,據說融了一筆巨資進來,公司氛圍還不錯。
ofo這麼大體量的單車數量,每月維護和人員工資開支,保守估計也要幾個億。 如果只剩5億現金,除非有奇蹟發生,已經不太可能破局了。時間拖得越長,ofo自身估值會急劇降低,肯接手的大佬企業也不會當冤大頭。
ofo缺錢已經不是一個新聞了,拖欠供應商貨款、拖欠工資等等負面新聞頻頻爆出,可以說,ofo已經到了一個必須要做點什麼的地步了。
最近的一個對於ofo有利的新聞大概就是ofo在和滴滴、阿里等談下一筆融資,但是實際情況是不是如意就不知道了。有小道訊息說,ofo的估值被壓得十分厲害,所以一直沒有達成一致。
現在,ofo已經到了一個彈盡糧絕的地步,有相關人士透露,ofo想阿里借款近6000萬左右,用來發工資。要知道,ofo在3月的時候,才將所有的共享單車抵押給了阿里,籌集了17.7億人民幣。
這17.7億人民幣實際有多少到賬,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半年過去了,ofo並沒有什麼實質上的變化,ofo如果想要破局,那麼最重要的還是錢。
當然,如果ofo或者說戴威,選擇把自己賣了,那麼一切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了。因為買ofo的人肯定心裡是有一杆秤的,肯定不會做賠本買賣。而戴威也就不需要在為目前的困境所發愁了,自然會有破局的方法。
但是,現在,在ofo沒有選擇賣掉自己的時下,可以說已經到了一個不破不立的局面了,想要破局,就要先破己。但是,破己,又要讓自己死而復生,就需要資金。因此,錢是最重要的,而且這還不是一小筆錢。
在除了ofo以外的所有共享單車品牌都開始免押金的時候,ofo依舊延續自己的押金模式,這毫無疑問是不利於打破現在的僵局的。
因此,ofo可以選擇的一種破局方式就是免押金。但是免押金,就意味著現在挪用的押金都要還給使用者,按照計算,ofo至少需要將近20億美金的融資,才能夠實現這一步。
毫無疑問,在現在這個局面下,ofo融資20億美金的難度勢必登天。
另一種方式,自然就是將押金轉化為其他的增值服務價值,傳遞給使用者。相當於一個概念的置換,我騎車不需要押金,但是我有一個非常吸引使用者的服務,這個需要一個費用。這樣,就能夠在留住使用者的同時,也不需要償還太多的押金。
但是,找到這樣一個增值服務的點是非常困難的,每個共享單車品牌其實都比較缺乏多維度的盈利模式,基本都是單一的騎行費用+廣告的模式,而是這個廣告費還比較微薄。
因此,ofo能不能成為第一個找到新方向的人,這就非常重要了。不然,我們看到的將會是一個龐然大物倒下,留下的就是一地的爛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