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安蓮居士
-
2 # 雲夢澤中的無名之士
“齊諧”二字,第一次出現在古文典籍中,是《莊子》一書。書中原話是:“齊諧者,志怪者也”。它描述了我們都耳熟能詳的鵬鳥的故事。那麼《齊諧》真的是一本書嗎?如果是的話那它到底是怎樣一本書?它的作者是誰呢?這些問題拭待我們去解決。以下分析僅僅為個人推測,不足之處,多多指教。
莊子生活在戰國中期,他是宋華人(現今河南和山東的部分地區)。他少時便遊學各國,通曉當時各類文學典籍。當時的楚威王還以重金邀請他到楚國做相。可見他的才能學識,得到了當政者的認可,非常有名。通攬《莊子》一書,莊子都是透過山川地理、江河湖海、四季變化、大自然的動物植物、鬼神故事進行擬人化的闡述比喻,或者借用古人的對話或者故事,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他能引用齊諧中圖南冥的鵬鳥的故事,那麼肯定他聽到過這樣的傳聞,或者看到過一本叫《齊諧》的書。
齊諧,是不是一本書,我們無從考之。因為我們現在沒有史書的記載。只能推測。
從字面意思來看,首先是“齊”字。齊代表當時的齊地或者齊國。當時的齊國所在的地方是現在今天山東半島,也就是在黃海和渤海邊。當時的齊國可不得了。春秋五霸的第一位霸主,就是齊國的君主齊桓公,他任用管仲改革,成為當時周王朝中國力最強的國家。九合諸侯,對抗北方蠻族,對抗南方楚國。
正因為齊國的強大,所以齊魯大地從春秋直到戰國時期都是非常重要的文化集聚地。尤其是戰國時期齊國都城臨淄有聞名天下的“稷下學宮”,可稱得上是天下讀書人的聖地,他們在這裡學習交流,和別人爭論,發表自己的觀點,儼然是天下文明文化中心。所以大家會討論自己各地的奇聞異事,從而流傳開來。
更何況儒家大賢孔子出生在齊魯之地,他在世時,他的儒家儒家以及儒家思想就已經聞名天下。孔子帶領眾弟子周遊列國,所以肯定也聽聞、知道了很多奇聞異事。但是孔子教導弟子,對於那些奇聞怪事只有一個態度:《論語.述而》有“子不語,怪力亂神”一句話。所以齊地充滿了很多關於“怪、力、亂、神”的的奇聞異事,而孔子選擇不去理睬,避而遠之。
說完“齊”字,然後在說“諧”字。
“諧”字,左邊言字旁,右邊一個皆部首。皆是指大家一起,那麼諧可以解釋為大家一起說。《古代漢語詞典》裡列舉了《左傳.襄公十一年》:“如樂之和,無所不諧。”說明“諧”字有和諧融洽的意思。而在《晉書.顧愷傳》:“愷之好諧謔,人多愛狎之。”中“諧”則又有詼諧滑稽的意思。
我大膽推測,生活在齊地的人們,大家口口相傳一些充滿詼諧的奇聞異事。就這樣也許有人就把這些故事記錄下來,從而成為一本書。也或者只是口口相傳,沒有形成完整的文章典籍。
但是我更傾向於後者。莊子只引用這一個故事,只能說明齊諧就是一些齊地人民口口相傳的奇聞異事,並沒有人去整理成文字記錄而成書。因為如果是一本書的話,《莊子》一書中就不可能只有一處提到齊諧,應該有更多的內容呈現出來。
我們知道後世南朝宋朝的東陽曾寫《齊諧記》七卷,已佚。後南朝梁的吳均續作1卷,《隨書.經籍志》著錄,今本只有17條。看看其內容都是一些這個神話、鬼怪、山川奇物怪事等,也印證了齊諧的內容,就是關於一些“怪、力、亂、神”的奇聞異事的傳說。
所以,著書立說,是相當重要。只有將人們口口相傳的見聞記錄下來,才有可能傳之後世,這樣後人才能更好的瞭解自己的歷史和文化。這樣,文明才能代代薪火相傳。
回覆列表
《齊諧》,古代先秦神話集,屬於記載奇聞逸事的志怪書籍。《莊子》提到“齊諧者,志怪者也”。南懷瑾師在《莊子講話》中說《齊諧》是類似《山海經》之類的古代方誌書。另有劉宋時期《齊諧記》。
北海有魚,其名為鯤。鯤的巨大,不知有幾千裡。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叫鵬,鵬的脊背不知有幾千裡。振翅飛翔起來,它的翅膀象掛在天空的雲彩。這隻鳥,海動時就將遷移而飛往南海,南海就是天的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