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靈猴百變
-
2 # 碧海輕帆
詩和酒是一對歡喜冤家,對於古代那些大詩人大文豪們,似乎無酒不歡,無酒便寫不成好詩,喝開心了就詩興大發,好詩不斷。高興要喝,發愁也要喝。這在唐詩宋詞中就展現的淋漓盡致!“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寬心應是酒,遣興莫過詩”;“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大概有飲酒情景的詩詞能說出來千百篇,或許還不夠。為什麼酒跟詩這麼結緣呢?這還得從古人的生活中找答案。
首先唐宋時期古人飲的酒都屬於穀物果品發酵而來的酒,也就是說那時的酒度數低,不太可能讓人喝多到失去理智。古人喝的酒可不如現代人喝的酒這麼度數高,假如換成現代的二鍋頭,哈哈,估計詩興未起,人已爛醉如泥了,就算有再大的才華也不大可能有即興之作。
其次古代文人墨客大都喜歡去一些風月場所,在這樣的場合能少了酒嗎?無酒哪能成席?古詩詞在那個年代,本身就是可以傳唱的音樂作品,還有就是古人有對詩的雅興。可以想象三五好友推杯換盞,歌舞相伴,對詩助興,何等的逍遙自在!
對於古代文人墨客來講,酒早已不僅僅是飲品了,它更是一個文化符號,即便不飲酒那詩詞裡也少不了酒的影子。離別詩有酒,相聚詩有酒,開心詩有酒,消愁詩有酒……等等等等,總之酒跟詩就是形影不離的絕佳搭檔,酒助詩興,詩助酒興!
-
3 # 閒雲野鶴七零後
我不是個喝酒的人,甚至喝點啤酒就臉紅頭暈,走路輕飄飄的。至於問者說為什麼古代詩人愛喝酒,我認為有幾個原因:
一:唐宋時酒的酒精度很低,相當於現在的甜酒或米酒之類,查酒駕都查不出那種。
二:唐宋時期文人都扎堆出現在盛世,國強民富,四方來拜,一派歌舞昇平,當然要飲酒助興!
三:創作需要。杜甫說李白斗酒詩百篇,君子呼來不上船。詩仙的佳作都是在酒興盎然的狀態下作出的,一喝酒頭腦一亢奮便來了靈感。傳世名作《將進酒》就是在勸別人喝酒時作下的,一氣呵成,蕩氣迴腸:"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有詩為證!
四:社交需要。那個時期文人尤其是詩人都好酒,且文人之間都有圈子,不會喝酒的人估計跟我一樣會被排擠在外。所以好酒者一起吟詩作賦、風花雪月是多麼的愉快和自在。
五:民風淳樸,品質純正。那時的酒純糧釀製,絕不勾兌。武松喝了十八碗還能打老虎,擱到現在,兩碗酒就把他撂倒了!在唐宋時期喝醉之後也無礙,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那些酒麻木所以也無顧忌了。
所上所說是我的一些謬論,希望愛喝酒的朋友們不要介意!
-
4 # 文化名藝
詩人與酒#文化# ,盛行於唐宋時代。#歷史#有“詩仙”“酒仙”稱號,當然是大詩人李白,杜甫更是嗜酒如命 。
在唐宋#詩詞# 圈裡,“酒仙”之名並非李白,大詩人賀知章也是有名的酒仙;美女詩人李清照,不僅才華出眾,酒量和膽量也超過了他父親。
唐朝很開放,繁盛包容,強調自然隨意,不拘泥於禮。宋朝“以文治國”,官員士大夫之間飲酒盛行。
唐宋兩代關於酒與詩文的趣談,背後體現了怎樣的文化內涵?
酒文化的繁榮興盛,唐詩宋詞和眾多名文佳作,無不透露著“酒氣”。酒成為了文人墨客的必備品。
唐宋兩代,有關酒的詩歌作品中,“酒催詩興”,酒從物質層面,上升到精神層面。詩人抒發的感情,多與表達對現實的不滿有關。
飲酒與詩文可以表達友情,暢飲闊談,一起遊覽亭臺樓閣,“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
借酒賦詩,詩人多用以表達對生活的感悟,醉中才清醒, 夢中才瞭然。
酒還可以擺脫愁怨,賦詩表達愛情及相思,因相思而寂寞,因寂寞而愁腸鬱結的內心表白。
回覆列表
首先酒乃糧食之精,唐宋時期酒文化盛行行,加之文人騷客居多,那麼文人騷客在酒的催化下把一點點靈感放大,也就是感性思維放大,那麼他就會抓住這一點靈感作出不一樣的作品。有一點酒壯慫人膽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