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平之見B18
-
2 # 漢強20
劉備東奔西跑,甚至寄人籬下大半輩子,好不容易辛辛苦苦得了兩川之地,創下僅次於曹操、孫權的基業,成鼎足之勢,他還未過足皇帝癮就被東吳打得焦頭爛額,逃回到的帝城後就淹淹一息了,心想自己的兒子阿斗又不爭氣,很有可能會在自己死後皇業難保,於是就想出幾個託孤的辦法來,以確保自己的基本不被他人篡奪。1、趙雲。除了桃園結義的兄弟之外是最信得過的老臣了,更何況未來的接班人是他捨生忘死從百萬軍中救出來的,必定忠心耿耿的。2、諸葛亮是自己三顧茅廬才請出來的,智謀過人,年輕有為。但他是否會有野心呢?得試探試探他,於是就想出了一條計,他對諸葛亮說,若豎子可立則立,不可立先生可自作主張。這一句“投石問路",可把諸葛亮急壞了,慌忙下拜,說自己誓死效忠,決無二心。3、李嚴,李嚴是西川派的總代表。權力不可能都落在荊州外來派的代表呀,勢必會造成兩派的對立或分歧。要想平息、化解外來與本土派別的矛盾,同時制約一下諸葛亮,李嚴是最好的人選。從這幾點看來,劉備的確想得周全,也是他的過人之處,後來事實證明,也是切實可行的。
-
3 # 神舟六
要說劉備為了死後防止諸葛亮篡位,正史和野史都未聽說過。
綜合分劉備臨終時的情況,劉備因伐吳兵敗而病重於白帝城,一同打江山的老班底死了的有關羽張飛龐統黃忠,連義子劉封也被他賜死。只剩下諸葛亮趙雲魏延三人。這三人中除了魏延在漢中鎮守外,諸葛亮和趙雲都是反對劉備伐吳的。按當時的情況,在重臣及武力保護後主防止諸葛亮篡位,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劉備也算計到了這一點,在當時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只能託孤給諸葛亮,還上演了一出“道德綁架”: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意思是你孔明才能十倍於曹丕,必能安邦定國。如劉禪值得你輔佐你就幫他,反之你可以取而代之。諸葛亮一聽馬上磕頭如搗蒜:臣一定竭盡全力輔助後主,直至身死。
這就是劉備防諸葛亮的辦法一一方道德綁架。為了保險,劉備還任命了另一位託孤大臣李嚴,牽制諸葛亮,果然後來幾次阻礙諸葛亮北伐,起到了牽制作用。
回覆列表
對於諸葛亮和郭嘉的才能對比,這兩者何必提問回答那麼多,簡單概括一下就可以!
因為曹操門下對文人智士都稱為謀士,謀士人數也多,先講郭嘉,還有荀彧,荀攸,程昱,楊修等,由於曹操本身是智勇結合的將才,這麼多的謀士在曹操的麾下能發揮什麼計謀而得到曹操的認可,若暴露太聰明的智慧反遭受曹的懷疑,如楊修聰明反被聰明害了性命,因郭嘉更理解曹操的心,裡動態隱藏不露的謀略,這就是郭嘉高於其他謀士的智商,看過《三國演義》的人,若參"考【金聖嘆註解】,那對曹操問題更瞭解,所以講郭嘉即使在同曹操在戰場直接出謀獻策,也未必得到了曹操的採納,因此講郭有比諸葛亮高十倍的戰略戰術才能,更不肯“人盡其才”,那如何對比孔明呢?
其實孔明是受劉備三顧之恩,忠心事主,劉備是漢家後裔,更受眾多人的封建帝王思想的影響,是尊稱為劉皇叔的尊嚴,而劉備也受命孔明為軍師,在各個戰爭戰役言聽計從,凡決策策略多在決心而發揮作用,如三國的回數看了幾十年也不能一一記住,其中有一回題目是:【荊州城公子三求計;博望坡軍師初用兵】,就是趙子龍救阿斗大戰長南坡,和【劉備入吳招親】,授錦囊派趙子龍跟隨劉備入吳;還有祭東風,派雲長守華容施恩放曹,借荊卅奪荊州,三氣周瑜;西遷入川,七擒七放,六出祁山,火燒司馬懿父子等等,那一件不是諸葛亮的主謀決策,劉備後來也沒有各個戰役都隨軍指導戰場,那郭嘉是如何能和諸葛亮對比軍事或政治策略呢?怎能回答三國中千千萬萬玄妙的戰役名詞呢,如張松和曹操的對話誰能解答呢?如曹對張松講,我一生戰無不勝,攻無不取等。張松問曹,主公碗城遇張秀;脫鬢去袍於東關;奪船避箭於渭水,赤壁遇周郎;華容遇雲長;還有五攻昌霸不下;四下剿湖不成,三國中根本記不清有這麼二回說明,那曹麾下有那麼多的謀士和郭嘉怎麼能發揮智謀作用去對諸葛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