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禪子柒
-
2 # 風雨敲書窗
其實,問題本身已經回答了部分問題:“人從眾”為何成了“標配”?因為是“假期出行”嘛。
由於“帶薪休假”制度沒有落實到位,所以人們的假期大多是一致的,這也意味著大家出行的時間基本上是統一的,儘管也有“錯時出行”、“錯峰出行”的說法,但假期就那麼幾天,可供騰挪的空間實在不大。這是一。
第二,人本身是有從眾心理的,跟團遊自不必說,去的多是熱門景區,出行線路基本固定,個人幾乎沒有選擇的空間。自駕遊能好一點,但多數人出行前規劃出行目的地時,還是會奔著著名景區而去,客觀上成為湊熱鬧。
第三,著名景區所以“著名”,除了景區本身確有獨特之處外,還因為旅遊設施較為完善,交通狀況較好,作為出行目的地比較安全。
我和端午節假期間去了新疆的阿克蘇地區和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分別去了溫宿縣的托木爾峰自然保護區,溫宿大峽谷,還有喀什天門大峽谷,很少遇到遊人,雖然這幾個景區各具特色,但遠不如位於溫宿縣的神木園和位於庫車縣的天山神秘大峽谷“著名”,因而很少遇到遊人。
(托木爾峰自然保護區)
(喀什天門大峽谷)
(溫宿大峽谷)
個人以為,旅遊若想避免“人從眾”,首先不要選擇跟團而最好選擇自駕或自由行。其次需要一定旅遊經驗的積累,這需要過程。
-
3 # 從盛
一人孤單,二人為伍,三人為家,是人類屬性之使然。假期“人從眾”之拉風,一是時間,二是導向,三是旅遊同質化。
-
4 # 圖文遊中國
“人從眾”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箇中國產新詞、熱詞,出現這個詞語不是偶然的,必然有其根本原因,存在即有理,下面就“人從眾”成為假期出行標配談談本人看法:
1、近年來,華人經濟收入大幅增長,生活質量水平明顯提高,已經不再為生理需求而奔波,取而代之的是向更高的安全需求與社交需求方面發展,外出旅行則是社交需求的一個重要體現。
2、隨著中國各省市車輛保有量越來越多,華人已經不再滿足於居住地周邊遊,而是往離居住地更遠、更出名的景區,景點進行自駕遊或者跟團遊,假期或者國家法定節假日更是外出旅行的高峰期,
3、“從眾心理”從來就不是一句空話,哪裡人多往哪裡去,是人們一向的想法跟看法,“電視今年播放過去年景區人頭湧湧的新聞後,今年應該不會再出現這種情況吧”,抱著這種僥倖心理出遊的也是一種原因之一。
假期造成“人從眾”的原因還是因為華人都扎堆出行,而沒有選擇錯峰出行,如果大家都能有錯峰出遊的心態,那麼“人從眾”的壯觀景象將會大大減少。
-
5 # 楠韶華
“人從眾”
首先從詞來理解,指人盲目,沒有主見,相同於從眾心理。
為什麼出去旅遊都喜歡‘人從眾’。
因為在每天早九晚五的工作中,只能從朋友圈、微博等社交軟體中瞭解到各個地方的美景、美食。因為自身時間不足,沒有辦法詳細瞭解去往哪裡旅遊,於是在社交平臺上看到的旅遊景點就成了上班族最好的選擇,但是由於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的想法,導致於放假去往景點的人數太多,而且去了之後因為之前沒有做攻略,一頭霧水,就會跟著人群隨波逐流,糊里糊塗的就逛完一個景點,這時候就悔恨自己還不如在家躺著好一點。
這種現象也不全是上班族的問題,很多人出行都習慣於去往著名的景點,不在乎人多不多,而是覺得這種著名的地方我來過的,拍照留下紀念過的,那我這趟就沒白來。還有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越貴越好,而往往那些著名的旅遊景點也需要大量的資金,變相的過一下奢侈生活,這也是造成‘人從眾’的原因之一。
-
6 # 狙擊根號三
第一:長時間的封閉式工作,沒有外出遊玩的機會,對於出行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容易依賴他人觀點,產生人從眾。
第二:迫於無奈,一些景點宣傳過於權威,看到身邊相同層次的人員都去,也會產生人從眾。
回覆列表
網際網路時代,資訊傳播速度越來越快,人們可以輕鬆獲取資訊,一些網紅打卡景點可以透過網際網路被人們熟知,這些景點也成為人們旅遊打卡的熱點地區。
現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大多數人只能在假期去旅行,他們往往選擇旅遊的熱門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