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幸秦

    《烏塔》是一篇略讀課文,它寫了作者在歐洲認識了一個德國小姑娘叫烏塔,她獨自一人遊覽歐洲,並且在遊覽歐洲前進行了充分的物質和精神準備,讚揚了小姑娘超強的自立和自我管理能力。課文中有這樣一段話:

    不料烏塔對我這番解釋很不滿意,馬上反駁說:“我也是家裡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很愛我,我們也經常一起旅行。不過我們興趣不同,媽媽喜歡音樂會和漂亮衣服,爸爸喜歡博物館,我喜歡看有雕刻的房子,所以我們有時候一起出去玩,有時候單獨出去玩。愛孩子,為什麼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我不明白,你的話不合邏輯。”

    這段文字並不難理解,突然班裡一個並不起眼的小女孩劉健枚站起來說:“老師,我有問題,我認為在現在的環境下,我們像她那樣獨自出門旅行是根本不行的!”課堂的學習一下子被她的質疑所打亂了,很多同學都詫異地看著他。過了一會兒,有幾個同學也表示同意她的看法。與此同時,我的頭腦在快速旋轉著:怎樣來處理這個問題呢?置之不理顯然不成,不過怎樣說服他呢?轉念一想,這個質疑對於理解課文內容、深化主題非常重要,如果不好好利用那多可惜呀。於是我首先高度表揚了這個同學:“劉健枚同學在學習課文時,能結合生活實際來提出問題,敢於向課文叫板,這種勤于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隨即教室裡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我接著說:“我看大家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能不能圍繞這個問題進行辯論?”“能!”大家的歡呼聲蓋過了我的話語。“那好,我們分成正反兩方進行辯論。正方觀點:讓孩子獨立出門可以增強孩子的自立能力。反方觀點:現實社會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小孩子不應該單獨出門。”同學按照自己的意願分成了兩組。

    五分鐘過後,激烈的辯論開始了。正方同學首先發難:“我們認為,現在誰會治安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是還沒有亂到不能出門的程度。一個人的自理、自立能力都是學要從小培養的,如果遇到一點點困難就退縮,以後怎樣走向社會、自食其力呢?”

    反方同學也不示弱:“現在我們從電視上經常看到一些成年人都受騙上當,甚至有些人被人販子賣到山區。人的生命是最主要的,如果我們獨立出門,就是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我們可以同父母一起出門,照樣可以鍛鍊自己的能力。我們堅決反對獨立出門!”

    “正因為現在社會比較複雜,所以才要進行鍛鍊。越不進行鍛鍊,自己的能力就會越差。如果我們像課文中的小姑娘一樣,把準備做好了,安全問題想充分了,是可以獨立出門旅遊的。”

    “可是,幹任何事情都不能衝動。別的不說,我們學校門口的汽車都開得飛快,有的司機一點兒都不知道避讓行人。現在連我們上學家長都要接送,更不要說自己獨立出門旅行了!”

    ……

    看著他們滔滔不絕地辯論,我露出了會心的微笑。這是一個非常普通的課堂片斷,透過這個片斷,我卻悟出了很多:

    首先,我們要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我們常說,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堂標準》中也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與文字對話的過程。但是在語文課堂中,我們經常看到是老師牽著學生走,學生的獨特體驗被淹沒在老師設計好的教學環節中。要體現以學生為本,就不能忽視學生自己對文字的獨特理解,對問題的探討。

    其次,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資源意識。今天在課堂上,我還是有一些猶豫。最精彩的課堂是生成的課堂,而生成的精彩恰恰來自學生的學習。意想不到的問題處理得當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些問題,看似與課文無關,實際透過教師的轉化,就能變成難得的學習資源,這個問題就屬於這一類。

    再次,要抓住一切機會引導學生提高語文能力。問題出現以後,擺在我們面前的有很多種解決方法,我覺得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活動中才是最好的辦法。根據問題的不同可以引導學生朗讀、評述、辯論等等,最主要的目的不是得出結果,而是鍛鍊學生的各種語文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喝奶粉哪種不上火?給寶寶喝伊利金領冠珍護奶粉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