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半解

    不可能,這樣操作會改變歷史,所以沒有如果,更沒有為什麼。不然,就會沒有漢朝,那又哪裡來的漢族,又哪裡來的我們呢?

  • 2 # 十七言

    基本上是不可能,主要是從人物內在品質來說。

    一、項羽的角度

    項羽太自負和自傲。這方面和韓信很像,一人是看低所有人,另一人太高看自己。這是他不會壓低身體的一個重要原因。

    項羽過於感性,心慈手軟,缺少果斷。一個畫面是項羽抓住劉邦的妻兒和父親,即使面對劉邦的“分我一碗湯”,項羽也只是關而不殺。另一個畫面是鴻門宴。所以很多時候,做事不是從實際情況出發,抓不住關鍵,看不長遠。

    因為自身的特質,缺少凝聚力,缺少人才的擁護。

    二、劉邦的角度

    劉邦這人其他方面不說,有一個優點“聽話”,就不會讓項羽東山再起。劉邦可能對韓信的建議有異議,對張良的話卻不會拒絕。而從張良過往能看出其謀略出眾,不會放虎歸山。

    結語:項羽不會放低自身,劉邦也不會放任隨意離去,兩方面結合看,基本不會發生所說情況。(其實劉邦比項羽更貼合勾踐臥薪嚐膽的前半段)

  • 3 # 春江花月夜688

    濃雲滾滾,蜂湧而至,道道刺眼的閃電,劃破長空,轟隆隆的雷聲一個接一個,震得耳朵嗡嗡作響。

    駕!駕!駕!遠處急馳十幾匹快馬,他們行色匆匆,風塵僕僕,看似滿臉疲憊,神情慌慌。很快消失在蘆葦叢中。

    不一會遠處聽見,急促的馬蹄聲,快!快!別讓項羽跑了,誰抓到賞金千兩。一個將軍急促的說。這是發生在秦朝末年,各地農民紛紛起義,最推翻短命王朝秦,劉邦項羽爭天下。四面楚歌,項羽疲於奔命行程中。

    大王,前面是烏江,眼前波濤洶湧,浪花滔滔。前有大河,後有追兵。此刻彷彿聽到漢軍馬蹄聲。傾盆大雨嘩嘩下起來,這倒黴的鬼天氣,大江之上,一條船也沒有,我們只有等死的份,不,寧死不吃漢食,我們只認霸王。兄弟們,我們沒有退路了,我項羽感謝你們,這些年出生入死,患難與共的兄弟們,今亡命天涯,早不保夕,各位兄弟們都有家小,此生與你們共事,項羽我三生有幸,現在,無退路可退,我只有一死謝天下,各位仍不失王候,國家棟梁之材。大王不,不能。淚水和雨水交織在一起,每個人眼睛通紅,悲憤淒涼之情充滿每個人心中。

    大江茫茫等霸王,濃雲漫漫歸故鄉……,所有人屏住呼吸,尋聲細問,什麼人在此,漁燈一個個亮起來,蘆葦叢晃動,一條條船就在看前。這不是幻覺吧,他們睜大眼睛。

    小老二是霸王家鄉,江東人,與霸王家一河之隔,欽佩霸王蓋世英雄,在此等候多時,這些都是左鄰右舍的親人,此地不宜久留,船上續話。

    江東八千子弟,隨我爭霸天下,都戰死殺場,我有何臉面重回故里。拔出寒光閃閃寶劍。有機靈的將軍趕緊奪走寶劍。劍尖滑傷大半個耳朵。大王,你死了,我們怎麼辦?我們怎麼辦?全都齊刷刷跪下了,得罪大王了,不由分說,捆上霸王雙手,捂住嘴巴,匆匆上船。順風揚帆,幾隻船像離弦的箭,瞬間消失在大雨滂沱中。

    人困馬乏,一夜漂泊,在一個島上停下,炊煙裊裊,鳥語花香,島上人見項羽,恭恭敬敬,。行天子之禮。細問才知楚國先民,為躲避戰火,攜家帶口,來此耕作已幾代人。豐衣足食,自得其樂。解甲歸田,心曠神怡。

    劉邦統一天下,國泰民安,五穀豐登,人們安居樂業,共享太平。項羽在偏遠的島上定居下來,聽到中原國力昌盛,民心穩定。不想生靈塗炭,家破人亡,十室九空的人間地獄,不想再起戰火。項羽在島上活到六十六歲,駕鶴西去,送行者十里之多。

  • 4 # 1988很長

    基本不可能。項羽勇武好鬥,鉅鹿之戰、彭城之戰等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也證明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但作為西楚的最高領導者,他優柔寡斷,鴻門宴上放走了大敵劉邦,導致“楚漢爭霸”的局面;他無識人之眼界,“兵仙”韓信在他軍中毫無用武之地,轉投劉邦卻大放異彩;他無容人之胸懷,忠心耿耿的范增多次獻言獻策卻遭受他猜忌,落得個病死歸途的悽慘結局。

    “性格決定命運。”項羽的確是那個時代罕見的英雄豪傑,然而他終究不善識人、用人。我們看古代成功奪取天下的君王,那一位不懂識人、用人?可以說,識人、用人是君王必備的才能。

    勾踐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忍辱負重、奮發圖強,也離不開他的識人、用人之才。而項羽做一個攻城拔寨的將軍尚可,一旦往君王的方向發展,他性格上的缺陷就會暴露出來。相較而言,他的敵人劉邦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小毛病,但事關大局,劉邦往往出手果決,身邊又能容納各類人才,劉邦的優勢是他不能比的。

    如果沒有烏江自刎,項羽也大勢已去,劉邦不會給項羽東山再起的機會,項羽的失敗,也只是或早或晚的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明節給去世的老人立碑,為什麼有些碑上有個所謂的帽,有的沒有,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