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53767357

    寫寫我自己的經歷吧,孩子一歲半前奶奶帶,一歲半到四歲半我帶,四歲半後我上班奶奶帶到五歲半,一整年的時間,我也在,只不過白天上班,奶奶接送幼兒園,頭半年還好,半年後就發現問題嚴重,孩子本身是膽小溫順的女孩子,不知為什麼只要和奶奶在一起就會經常的發瘋尖叫,控制不住的那種,和奶奶拼命對打,兩人都傷痕累累(奶奶畢竟還不捨得下重手,所以奶奶傷得更重些)我觀察了一段時間,覺得奶奶只是普通帶孩子的奶奶,並沒有做什麼讓大家覺得過分的事,我跟奶奶關係也算正常,雖然大家都一肚子牢騷,但是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而且我們都能做到在孩子面前不說對方的不好,也沒吵過架,爸爸長期出差,這一年時間基本不在家。情況越來越嚴重,老師也反應在幼兒園行為異常,我一個好友是心理諮詢師,我向他求救,他說奶奶可能過於限制孩子,而我之前比較放任的,孩子心理受到影響需要發洩才會這樣,給的建議是自己帶孩子,讓孩子和奶奶分開一段時間,第二是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按孩子的意思去上美術班第三就是去上沙盤課,第四就是增加爸爸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我果斷辭職把奶奶送回老家帶孩子去了爸爸那裡,回來給孩子報了美術班。半年後偶然遇到一個心理諮詢室推廣沙盤課,報名到現在上了四五節課,帶孩子去奶奶家去姥姥家都覺得孩子平和的多了,也不那麼膽怯了,現在孩子經常會想奶奶,提出去奶奶家玩,感覺跟普通奶奶帶起來的孩子差不多啦。

  • 2 # 寬和教養

    能對奶奶尖叫,恰恰是孩子跟奶奶親的表現。

    兩歲的孩子尖叫、打人,是很正常的現象,不要上升到孩子“品行不好”的高度。那是孩子依照本能在表達不滿、釋放攻擊性的表現。

    攻擊性是人類本能,有,不奇怪,完全沒有,才是大問題。

    兩歲孩子,釋放攻擊性的物件,反而往往是最能帶給他安全感的人,最信賴和依戀的人,因為孩子本能知道,親近的人,反過來攻擊他的可能性最小。

    題主需要的,是引導孩子的方法。

    一般情況下,孩子得到理解,情緒會緩和,聽家長敘述原因,孩子會學著分析自己情緒的起源,看家長的示範,會學著下次照樣處理類似的情況。

    當然,這個過程,不可能是一次,或者幾次示範,孩子就能習得的。這需要家長在孩子情緒失控時,自己能保持一貫的冷靜、溫和;說到底,要想孩子不變成“臭脾氣”,家長自己就不能臭脾氣。

    情商這門功課,家長自己先做好了,孩子自然會繼承。家長做不到,孩子大機率上,也一個熊樣。

  • 3 # 親愛的阿汀

    隔代教養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一般來說,隔代都是比較容易溺愛。但是如果出現這有的尖叫行為,說明孩子很壓抑,很焦慮了。寶爸寶媽們要多注意。

    1、孩子只是不會說,但是不代表他沒有情緒,沒有自己的想法。所以老人在對待孩子的時候總想讓孩子按照他們的想法來吃喝玩樂,稍微不符合心意可能就會呵斥打罵。孩子能體會到那種厭煩,但又想按照自己的想法玩。這就有衝突了。孩子壓抑的太久就會出現暴躁的尖叫了。

    2、孩子為了生存,天生會討好成年人,這是作為生物的本能。所以,在沒有爸媽的庇護時,他也會討好那個看護他的人。只是看護的那個人如果不能給足足夠的尊重和愛護時,孩子心理也會有恐慌,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會尖叫說明孩子還知道反抗,最怕的是孩子已經習慣了這樣,性格就會扭曲了。

    3、孩子雖小,但更會看成年人的臉色。那個看護的人,臉色是否好看,是否打心裡疼愛他,孩子心裡一清二楚,知道他在這個人眼皮下是否可以無憂無慮暢快淋漓的玩耍成長。如果不能,自然是要有反抗的。就像我們成年人,被老闆罵了,但是為了生存我們可能背地裡罵一罵,可是為了生存還是要努力工作。

    願你的孩子健康快樂成長,願作為父母的,可以多陪伴孩子成長。這個成長的過程,錯過了,永遠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彌補。

    願你們都可以做一個合格的父母,讓孩子在我們的羽翼下,身體和心靈都安全長大。

  • 4 # 153767357

    寫寫我自己的經歷吧,孩子一歲半前奶奶帶,一歲半到四歲半我帶,四歲半後我上班奶奶帶到五歲半,一整年的時間,我也在,只不過白天上班,奶奶接送幼兒園,頭半年還好,半年後就發現問題嚴重,孩子本身是膽小溫順的女孩子,不知為什麼只要和奶奶在一起就會經常的發瘋尖叫,控制不住的那種,和奶奶拼命對打,兩人都傷痕累累(奶奶畢竟還不捨得下重手,所以奶奶傷得更重些)我觀察了一段時間,覺得奶奶只是普通帶孩子的奶奶,並沒有做什麼讓大家覺得過分的事,我跟奶奶關係也算正常,雖然大家都一肚子牢騷,但是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而且我們都能做到在孩子面前不說對方的不好,也沒吵過架,爸爸長期出差,這一年時間基本不在家。情況越來越嚴重,老師也反應在幼兒園行為異常,我一個好友是心理諮詢師,我向他求救,他說奶奶可能過於限制孩子,而我之前比較放任的,孩子心理受到影響需要發洩才會這樣,給的建議是自己帶孩子,讓孩子和奶奶分開一段時間,第二是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按孩子的意思去上美術班第三就是去上沙盤課,第四就是增加爸爸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我果斷辭職把奶奶送回老家帶孩子去了爸爸那裡,回來給孩子報了美術班。半年後偶然遇到一個心理諮詢室推廣沙盤課,報名到現在上了四五節課,帶孩子去奶奶家去姥姥家都覺得孩子平和的多了,也不那麼膽怯了,現在孩子經常會想奶奶,提出去奶奶家玩,感覺跟普通奶奶帶起來的孩子差不多啦。

  • 5 # 寬和教養

    能對奶奶尖叫,恰恰是孩子跟奶奶親的表現。

    兩歲的孩子尖叫、打人,是很正常的現象,不要上升到孩子“品行不好”的高度。那是孩子依照本能在表達不滿、釋放攻擊性的表現。

    攻擊性是人類本能,有,不奇怪,完全沒有,才是大問題。

    兩歲孩子,釋放攻擊性的物件,反而往往是最能帶給他安全感的人,最信賴和依戀的人,因為孩子本能知道,親近的人,反過來攻擊他的可能性最小。

    題主需要的,是引導孩子的方法。

    一般情況下,孩子得到理解,情緒會緩和,聽家長敘述原因,孩子會學著分析自己情緒的起源,看家長的示範,會學著下次照樣處理類似的情況。

    當然,這個過程,不可能是一次,或者幾次示範,孩子就能習得的。這需要家長在孩子情緒失控時,自己能保持一貫的冷靜、溫和;說到底,要想孩子不變成“臭脾氣”,家長自己就不能臭脾氣。

    情商這門功課,家長自己先做好了,孩子自然會繼承。家長做不到,孩子大機率上,也一個熊樣。

  • 6 # 親愛的阿汀

    隔代教養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一般來說,隔代都是比較容易溺愛。但是如果出現這有的尖叫行為,說明孩子很壓抑,很焦慮了。寶爸寶媽們要多注意。

    1、孩子只是不會說,但是不代表他沒有情緒,沒有自己的想法。所以老人在對待孩子的時候總想讓孩子按照他們的想法來吃喝玩樂,稍微不符合心意可能就會呵斥打罵。孩子能體會到那種厭煩,但又想按照自己的想法玩。這就有衝突了。孩子壓抑的太久就會出現暴躁的尖叫了。

    2、孩子為了生存,天生會討好成年人,這是作為生物的本能。所以,在沒有爸媽的庇護時,他也會討好那個看護他的人。只是看護的那個人如果不能給足足夠的尊重和愛護時,孩子心理也會有恐慌,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會尖叫說明孩子還知道反抗,最怕的是孩子已經習慣了這樣,性格就會扭曲了。

    3、孩子雖小,但更會看成年人的臉色。那個看護的人,臉色是否好看,是否打心裡疼愛他,孩子心裡一清二楚,知道他在這個人眼皮下是否可以無憂無慮暢快淋漓的玩耍成長。如果不能,自然是要有反抗的。就像我們成年人,被老闆罵了,但是為了生存我們可能背地裡罵一罵,可是為了生存還是要努力工作。

    願你的孩子健康快樂成長,願作為父母的,可以多陪伴孩子成長。這個成長的過程,錯過了,永遠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彌補。

    願你們都可以做一個合格的父母,讓孩子在我們的羽翼下,身體和心靈都安全長大。

  • 7 # 使用者金寶

    你好,這個問題關乎孩子的成長了,3歲看大,7歲看老!要加強孩子的家庭教育,素質教育,作為孩子的父母,可以寵但是不能慣,原則問題要給他灌輸,不是所有孩子都是透過誇獎就能做好!必要時候體罰也是對孩子以後的負責,孩子對著老人咋呼不要感覺這很可笑,要給他講一些,讓他換位思考。

  • 8 # 咖啡當歌

    1、兩歲的孩子到了自我意識萌芽的時期,也就是第一個逆反期,不聽指令是正常現象。同時由於孩子還沒有足夠的語言表達能力,有情緒和想法不能被理解時,也會尖叫或者肢體動作表達。

    2、如果孩子不跟父母在一起,只由老人帶著,如果老人精力不夠關注不夠,需要引起重視,孩子的親密關係以及人格形成都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3、如果孩子跟父母在一起住,父母要進行適當引導,比如多跟孩子交流,在孩子尖叫的時候,能夠理解孩子的情緒狀態,幫助孩子用語言表達。

  • 9 # 嘻哈哈樂萌萌

    你有這樣的擔憂說明你很有孝心,對婆婆尊重。兩歲孩子正是調皮,有自我意識的時候,奶奶帶自然是溺愛的,對奶奶尖叫也是能理解的,意識到很不好就分析原因,孩子爸爸是否在奶奶或在孩子面前吼叫或態度蠻橫,私下和婆婆聊天說一下你的擔憂,讓婆婆感覺到你的好心,是否你婆婆有朝別人吼叫的行為……兩歲孩子模仿能力強,大人的舉動傳給孩子迅速訊號,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才會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 10 # 秒秒7622

    你得多觀察奶奶跟孫子平時怎麼相處的,家裡有誰是愛用尖叫吼叫解決問題的,然後找到解決辦法。原因可能有很多種,有可能是奶奶的錯,也有可能是別的大人的錯,小孩是一張白紙,想改變就要把原件也改改。父母多陪伴孩子,高質量的陪伴,讓孩子心裡不缺愛,沒有隔閡,叛逆期就會不那麼叛逆。

  • 11 # Annie媽媽育兒

    不親近和尖叫,說明孩子有很多負面情緒需要發洩,奶奶帶孩子的過程中,可能存在很多問題,或者需要改進的地方,建議家長仔細觀察,確認孩子的需求。

    不親近

    正常來說,孩子0-3歲是親子依戀關係建立的時期,如果奶奶一直照顧孩子,那麼奶奶就是孩子實際上的第一撫養人,孩子跟奶奶之間應該建立親子依戀關係。

    但是孩子卻不親近奶奶,說明:

    孩子沒有跟奶奶真正形成親子依戀關係。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可能是:奶奶並沒有真正地陪伴孩子,不管孩子心靈上的依賴和需求,只是簡單地讓孩子吃飽穿暖就行了。簡單說,就是隻照顧孩子的生存需求,而沒有滿足孩子的發展需求。這樣可能造成的問題就是:孩子不信任他人,無法與他人合作,無法管理自己的情緒,難以進行良好的社交生活。如果孩子無法形成安全型的親子依戀關係,對孩子將來的成長、發展有將產生很大的問題。尖叫

    孩子用對奶奶尖叫,這有可能是孩子發洩憤怒的一種方法。因為孩子才兩歲,無法自如的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生氣的時候,通常會用最簡單、直接的方法表達自己——尖叫。

    如果孩子總是這樣做,說明孩子有很多負面情緒的累積。有可能奶奶照顧孩子的時候,經常不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孩子傷心、委屈,想哭的時候,奶奶總是哄孩子:“不哭不哭哦”,或者“給你棒棒糖吃,不哭了哈”,或者“這有什麼好哭的,不許哭”。

    這樣,孩子情緒流淌的管道沒有了,負面情緒越積累越多,孩子的情緒從來沒有被傾聽過,他學不會表達負面情緒的健康的方式。

    其它需要觀察的地方

    另外,家長要觀察孩子是否對其他人也用尖叫的方式?使用頻率上,是否主要對奶奶,還是對其他人也差不多?如果發現孩子確實對奶奶非常不友好,那麼孩子平時對誰比較友好呢?

    因為嬰幼兒孩子應該天然地“愛”自己的撫養人,並且十分依賴撫養人,出現問題,也十分願意原諒撫養人。

    正常來說,奶奶一直帶孩子,孩子一定天然地依賴她,有問題的時候會找奶奶幫忙,比如睡覺的時候,別人都沒辦法哄孩子睡覺,只有奶奶可以。那麼,說明奶奶的角色在孩子的內心十分重要,只不過奶奶沒有育兒的基本知識,用老一套帶孩子的方法,對孩子的態度是“管飽就行”、“沒磕著碰著就行”,這樣是無法真正培養孩子,讓孩子成長的。

    無論如何,家長不能把自己的責任完全轉移給老人,孩子是自己的,交給老人帶將來可能會有很多問題。媽媽應該跟孩子建立親子依戀關係,幫助孩子自主、自立、健康成長。

    並且,老人有自己的年齡特點:精力不好,照顧孩子很吃力;學習效率低,固執,對新方法有牴觸。如果奶奶並不願意學習新的育兒方式,一直採用老一套帶孩子,當孩子長大、成年,最終為孩子的行為買單的,是父母和孩子自己。注意:老人沒有帶孫子的義務。無論帶得怎麼樣,都是家長的選擇,老人沒有功勞尚且有苦勞,父母沒有指責老人的權利,想想怎麼幫助孩子才是正解。(當然可以溫和地向長輩建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從卡奴變成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