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啟睿寶嬰幼兒成長測評
-
2 # 積木育兒
心理學家把孩子的安全感稱為人心裡的免疫系統,安全感是完善人格的基礎,對於一個孩子而言,安全感對他的學習也至關重要,孩子只有在覺得安全的環境下,才會有精力去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所以安全感的培養至關重要,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出具有安全感的孩子呢?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以下幾點。
0到3歲媽媽的陪伴至關重要,孩子出生後最熟悉的人就是媽媽,因為媽媽在懷孕期間孩子一直聽著媽媽的聲音,感受著媽媽的溫度,熟悉媽媽的體味,所以媽媽是孩子認識這個世界的紐帶和聯絡,只有孩子透過媽媽,跟媽媽建立了信任,孩子才能信任爸爸,信任爺爺奶奶,才能信任這個社會,所以0到3歲媽媽的陪伴至關重要。
0到3歲媽媽要及時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孩子剛出生並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需求,這個時候他會透過不同的哭聲不同時刻的哭聲,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媽媽一定要細心觀察,分辨出孩子不同哭聲所代表的意義,並及時給予滿足。如果媽媽每次總是對孩子的需求理解錯誤,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失去對媽媽的信任,從而也會導致孩子沒有安全感。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的生理需求並不完全依賴於媽媽,這個時候孩子除了生理需求之外,更多的是精神需求。即將上幼兒園的孩子,家長一定要及時教育孩子與人相處的規則。在幼兒園需要遵守的規則,如果您的孩子不會與人相處,不懂得遵守幼兒園的規則,那麼小朋友不喜歡他,幼兒園的老師也不喜歡他,他會感覺非常苦惱,同樣也會產生不安全感。
那麼哪些因素會導致孩子沒有安全感呢?下面我舉幾個例子,比如說0到3歲的時候養育者不能及時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再比如說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出現家庭關係的斷裂,比如說父母經常吵架,父母離異都會導致孩子沒有安全感。
環境的改變也會使得孩子容易出現沒有安全感的狀況,比如說寶寶從一個幼兒園轉到另外一個幼兒園,或者從一個城市到另外一個城市,那麼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密切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高使得孩子總是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這樣孩子也會產生挫敗感和不安。
最後童年的重大創傷,可以說對安全感的形成是致命的傷害,以上就是我對安全感的幾點分享,如果您的家庭出現了影響孩子安全感形成的因素,也並不意味著孩子一定會沒有安全感,只要養育者比較細心,及時跟孩子進行溝通和疏導,那麼您一樣可以培養出具有安全感的寶寶。
-
3 # 親子辣媽
作為兩個孩子的家長,孩子的安全感個人感覺意義很大,有安全感的孩子更自信,對待事情更認真,充滿Sunny,做事情更專注。
因為有安全感,所以負面情緒就會少很多,焦慮就會少很多,孩子就會更容易獲得滿足和快樂。
影響孩子安全感主要因素在於家庭,家庭的和諧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最大。夫妻相親相愛,與婆婆公公相處和睦,就會帶給孩子非常大的安全感。如果家人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孩子就會陷入恐慌中,產生不安全感,進而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影響。
-
4 # 博學多聞小韓
這個安全感很抽象,你無形之中都能創造出不安全來,不理孩子,孩子需要你時你不在,都可能出現不安全,直接能影響孩子得成長,心靈的,人生觀的影響,對人對事得處理都會有所影響的,所以這個安全感很重要,在一個就是要注意孩子得成長情況,不能太關注,也不能不關注
-
5 # 學慧幸福嘉
從孩子在我肚子裡的時候,我就一直在研究安全感,如何給足孩子安全感,因為我深知安全感的意義。
一個安全感具足的孩子。他可以勇敢地探索未知的世界,發展自己,這樣的孩子一定是有勇氣,一定是有膽量的,這是孩子認知的基礎。
安全感具足的孩子不會為了迎合別人,討別人歡心而違背自己的意願,或者把自己的感受藏起來。這樣的孩子活的比較真實,健康,人際關係好。
一個安全感具足的孩子,他有能力給別人愛,她在努力的展示自己,可以為別人付出愛的同時。也會收穫更多的愛而不是靠抓取。
一個安全感具足的孩子,在認知方面勇於探索,在人機方面和諧,在身體方面健康,而且有能力為別人付出愛,這是不是我們想要的孩子呢。
哪些因素影響到孩子的安全感?這個問題是非常有意義的。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問一下大家,你認為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是帶著什麼來的?
從起初在媽媽中心的安逸 溫暖到,來到這世界上過程中擠壓帶來的痛苦,以及物體之間的粗糙感受和世界溫度的冷,都會給孩子帶來某種程度上的不安。也就是說孩子是帶著恐懼來到這個人世間的。
我們想要陪伴出具有安全感的孩子,也就是說,從他剛一降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應該努力了。
在生產之前告訴孩子,可能會經歷的這一切,但是寶寶請放心,媽媽會一直和你一起努力。
在孩子接下來的成長過程中,讓我忍不住想說兩種錯誤的育兒方式:一是按需餵養。二是哭聲免疫法。
那麼弱小的生命,他全部依賴都是媽媽。她只能用哭來表示自己身體的不適。或者是自己餓了,需要大人的輔助。就在這個時候,媽媽去。無動於衷,沒有迴應,孩子天變成了灰色,孩子不敢再有過多的哭了,孩子要為了生存,要迎合父母的喜好,所以哭聲免疫法一般都是非常奏效的,表面上孩子哭鬧少了聽話了,但是實則。孩子的生命底色變成了晦暗,不安全的種子也有種下了。
說了這麼多,我想表達的一個意思是。想培養出安全感,具足的孩子,請關注孩子真實的感受,並且及時的去滿足他。即便當下沒有能力去滿足孩子,那麼就接納他的反應和感受告訴孩子,我會愛你,無條件的愛你。
回覆列表
安全感是個體成長和發展不可缺少的基礎性心理需要,對於兒童來說,意義更為重要。
為什麼安全感的發展如此重要,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良好的安全感有利於兒童的心智發展
安全感的滿足正有利於兒童積極認知探究欲的形成,因此對促進兒童的心智發展有重要價值。具有安全感的兒童通常有著更強的認知探究慾望。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兒童在進行探索活動時總是在看護人和所探究事物之間往返,接近探究事物後會馬上退返到看護人身邊,停頓一會後又再次接近探究事物,有時會往返多次。正是在這樣的往返中,兒童一點點接近並認識探究物件。缺乏安全感的兒童沒有強烈的認知探究欲,即使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也是畏縮不前,當他感覺到不安全時就會立即停止探究活動,甚至嚴重妨礙他以後對類似事物的探究。長此以往,會導致其認知需要得不到滿足,心智難以充分發展。
(二)良好的安全感有利於兒童的心理健康
安全感的滿足是兒童心理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兒童如果在早期受到看護人尤其是母親的持續而穩定的溫暖、親密的照顧,他便能產生安全感,感到滿足與愉快,擁有安定的心理環境,逐漸對周圍的世界產生信任,順利進行各項實踐活動。一個被焦慮困擾的兒童,其精神和身體狀況、認知和行為等都會受到嚴重干擾,表現出煩操不安、緊張、失眠、不能集中注意力、思維受阻、食慾不振、身體不舒服等。更為嚴重的是,焦慮還會使人失去興趣和希望,反過來直接導致安全感的缺失,如此形成惡性迴圈,極不利於兒童的心理健康。
(三)良好的安全感有利於兒童的社會化
只有在完成社會化、獲得社會意義之後,人才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交往,是兒童實現社會化的基本途徑。如果他們不與其他人來往,不在和其他人交往中學習,就不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也不知道應該怎樣做。在現實中,缺乏安全感的兒童往往會表現出兩種極端行為:攻擊性行為和退縮行為。所有兒童在某些時段都會表現出攻擊性行為,在兒童聚集遊戲的地方也必然會有攻擊性行為發生,但當攻擊性行為持續反覆或非常極端時,就不正常了。當兒童感到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脅或被剝奪而又無法控制外界環境時,便會感到恐懼不安,進而為了自我保護和佔有強勢,就會試圖以攻擊性行為“先發制人”。而當兒童對針對他人的攻擊性行為沒有十足的把握時,會轉而傷害自己,以獲得幫助或釋放內心的焦慮和恐慌,從而演化成自我傷害行為。還有部分缺乏安全感的兒童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表現出膽怯,不願與其他小朋友玩耍,或是在陌生環境下內心充滿緊張,害怕、不願去陌生環境和陌生人交流。這些表現顯然都極不利於兒童的社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