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魏青衣
-
2 # 陸棄
現代女性由於科技發達,早已經有各種衛生巾可供女性使用。那在科技並不發達的古代呢?
雖然沒有現代的衛生巾那麼好用。古人依靠超出尋常的智慧,想出了許多辦法處理月事。古代女性在來月事之前,會準備一個長長的布袋裡面塞上一些草木灰,草木灰有消炎作用,可以一定程度阻止月事期間的感染問題。還有一種方法,是用更厚的布製成一個布袋,草木灰被換成草紙,可以說是一種簡易的衛生巾。當然由於紙張的特殊性,在古代算作大戶人家才能用的起。
達官貴人家的女性們已經不滿足使用布袋,轉而使用華麗的絲綢製成絲帶,草紙則被換成棉花,綁在腰間,等待月事來臨時再使用。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女性才迎來衛生巾這種神器。原因是護士們即使在月事降臨期間也要穿著白色工作服工作,為了月事期間不影響工作,護士們用繃帶加棉花發明世界上第一款衛生巾。
-
3 # 野史日記
凡嬪妃們月事轉的當兒,皇帝來臨幸時不便忤旨,只拿一盆月季花擺在宮門前。
古代皇宮中的嬪妃們,生活在社會的上層,她們有著優越的物質條件,但是面對“月事”的時候,也慌了手腳,當皇帝要寵幸她們的時候,遇到了“月事”,皇帝也要退避三舍,此時的嬪妃則會放置一盆月季花在宮門口,以此告知前來的皇帝,今天“不方便接待他”。皇帝見了這約定成俗的月季,自然心知肚明,也只得興趣索然的離去了。
最早期女性的處理辦法這裡說的“最早期”,主要是指一些古老的時期,我也沒想好如何斷取這段時期,因為好幾種詞語都顯得不夠準確,所以暫且以“最早期”來擷取那一段文明程度不高的時期。
當人類來到部落時期,女人的生活品質對比之前有了提升,智慧也逐步提升,在這樣的情況下,女人對於自身的形象比以往更加註意,當時的獸皮裙也可以證明,她們當時已經有了羞恥心,所以處置“月事”的時候,會採取迴避的方式,在無人的情況下自己進行處理,當然了,以當時的條件,她們只能以甘草、樹葉等物品輔助處理。
於是,有人發明製作了一種月事帶,首先裁剪出兩條條10cm左右的布條,然後將兩條布條縫成一條,中間留空,在兩側窄邊處留口,以便在其內防止吸收液體的乾燥物。同時,窄邊縫上一根布繩,可以使布條纏到腰間,用來固定。
隨著時代進步發展,棉花來到了中國古代,這東西讓中國的取暖問題得到了基本解決,同時,那些有錢人也有用棉花進行填充月事帶的情況,畢竟棉花柔軟、衛生、隨身,甚至還能保暖,這樣柔軟的月事帶,在棉花進入中國早期,可是一件奢侈品,民間一直要等到棉花普及後,才能使用得起。
普通百姓女性為了節省開銷,她們在棉布普及後,在月事帶中鋪滿了棉布條,在月事期間,每天清洗,反覆使用,這樣不僅舒適,又可以節省錢,在古代是一個很普遍的做法。
有錢人就比較任性了,在古代紙張是稀罕物,多少文人都捨不得用紙張寫字,但是有的土豪女性,選擇用紙張放進月事帶,這樣利用草紙解決月事的女性,在古代也是少數。
古代女性解決月事的方法很多,根據時代的不同採取的辦法也不同,身份地位不同,解決月事用的材料也不同,古代最常用的是月事帶,其內填充物卻經常更換。
-
4 # 斯幽說歷史
最原始的月事處理辦法,乾草或者樹葉。
在中國原始時期,人們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也不把月經當回事。不過月經它不是說條件不好就不來了,那時候女性每月也有月經。
用草紙處理月事。中國曆史上最早的紙是出現在西漢早期,不過那時候的紙真的是粗製濫造,到了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技術。
棉花處理月事。後來中國勞動人民開始種植棉花,棉花可是好東西,軟綿綿的,讓人感覺很舒服。所以很多女性開始用棉花來應對例假,不過棉花處理例假並不普遍,因為棉花比較貴,一般人家根本就用不起,只有那些大戶人家才用棉花。而且棉花處理月事,有一個弊端。
草木灰其實還有一種和棉花類似的東西草木灰,也經常被用於例假。草木灰也是舒適度比較高的,而且和棉花相比,它不容易引發炎症。
不過草木灰畢竟不是很乾淨,所以大戶人家也不用草木灰,只有普通百姓才會用草木灰處理月經。
布條布條其實和現在人用的衛生巾很像,在中國近代以來,也有不少女性是用布條處理月事的。
布條既可以有效防止姨媽弄髒衣服,又可以防止感染。此外,布條用起來十分方便,系在腰間就可以了。而且布條可以重複利用,一次用完,洗乾淨以後,下次再用,所以布條應用是比較廣泛的。
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不同型別的姨媽巾都有了,女性的痛苦也就減少了許多。
-
5 # 小刀刀說史
對於女性來說,身上來了月事,都是比較麻煩的,尤其是在古代,古代的硬條件那麼差,在沒有衛生巾的前提下,那些女性是怎麼解決的呢?
這是一些普通家庭的女性的使用方法。也有一些大戶人家或者是有錢人家的女性,還是覺得草木灰太髒了,他們會用一些棉絮之類吸水性強的來代替草木灰,這樣效果比草木灰還要好,乾乾爽爽的很舒服。不過古代時候的生產力比較低下,棉花還沒有廣泛推廣,所以棉花是很貴的,但還是有不少大戶人家的小姐用得起的。
其實古代的女性也是挺不容易,不但在社會上是男尊女卑,身份地位得不到保障,就連身體上的使用物品也是這麼簡陋。不過還好,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發明也在創新。後來終於有一名十分疼愛妻子的男士發現:用細軟的布將潔淨的棉纖維和吸收性強的紙漿包裹起來,做成長條狀棉墊,能夠有效減輕妻子月事期的痛苦和不方便。這種貼心的棉墊一面世之後,開始快速廣泛流行起來,這也是第一代名字叫做“愛妻”牌的護理墊。
-
6 # 史之策
古人到底是如何處理月經的?
其實處理月經的記載,很早之前就有了。往前追溯到原始社會時期,當時人還不知道羞恥為何物。只是簡單的用獸皮包裹住身體一些部位,至於來了月經的時候,只能順其自然。
怎麼個順其自然法?就是流血任他流,然後用稻草隨便擦擦,不過會用水清理。可能有的人以為那不得走一路流一路,其實我推測這個時期月經來的應該不多。
現在社會當中,有的人來了月經,感覺流了一半的血,當然這是誇張的說法。我認為這可能是現在人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和古代人的身體素質不一樣。
不知道女生有沒有發現,當來月經的時候。如果不小心身體生了大病,很有可能斷經。古代人身體素質比較差,所以月經量可能沒現在這麼多,因此才有了可能一邊走一邊流,但是影響並不大。
人們會縫製布條,中間放上草木灰,當然從不會在夾層的位置。兩頭有細線,用的時候綁在腰上。每次換的時候,把裡面的草木灰倒出來,再把布條洗一下。由於不好意思拿出去晒,很多時候都是陰乾。
家庭條件決定了換月經帶的頻率,有的人一輩子也就用幾條,因為實在是換不起。一些有錢人家會用棉花,但是棉花吸水性不好。因此很多有錢人家,也會用草木灰,只是更乾淨罷了。
後來終於有人發明了草紙,相對於草木灰乾淨多了,而且吸水性也好。於是很多人開始用草紙放在衛生帶裡面,但是這也是僅限於一些有錢人家。畢竟草紙還是比較貴的。
不過如果現代人真的穿越回去,來月經了想去集市上買個月經帶。你會發現沒地方去,因為這種東西比較私密。一般是自己家長自制,手藝一代代穿下去。有的一些胭脂鋪,可能會賣這些東西。
有關於月經的其他知識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黃帝內經》,就有記載:女子十四而天癸至。這裡的天癸說的就是月經,當然古人也會把月經說成月事。不過相對於現在很多人說的大姨媽巾,古人則是說成是陳媽媽巾。
這種說法怎麼來的?現在已經無從考察。在湯顯祖的《牡丹亭》當中,有過一段對話,說的是:做的按月經陳媽媽。這裡的陳媽媽,說的就是擦拭月經的布條。後來很多文學作品當中,也都延續了這種說法。
至於現在很多人所說的姨媽巾,有人說是從日本傳過來的,也有的說是香港電影的叫法。後來被福斯所接納,傳播的也越來越廣泛。
-
7 # 歷來現實
例假是每個女性每個月不得不面對的一道坎,怎麼處理這在古代是一個大難題。
當代女性遇到例假的時候,都會選擇諸如姨媽巾等,但是在古代卻沒有這麼方便的東西。
在上古時期,我們的先民,遇到了例假,他們大概率會根本不理會,原因很簡單,他們每天都在生死線上掙扎,哪有時間顧得上這個,正所謂倉稟足而知禮節,都食不果腹了,哪還有時間管好看不好看,頂多有一些對於個人形象有追求的女子拿幾片隨手可得的幹樹葉或者茅草隨便糊弄兩下就行了。
隨著時代的變遷,來到了奴隸制社會,青銅器得到了廣泛使用,人們逐漸能夠填飽自己的肚子,於是就開始有了更深層次的要求,男人們嚮往更大的權利,女性則嚮往更加美麗。
這種放任自己大姨媽肆意橫流的行為,和自己平時美美噠形象不匹配,於是她們就要進行處理。
當然,這裡的所謂處理很原始,就是一種比較乾燥的東西,隨便把血吸一下,就行了。雖然這很簡陋,但是,比之原始人這可以說是邁出了一大步。
這就是所謂的月事帶。這個姨媽巾很簡陋,沒有什麼科技含量,自然也不會怎麼動都放心。長久以來,草木灰一直在充當這個吸血鬼的角色,據說一直延續到了上世紀。
當然,當時的有錢人,有著屬於有錢人自己的一套方法。人家會使用絲綢或棉花,棉花剛傳入中國時,可是奢侈品,與絲綢一樣貴的要死,畢竟這是進口貨,不便宜。所以只有商人大賈家的千金小姐才用得起棉花。
到了東漢這個情況就有所好轉,蔡倫先生改進了造紙術,紙張的獲取變得更為簡單,很快,勤勞聰明的中國人民就在此基礎上發明了許多衍生產品,草紙就這樣應運而生。
這簡直就是廣大婦女朋友們的福音。和草木灰比,草紙可以算非常乾淨的,它的吸水性也是非常的好,價效比還行。
朱元璋立主推廣棉花的種植,這就使得我們國家有了相當數量的棉布,女性朋友們用這些棉布的邊角料,裝入能夠吸收水分的填充物質後,做成條狀物,這個東西叫做月事布。
它的形象已經比較接近現在的姨媽巾了,應該說是現代姨媽巾的直系祖先了。這種原始姨媽巾,還特別環保,只要晾晒以後就能夠迴圈使用。這點和現在的姨媽巾有著本質的不同。
最後有一個小知識點和大家分享一下,當代姨媽巾的發明者竟然是一個摳腳大漢,一想到這,就讓人忍俊不禁。
-
8 # 歷史悄悄話
大姨媽在任何時期都是女性不可避免的事情,那麼在古代她們來了例假怎麼辦,又是怎麼處理的呢?讓我們一起進行探討與推測。
來月事後的行為與表達首先,古代女性來了月事是不能大大咧咧的跟身邊的人說的,尤其是不能對自己的丈夫直接說,這樣被認為會帶來不詳;另外,來月事的女人一般也不能到寺廟啊,供祠啊等祈禱、祭祀的地方去,一般就是在自己的屋裡呆著;最後,需要委婉的告訴自己的丈夫,怎麼個委婉法兒呢,這就是人家夫妻之間的默契了。
這時有人就要問了,皇宮裡的妃子們是怎麼表達的呢,總不能自己去和皇上彙報吧。老婆多有老婆多的好處,老婆們不可能同一時候來月事,那麼來月事的妃子需要怎麼避免與皇帝同房呢:
一、特殊標記
二、提前報備
由此推測,王公貴族、官僚大臣、地主財閥、平民百姓中女性來例假的表達方式大概與皇宮中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逐漸偏於簡化罷了。
月事如何處理月事的處理方式因時代進步發展和社會階層不同有著不同處理方式。
在封建社會,由於生產技術的發展,人們學會了織布,有了絲綢。被這個問題困擾多年的女性們就發明了“衛生帶”。就是做一個小布兜,裡面裝上草木灰,在布兜兩側繫上繩子掛在要上。布兜被血浸透之後就拆下來更換草木灰,一般條件的女性一生也就是一條“衛生帶”,通過換灰、晾晒等措施反覆使用;社會階層高一些的女性可能就有三四條、或者更多了,月事期間可以更換,用舊了也可以丟掉。
近代社會,大概一直到八九十年代吧,中國女性們依然是發揚了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一般就是利用棉布疊成厚厚的好幾層,墊在下面來處理月事。並且她們也延續了使用草木灰的傳統,上廁時如果有血留下或者紙上有血,大都會用做飯生火留下的草木灰進行掩蓋處理。
我們應該感謝的是無數共產黨人、無數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謀改革、促發展,帶領我們推翻了封建社會,實現了人性平等,有了良好的經濟條件、豐足的物質基礎。受苦受累、飽受歧視幾千年的中國女性也實現了自由和解放,艱苦、難言的生理問題也能夠得到重視、得到尊重!
回覆列表
對於眾多女子來說,最尷尬的事情之一便是來月事了吧,現代女子幾乎離不開衛生棉,而古代女子沒有這種東西,又是怎麼辦的呢?
現代的女子因為條件的改善,已經可以使用衛生棉這種東西,而且還可以選擇不同的款式,可以說的確是十分的便利,古代人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他們沒有這麼發達的技術,來月事時又是怎麼處理的呢?
對於古代女子來說,來月事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古代的女子不比現代,現代的女子來月事有時候還可以請假休息,就算繼續工作,有衛生棉在也不用擔心,但是古代女子就不一樣了,因為勞動力的短缺,她們就算是來了月事也需要不斷的工作,日夜不停。對於廣大的古代女子而言,來月事真的是一種煎熬。
其實對於這種麻煩,古代女子也不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她們很早的時候就想出過一種好辦法,那就是將草木灰包裹在布條中,這樣子就可以保持乾爽,跟現在的衛生棉效果是類似的,而且草木灰可以隨時替換,布條也可以多次利用,真的不要太方便。
這種辦法的好處就是很經濟,但缺點卻是不太衛生,古代的女子若是出身貧寒人家,沒多少經濟基礎,自然也只能選擇這種辦法,但若是出身富貴人家,自然就可以用別的東西替代,那就是棉花。
棉花是不少貴族少女的選擇,這種東西在效果上跟草木灰是類似的,而且也相當乾淨,但是缺點也很是明顯,那就是需要隔一段就換一次棉花,而且還不能重複利用,這樣做雖然效果不錯,但是卻太燒錢了,也只有富家子女才能想用這種待遇。
在更往前一點的時代,原始社會,女子自然也是要來月事的,她們那時候的處理辦法就更加簡單粗暴了,她們的辦法就是用乾草皮和幹樹皮來擦拭,但這樣也只能盡一時之力,時間短了還好,還可以保持暫時的乾爽,但是時間久了就又得重新擦拭,很是麻煩。
時代在進步,女性的生活條件也在改善,過去的女子來了月事真的是苦不堪言,現在的女子應該感激生在了這樣一個和平發達的時代,至少不需要像古代女子那般每月因為月事尷尬難堪,在不遠的未來,或許連衛生棉都不再被需要,對於眾多女性來說,不需要為了月事煩惱也算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