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池一墨
-
2 # 是若水吖
看《黃土地》,心情是抑鬱的,雖然有那遼闊的長空,無垠的黃土地,以及那浩浩湯湯、奔騰不息的黃河水,但是畫面之外的那種沉重的思想卻緊緊壓在人們心頭,一刻也不放鬆;雖然有嘹亮的信天游、奔放、歡快的腰鼓陣,但是蘊蓄其中的又有多少的心酸和悲苦!《黃土地》上的痛,不僅僅是翠巧的不幸,不僅僅是精神上的麻木,有更多、更多的東西深深地埋在那黃土層的深處……
影片的開頭以篆書交代故事背景,八路軍戰士顧青來到黃土高原上收集民歌。情節的發展由顧青蒐集“信天游”這一陝北民歌形式貫穿,內中亦是摻雜著紅色政權與封建思想的矛盾和衝突。
《黃土地》的基色是黃、灰和黑,影片中亦是處處充斥著沉重和不明朗,而迎親隊伍出現用大大的營造了氣氛。
淳樸的農民與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生活在封建禮教下的“翠巧”,不說話的憨憨,像雕塑一樣的翠巧爹。。。。。。電影的語言內斂平靜,可是表面寧靜和諧的村莊卻抵擋不了人們激烈躁動的情緒。人終究仍不甘於作為蒼天之奴隸,亦不願等同於地上之草木。顧青這個“公家人”作為包括農民土地革命在內的整個中國現代社會革命的星火,點燃了黃土地上新一代像翠巧、憨憨這一類真正有靈性的草木。
翠巧內心一直在默默反抗,她渴望衝破這座封閉的村莊帶給她的束縛,渴望走出這片黃土地去追尋屬於自己的幸福。她想要自由,想要完美的愛情。她夢想自己能把握命運。
當她看到顧青時,她想到自己的命運或許會被他改變。這樣暗自的喜悅令她充滿了對未來的幻想。她看顧的眼神透出的愛憐與喜悅,感情純淨而又含蓄。翠巧的內心充滿了對顧大哥敬佩和新生活的嚮往。
影片中昏暗的燈光同主人公嚮往光明的內心產生了強烈的對比。不多的臺詞卻透露出主人公豐富的內心世界。悵惘的感情在嘹亮的信天游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顧青要走了,憨憨送了一程又一程,翠巧說出了那句“帶我走!”然,“莊稼人有莊稼人的規矩!軍人也有軍人的規矩“命運不會出現奇蹟。顧青只是新文化的傳播者而非救世主,依依惜別之後,只剩下翠巧那孤獨的歌聲在這片貧瘠而豐腴的土地上回響。
舊式婚姻的迫害是翠巧無法擺脫厄運,翠巧只能藉助“信天游”來抒發內心的痛苦,文中的”酸曲“的說法在這裡得到了證明。在現實和命運的壓力下,無助的翠巧只好屈從了。
翠巧決心與命運抗爭,撫育她的黃河水無情的將她吞沒了,色調不斷的轉變,延安的鑼鼓方陣象徵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的一種對新生活的迫不及待的深沉的呼喚。出現了象徵著中國千百年來封建遺毒的“海龍王” 和祈雨的農民們,“祭天求雨”的村民們面對龜裂的土地,在那塊石頭的碑前,虔誠的祈禱,場面神聖卻心酸。
希望出現了!人們在奔跑,在流動的鏡頭後面,卻出現了一個凝滯的軍人的身影。憨憨從人群中擠出來,轉身向後奔跑,“憨憨”能奔向他的新生嗎?這似乎使人在這宿命的人群中看到了希望。
影片中的音樂是張揚的。陝北民歌的粗狂,風趣,哀婉貫穿了電影的始終,故事由歌聲起,由歌聲終。陝北民歌在這裡就像人的一生,空曠且嘹亮。影片的劇情顯然並不是創作者想著力表現的,全片的對白簡潔卻有力,構圖大氣,大色塊的運用使畫面極富衝擊力,與貫穿影片始終的民歌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他們試圖透過這樣的形式來表現黃土高原上幾千來的歷史積澱與淳樸、愚鈍的民風和他們嚮往光明的意願。
回覆列表
黃土高原----黃土地是居住在那裡祖祖輩輩幾代人生活的希望,為了生存,他(她)們克服種種現代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幾十年如一日,用勤勞的雙手,辛勤的汗水,面朝黃土背朝天,無怨無悔,生生不息,在那裡耕耘著希望與未來。他(她)們也想著外面的世界,就是安分地憧憬著、仰望著 … … 正像路遙先生巜平凡的世界》裡所刻畫的人物一樣,本分質樸,仁義善良,但其中飽含著黃土高原特有的文化生活情感內涵 … …如今他們又是新時代大美鄉村的建設者與守護者,崇敬他們,讚美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