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米粒兒爸爸

    無法控制自己,其實就是孩子的自控能力。

    在心理學上,孩子的自控能力包括多個方面。

    第一,行為控制。孩子是否不自覺的亂動,家長如果發現,及時制止,制止時不要言語刺激,只需要動作干預。

    第二,言語控制。孩子能否流暢溝通,能否邏輯表達,這點很重要。語言是溝通的重要方式,所以,在這一方面,家長及時幫助孩子進行言語控制。

    第三,情緒控制。不分場合,情緒說變就變,胡攪蠻纏,請家長反思,這是嬌慣的產物。

  • 2 # 小嘴老爸

    神經科學發現情緒系統先於理智系統發育併成熟。所情緒,是孩子行為的總指揮,其實孩子不是不懂道理,只是由於他大腦發育的生理現狀,暫時不能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緒。因此,成人必須充當孩子外部調節器,幫助他們來調整情緒。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作為家長應該學會接納孩子的情緒。瞭解孩子各個年齡階段的發育特徵,有助於家長理解和接納孩子的各種行為。幫助孩子給情緒貼標籤,讓他們認識自己的感受,並敢於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你會發現,當你對孩子心平氣和,多給他點耐心,認真聽他說,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可能的放手讓他自己做主,孩子也會更願意聽你說,更容易跟你配合。

    其次,也要注意家長的負面情緒對於孩子的影響。對於孩子,我們的不良情緒主要來源於應該必須的事情孩子卻做不到,或者我們無法接受孩子的所作所為跟我們預想的不一樣,這些也同樣適用於家庭和夫妻關係,一個事件的發生最終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是受我們對這個事件的看法所影響的,也就是信念,當你可以平和的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瑣事,可以用充滿鼓勵的目光看待孩子的每一次探索,可以勇敢的迎接生命的每一次挑戰……相信你也一定會發現結果都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的。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正確的發洩自己的負面情緒,做一些發洩情緒的遊戲,幫助他發現一項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給他足夠的空間,或者在失控時,規定讓他獨處的時間……都可以幫助孩子平復情緒,控制自己的行為。

  • 3 # 欣爸陪讀

    孩子自制力的培養是非常困難的,但是也並非無跡可尋、無計可施!

    小孩子除了自身活潑好動以外,還具有好奇心強、模仿能力強、攀比能力強的特點,因此,培養提高孩子的自制力,可以從這幾方面入手。

    由己及人,不要暴力教導,應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當年要求孩子飯後寫作業,不要看電視的時候,你是否正將電視開啟,看著球賽大呼小叫?當你要求孩子不許玩手機的時候,是否吃著飯也在刷著朋友圈?孩子都是在學習和模仿大人,當你自己都做不到的時候,你有什麼資格要求孩子做到呢?這個時候,你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做到了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找到能夠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東西

    當我們的孩子迷戀於網遊的時候,你是否是關電腦、斷網、呵斥?那為何不去開發一下孩子其他的興趣愛好,去分散他的注意力,讓他專注於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而減少或者杜絕電子遊戲呢?我知道一位父親,當知道自己的孩子迷戀有的時候,那個時候還是單機遊戲或者區域網聯機遊戲,他利用簡單的指令碼,將孩子虐的死去活來之後,把孩子引導上了程式設計的道路上,現在已經是一個不錯的軟體工程師了。

    無規矩不成方圓

    對於孩子自制力的培養,應為他制定一套規則,獎懲有理有據、合理可行,更應該做到賞罰分明,利用一定的規則去引導孩子,不失一個不錯的方式。違背規則,需要自己承擔後果,遵守規則,需要自己去品嚐獎勵,這樣是可以提高孩子積極性的。

    聖人云,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教育方法千千萬,孩子適合哪一種需要父母自己去尋找,引導總比粗暴地干涉更有效。

  • 4 # 豐臺教育資訊共享

    幼兒的自控能力發展受到遺傳因素(如氣質型別)的影響,但環境、教育等後天因素起著決定性作用。家長可向孩子提出前後一致的、合理的基本行為規則 (如家中待客的基本禮貌等),當孩子能做到時,要及時給予讚揚和鼓勵。當禁止孩子做一件不應做的事情時,應特別注意同時引導孩子做另一件可以做的事。各家庭成員如爺爺、奶奶和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應一致,而且這些基本要求不應隨情景的變化而改變,因為幼兒的自控行為往往因人、因場合而異。具有一致性和一貫性的合理的行為規則有助於孩子自控能力的提高。另外,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學會評價自己的行為,如引導孩子將自己的行為與其他人進行比較,逐漸加強他們對自己行為的內部調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語不好能上高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