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亞洲食學論壇
-
2 # 沈夏冰營養師
俗話說,三分食材,七分烹飪,可見烹飪對食物的重要意義,烹飪是人類進化史上偉大的一步,合理的烹調可以殺死有害的細菌、提高食物中蛋白質消化吸收率,還能提升食物的感官性狀促進食慾,但營養素很不穩定,如果烹調方法不當很容易損失,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常見的烹調誤區,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1.煮粥加鹼
想要煮的粥好喝,“粘、稠”是必須的。為增加粥的粘稠度,有些地方習慣加入食用鹼。加鹼後,粥的鹼性環境會破壞維生素B1,影響了粥的營養價值,長期喝加鹼的白粥可能會導致維生素B1缺乏。想要粥煮的濃稠又不破壞營養素,可以先把米粒放在冷凍層凍一下,低溫使米粒中的水結冰,破壞澱粉的完整度,煮粥的時候米更容易糊化,口感也更好。在雜糧粥的原材料裡面加點燕麥,也能夠提高粥的濃稠感。
2.過多的淘洗和浸泡
老百姓覺得大米“髒”、有灰、農藥、蟲,每次要淘洗好幾遍,直到淘米水變清了才算罷休。
但,米灰並不是“髒東西”,而是穀物的糊粉層,富含各種營養素,反覆淘洗和浸泡的結果就是穀類當中的營養物質損失殆盡,其實米淘洗一遍就可以了。
3.涼拌菜加醋
炒菜起鍋前加醋,或是涼拌菜加醋都已經是常態了。蔬菜當中含有的維生素C喜歡酸性環境,而醋能提供酸性環境,使得維生素C更容易存留,但酸性環境會破壞綠葉菜當中的葉酸,有些綠葉蔬菜涼拌後的葉酸損失率可以達到90%。而葉酸對於預防胎兒的神經管畸形的發生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成年人葉酸可以透過蔬菜、全穀物獲取,孕產期女性可透過葉酸補充劑來補充。
4.先切後洗、長時間烹飪
中老年人咀嚼能力差,消化功能下降,所以很多食物必須煮熟、煮透才吃,但長時間的高溫烹飪對水溶性營養素損失嚴重,所以蔬菜,尤其是綠葉菜建議大火快速炒熟後起鍋,現炒現吃。
希望各位小夥伴除了關注食物本身的營養價值之外,也能更多的瞭解烹調的原理和相關減少營養素損失的方法。
回覆列表
烹飪方法不當,不僅會破壞食物的美味與口感,更會造成食物的營養流失,有的不當的烹飪方法做成的食物甚至還會令人生病。因此在這裡,我就為大家介紹幾個烹飪飯菜的時候不宜採用的方面。
一、煮飯的時間不宜過久,不宜熬糊或者泓焦鍋底飯。因為如果這樣做的話,極易在烹飪過程中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二、油炸食物不宜過久。油炸原本即是一種較為不太健康的烹飪方式,因此過久的油炸食物既造成了食物營養物質的流失,更是會在高溫下產生各種聚合物,人們在食用後對於人體健康有著十分不好的影響。
三、用油不宜過多。這一點很多人都會認識到,如果長期在做飯的時候用油量過大,會使得人體的脂肪增多,長此以往的高脂肪飲食,必然會對人體帶來危害。因此,在烹飪菜餚的時候,一定要把握用油的量,這樣才能夠保證飲食的健康。
四、烹飪食物的時候不宜用鹽過多。鹽是烹飪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調味料之一,但是烹飪過程中加入的過多的鹽,既使得食物的味道變得很鹹,還會使得人體的健康遭受到一定的影響。
五、煎炒蔬菜的時間不宜過久。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如果在煎炒蔬菜的時候用的時間太久,蔬菜中含有的維生素就會大量的流失。
六、不宜多用新增劑和輔助劑。千萬不要為了食物的美觀而用過多的新增劑等來裝飾食物。
(GS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