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笑看是非440

    我的父親母親很少批評我們姐弟幾個,他們總是給我們鼓勵和讚賞,父親一直工作在文化化戰線,是一位文物管理者,父親的故事永遠都是繪聲繪色,他做的玩具都很超前,母親雖是農家女,但有一手好針線活兒,我們穿戴一直整潔美觀。我們一家生活可謂清苦,但他們總以最好的廚藝給我們做可口的飯菜。我們一家其樂融融。

  • 2 # 狂飆的蝸牛85406873

    有一種愛,比友情更純真踏實;有一種愛,比愛情更持久更真實,這就是父母之愛。有句話說,你的前半生我無法參與,你的後半生我奉陪到底。整個生命,就那麼多年,有父母陪伴的日子,也就只有那麼多年。

    父親是典型的中國式農民,老實憨厚,不善言談。曾經父親重男輕女也蠻厲害,高中前我都覺得父親是不喜歡我上學的。小學的時候,每天天不亮我就得起床淘米蒸飯,常常吃了早餐後天不亮的話還得做點家務事才能狂奔上學。初中了母親給我買了人生第一個書包,說是書包其實是行李牛仔揹包,裝幾本書需要背個裝得下牛的書包麼?我內心其實是拒絕接受的。而父親因為母親給我買的書包還老是說母親的不是,說你女兒以後要當狀元麼?隨便提個袋子就行了麼。這個場景我硬是戰戰兢兢,唯恐戰火燒到我身上。看別人騎車上學我是羨慕的很,我都是每天天不亮就步行到校,下午放學了也是如此。還記得那年五一恰遇外公去世,即便正是農忙時節,母親也不得不趕回。那時五一放假七天,七天都是我的勞動日子。天不亮起來匆匆吃完早飯就得去田裡收割麥子,扯菜子,然後在揹回家;晚飯後得用人力打穀機把麥子果實打出來,父親在機上操作,我必須得在一邊把麥子一小捆一小捆不間斷遞給他,直到把當天揹回家的麥子打完。日復一日,到最後一夜我躲在一旁哭了,我的作業一點都沒做,父親最後還是讓我做作業去了一整晚。初中畢業我考上高中,我以為我如願以償能繼續上學,可父親這時候讓我輟學。我內心是一千個一萬個不願意,而實際上我以絕食抗議。兩天時間餓得前胸貼後背,父親也在村裡鄰居的勸說下最終讓我繼續上學。我還記得父親鬆口後大姨把我接到她家,我一口氣吃了四碗米飯,感覺一頭牛都能吃下。後來父親釋懷了,高中時父親去學校開了家長會(高中時父親才開始參加第一次開家長會),慢慢關心我的學習,農忙時節也留時間給我做作業了。最後不負眾望,我成了村裡第一個大學生。

    母親屬於遠嫁。剛來時,據說母親與現在老家是格格不入,生活習慣,說話口音。看母親年輕時的照片是白白胖胖的,而我印象中母親就是瘦瘦弱弱的。母親好強,好勝,不服輸。即使父親那時候重男輕女,但是母親一直堅持讓我上學。母親非常非常節約,幾年難得給自己做件新衣服,幾個月難得吃回肉(那時候家裡太窮了)。在我記憶中,我生病了母親才去買條魚或者買點渣渣肉或者買點骨肉豬肺等等給我補下,當然好多也下我的五臟六腑了。母親孝順,對家裡老人特別好,有好吃的也從不吃獨食,叫來老人一起分享。大概我最煩的就是母親的嘮叨,我那時簡直受不了,所以顯得有點叛逆,煩躁。同躺一床上,母親在那頭嘰嘰喳喳沒完沒了,我在這頭用手使勁堵著耳朵或者塞紙團,一直到被瞌睡打敗。

    現在回首,有父母陪伴的日子真就那麼多年。這其中有幾年,我們討厭他們不停地囑咐“這不行,那不對”;有幾年,我們厭煩他們不斷地嘮叨“這不好,那不合適”;有幾年,我們開始要像對待小孩子一樣跟他們“講條件,哄騙他們要乖”……看著母親臉上的皺紋越來越深,我們越離不開她;看著父親肩背駝得越厲害,我們越捨不得他。

    所以有一種信仰叫父母之愛。

    父母在,家還在。父母在,不遠遊。

    有生之年,讓愛實踐,常回家看看。

  • 3 # 第一次回憶

    從小時候我對父親母親的感覺是他們對我很冷漠,我幾乎不記得有和媽媽擁抱,撒嬌的時候,或許姐妹多,總會有偏心,長大後,為人母了,小時候的冷漠我也都記得,可是我還是會忍不住牽掛父母,或許就是血濃於水的親情吧割捨不掉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麥基流感回來,還有首發位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