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晗光丹影
-
2 # 柳葉門
報刊查閱,到各縣市級圖書館,縣做圖書館要根據建館時間,借閱上世紀報刊雜誌,憑身份證就館閱讀。不提供外借閱讀。
有的報刊不全期,可能缺於蒐集和管理,黨報(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日報、)較為全面。有的地方也易破損,沒有特別證件,圖書館一般會拒絕外借。
-
3 # 一個退休的傻老頭
說起舊報紙,我也想起了“文革”中,學校為了讓學生寫“大字報”,不知怎麼弄來好多建國初期的報紙,大多是省報,市報,也有《文匯報》,《解放日報》等等,用來寫“大字報”,想用多少隨便拿!現在看來,當時要想收集收藏一些,很容易的,但是,“老虎拉車——誰敢呢?”
-
4 # 啟蒙時代的餘孽
俗話說得好,史學即史料,德國的蘭克學派,以及將蘭克學派引入中國的胡適、傅斯年二位老先生都非常重視史料對史學研究的意義。史料是我們作為現代人,觸控到過去的最好、也是唯一的辦法。任何歷史作品的敘述,都要以史料為依託,因為“過去”畢竟已經離我們遠去,我們無法親眼見到歷史的真實面貌,只能通過歷史事件為我們留下的種種痕跡,儘量還原當時的歷史場景。
而報紙就是非常重要的史料,從報紙之中,我們可以看到時人對於某一事件的反映與評價。報紙有一種即時性,其報道事件的發生時間與報紙發行時間往往差距不大,從報紙之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人對當時事的第一反應。當時人的反映,可比後人從幾十年後看待歷史事件的評價要更具史料意義。
題主問如何查閱50年代的報紙,很多答主提到要去檔案館或圖書館。我也同意,檔案館和圖書館在報紙報存量和完整程度上肯定屬於一等,肯定是查閱舊報紙的最佳選擇。不過,除非是搞研究或特別感興趣,不然的話,為了看舊報紙而出遠門有點不值得。而且,作為一個普通公民,想進某些地方的檔案館確實不太容易。所以,我推薦幾個可以透過網路查詢報紙的地方。
首先,我們要先在搜尋引擎中搜索中國國家圖書館,進入國圖官網。有讀者卡或賬號的可以直接登入,沒有的可以註冊一個。不需要任何錢,就可以隨便使用國圖裡面的電子資源,還是挺值的。所以餘孽君建議大家去註冊一個號,國圖資料庫上的資料對於科研人來說相當有用,有些資料庫是一般高校沒有的。即使不是科研人,偶爾逛一逛資料庫,漲漲知識也沒什麼不好
登入後進入讀者門戶,可以直接看到有一個欄目的標題是“電子報紙”。不過裡面符合題主要求的內容和資源相當稀少
後面三個中文資料庫可以略過,這些庫裡面的報紙分別是2000年以後、1993年以後的,不符合題主的要求。最後一個數據庫可以搜尋在中國出版英文報紙,只到1953年。解放之後,新中國趕走了殖民者們,英文報紙也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
2、除此之外,國土還有其他的報紙資源。從首頁上的“報紙”選項進入
點進去可以看到很多資料庫,只要是國內使用者都可以使用。既然樓主把時間限定在50年代,那麼有4個數據庫是樓主想要的:翰堂近代報刊、方正阿帕比、人日和參考訊息。這四個資料庫的質量都不錯的
這四個資料庫的檢索功能非常強大,可以限制時間與關鍵詞,舉個例子,我想在阿帕比上查詢抗美援朝,就可以這麼檢索。找到的結果也相當精準。如果題主對某個事件在當時引起的反應,可以利用高階檢索進行精準查詢,省時省力
總之,國家圖書館上有相當龐大的免費報紙資源,我們註冊個號就可以隨意閱讀50年代的報紙,而且還可以使用更多數字資源。如果題主不願意跑到檔案館讀報紙的話,就試試我的方法吧
-
5 # 桃源逸士24790141
查到又待怎地?那年代的報紙大部分都刊載假新聞,糧食畝產13萬7千斤…絕不會登因嚴重缺乏營養而渾身浮腫,身穿破衣爛衫的人們的照片!一言難盡…
回覆列表
那時還沒有網路系統,每期發表內容也沒有網路版,如果想查閱的話可以到該報社檔案館,想必這些資料肯定會有完好的存留,如果該報社已經撤銷,可以到同級的宣傳部門或者文史檔案館調閱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