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看松讀畫軒

    地球除了早期形成的時段外,就目前階段的地球而言,地球質量幾乎是恆定的。現在公認的地球質量約為5.965x10^24公斤(60萬億億噸)。每年地球增加或者損失的質量與之相比,可以忽略不計。地球總體上維持質量平衡。一方面,我們地球的引力不是足夠大,存在大氣氣體向太空逃逸的情況。儘管引力把大氣層鎖定在了地球上,但仍有輕元素如氫氣或少量氦氣逃逸而質量流失。有學者估算,地球上每年向太空逃逸的氫氣大約10萬噸、氦氣大約1000噸,這些主要是大氣中雷電所製造。

    再從我們地球的構造看,地球深處的地核部分是一個巨大的核反應區。在那裡,放射性元素的自然衰變或核反應,連續不斷地消耗地球的質量從而產生核輻射熱量,地核質量也就在持續減少。另一方面,導致地球質量增加的因素主要是,每年都會有眾多太空隕石、小慧星,或者小行星的碎片砸落下來。還有大量的外太空遊離的塵埃或物質粒子被地球引力拉進大氣層。有資料估計,每年被地球吸引到地球的這些外太空物質的質量至少達5~10萬噸。

    從理論上講,太陽的輻射受溫室氣體效應的影響,地球吸收的能量大於地球向太空輻射的能量。多餘的能量在地球上積累轉換也可能使得地球質量有微弱的增加。很顯然,上述若干原因導致地球質量的變化,無論是增加或者減少,總體是平衡的,對地球來說影響微乎其微,實際上也感覺不到。因此,現在及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在日常生活或者涉及地球的科研中,地球的質量可以被視作恆定不變的常量。

  • 2 # 科普大世界

    從外太空看,我們所在的地球是懸浮在太空中的一個星球,它隸屬於太陽系,平均直徑約12742公里,總質量約5.9萬億億噸,那麼它的質量和體積會有變化嗎?如果有的話是在變大還是變小呢?

    地球的形成被認為已經有46億年的歷史,在這麼長的時間中,其實地球一直都是在變大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地球是一個行星,有著相當強的引力,這導致它周圍的天體經過的時候就會被地球吸引過來,因此地球上會不斷地發生小行星撞擊的現象,我們所看到的流星和隕石都屬於這種現象的遺蹟,那麼既然有隕石不斷地掉到地球上,地球的質量當然會不斷變大。

    時至今日,地球上仍然每年有上千例小行星墜落變成隕石的現象,在地球形成的早期,這種現象是現在的上萬倍,也有一些小行星的個頭是很大的,比如6500萬年前造成恐龍滅絕的小行星的直徑就達八公里左右,而在地球剛剛形成的時期,科學家們還認為經歷過一次火星撞地球般的撞擊,此次撞擊還直接造就了月球,但是更多的物質還是墜落到了地球上。所以如果從地球剛形成時期與現在來比較的話,可以說地球已經變大了很多。

    除了吸引一些小行星之外,地球還會吸引大量的氣態分子,比如一些二氧化碳、甲烷等,這些氣體在地球上透過一些化學反應可以變成固態物質附著於地球表面,而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會把二氧化碳變成碳和氧氣,氧氣和氫元素又容易變成水,如此等等,也會少量增加地球的質量。

    如上所講的都是對地球質量進行物質補充的事件現象,那麼地球有物質損失的現象嗎?只有物質損失現象才能造成地球質量和體積的減少,然而這種現象幾乎是沒有的,地球在太空中穿梭,只有大氣層外層的氣體有逃逸現象,但是同時地球又會捕獲太空中的一些氣體分子,因此維持了大氣總量不增不減的平衡。

    或許有的朋友會說人類如今已經可以往外太空發射航天器,每年都會發射不少人造衛星和探測器等,比如旅行者一號和二號都已經飛到了太陽系邊緣,是的!一些探測器和人造衛星等航天器是可以減少地球的質量,但是大部分的人造衛星還是會墜落到地球上的,而且像旅行者、卡西尼等這樣永遠離開地球的探測器並不多,它們的質量也都很小,相對於地球5.9萬億億噸的總質量來說,這點質量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其實地球每年從太空中獲得的隕石的重量都要比人類發射的航天器的重量多的多,有科學家估計地球每年可捕獲20萬噸物質呢,因此綜合來看,地球的質量是一直在增加中的。

  • 3 # 檸檬精丶

    準確的說,應該是沒有減少也沒有增加!世界上每天都會有大量的東西被磨損,同時它們磨出來的微粒在空中漂浮,慢慢吸附,形成一些灰質,漸漸形成泥土,又從泥土變成石頭……以上僅僅是萬物一種變化,但是也可以證實,世間萬物(甚至包括地球)都是同樣的,只不過分別以不同的形態存在。所以,我可以肯定,地球的質量,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

  • 4 # 下油鍋的白菜

    我看了一些回答,都不對,是越來越扁,也越來越重,因為離心力的原因,地球自轉導致赤道地區受離心力大,而南北兩極受力小,地球會越來越扁,很多年後地球不在是圓的,而是橢圓的,關於這個你可以查一下有關資料,地球每年有很多隕石墜落,每年都有大量的流星雨,隕石有些大,有些小,有的甚至可以毀滅全人類,質量大到恐怖,只是人類一直沒有遇到而已,所以其實是越來越重的

  • 5 # 物鏡世界

    變大,根據E=mC^2公式,能量是能轉為物質的。地球植物吸取太Sunny能,轉化為植物內部物質,動物再吃植物。地球總質量是增大的。

  • 6 # 核料反應堆盛

    地球上的質量確實是每天都在增加。除了吸收太陽能造成光合作用增加的物質外,其自身的吸引力每天也在捕獲很多小行星或小石塊等。包括捕獲到太空中的各種離子、太空灰塵等。大多最終也轉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同樣增加地球質量,使地球慢慢變大。大到一定程度時,地球的自轉速度和繞太陽公轉的速度可能放慢!

  • 7 # 知足為樂

    地球質量是在慢慢變大的。

    地球質量是否變化,關健要弄清楚有沒有新增加的物質。因為地球會俘獲地外天體碎片,比如彗星等未燒盡物、隕石的墜落,但是地球上的物資卻很難逃逸出地球的吸引力,而飛出地球。因此,地球質量是在變大的。

    但有觀點說,地球上植物光合作用會導致地球質量變大,這是錯誤的。因為光合作用是利用水和二氧化碳,以及其他元素合成有機物,但水和二氧化碳,以及其他元素本來就是地球上的物質。

    另,有網友說,那每年向外太空發射的飛船呢?衛星呢?這裡補充回答如下:

    相對於太空隕落物來說,每年向外太空發射的飛行器從質量來說可以忽略不計。

    1、近半世紀以來,全球每年平均有721例隕石墜落。其中,1979年和1988年發生了3000次以上。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只是國際隕石學會(下文簡稱為“學會”)記錄在案且資料完整(包括經緯度和質量大小)的資料。也就是說,許多掉落在海域或其他無人區的隕石,還有被忽略的小型隕石墜落事件,都不會被記錄在案。而且NASA官網顯示,科學家估計每天有近44噸的隕石掉落在地球上。

    2、但相比向外空發射的飛行器,實際重量是很小的。如NASA宣佈人類歷史上最為複雜的火星車“火星-2020(Mars 2020)”,說它的重量不低,預計也只不過將達到1噸左右,而這是人類歷史上最重的一輛火星車。而且從地球探測火星的視窗每26個月才出現一次,如果錯過就要額外等待兩年多。據此,人類向月球發射的飛行器也不可能太大,也不大可能很頻繁地發射,畢竟每一次這樣的發射都是要花巨資的。

    因此,相對於太空隕落物來說,每年向外太空發射的飛行器從質量來說可以忽略不計。

  • 8 # 鄰居老於頭

    要以辯證的觀點,歷史的觀點,按時間和空間上為座標,地球越來越重或者越來越輕都不對,必須放在一個特定時間軸裡來說,而且是動態曲線的。

  • 9 # 煙雨六朝夢

    好多信口開河沒常識的……不管地球上發生了什麼,只要是物質不離開地球,哪怕是從一種物質轉換為另一種物質,那麼,就好比肉爛在鍋裡,不會帶來總質量的變化。

    但是地球的質量還是在不斷變化的……這是因為地球在不斷丟失物質,與此同時卻也在獲得物質。

    丟失的是散逸層,也就是大氣層最外層的組成部分中的物質,其主要成分是各種在元素週期表上靠前的氣體元素。聽這個名字就大概能知道,這些物質從這裡慢慢散逸到宇宙裡面了。

    有個說法,是月球是小行星撞擊地球時候脫離出去的一塊兒,這個沒有定論,暫且不論。要想從地球撞出去點東西,至少需要物質達到第一宇宙速度,也就是7.9千米/秒,然後還需要抵消掉空氣摩擦力……這個情況很難出現(相關內容可很長,不再多說)。

    但是,地球得到的物質是足以抵消失去的質量的,非但如此,還有富餘。也就是說,地球的質量在慢慢增加。

    地球在一直用它的引力來捕獲宇宙中的物質,不管是宇宙微塵,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碳、其它氣體和水的彗星,還是含各種金屬的隕石,或是其他的宇宙旅行者都會光顧……而一來就出不去了。

    這些外來的物質有多少呢,據估測,每年大概有20萬噸左右,聽起來還是很多的,但是,與地球的總重比起來,可以用九牛一毛來形容。即使經過幾十億年的積累,也不過使地球增重了幾萬分之一。

    最後概括一下: 地球物質有得有失,在非常緩慢地增重,其速度可以忽略不計。

  • 10 # 使用者59883337218

    幾乎太陽系中所有行星,都是隻進不出,嚴格點來講是進的隕石灰塵多出的少,體積和質量越大的星,進的更多出的更少。這不是個好情況,由於木星、地球、火星、金星、太陽等都在增重,引力必增大(和質量成正比),各個行星在引力逐漸增大時,速度卻沒增加,所以地球、木、火等星,會漸漸最終落入太陽。地球、木星等逃跑出的物質主要是氫,被太陽吸引去後參加熱核反應,還有慧星的氫元素,在給太陽添燃料,火星、水星、金星上的氫已被太陽吸走燃完,現在主要靠吸木、地星及慧星的氫作燃料,但氫密度很小,所以增重還是主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提高學歷?看到的大佬,希望能指導指導,謝謝正在觀看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