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嚴師說字

    不少教育管理者和教師幹了一輩子教育和教學工作。可能還不知道“教”的本義,就會影響對“教”的全面的理解。就容易在工作中荒腔走調,影響教育的健康發展。表現在師生關係惡化,經常出現學生頂撞老師、打老師;表現在父子之間的關係上,不孝順,甚至出現殺父弒母這種極個別的極端現象。這些現象的產生的原因很多,但我認為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偏離道統而造成的,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對教的片面理解的結果。

    教(校) 要想正確理解“教”的本意,我們先來分析“教”的結構和形狀。左邊是“孝”,是老和子的結合,產生的字,上面是老的一部分,就是老的省形;下面是兒子的子。從字的結構來看,是老子在上,兒子在下,以“兒子扶持老人”為背景畫造的這個“孝”字。

    當造完這個字後,孝的意義還不能完全表達出來。孝順父母,尊敬老師,不光表現在行動上,動作上,還要發自內心的,聽家長的話,按老師家長指導行事,就像武術老師在臺上表演動作,學生在臺下模仿、效仿,上行下效。首要是仿效父母老師的德行,所以,借“效”之音來完善這個背景畫的意義。這就是這個字音的來歷。也就是為什麼讀“效”的原因。“百事孝為先”。儒家的倫理道德把孝放到首位: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作為一位教育管理者或教師首要的工作是怎樣教會學生孝順長輩。也是最起碼的工作。教的起點是盡孝,教的終極目標是知恩圖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再看“教”右邊的“攵”(攴 ),在放羊的“放”和牧羊的“牧”中都有這個部首。它是由“攴(去橫點)--攴----攵”這個演變過程。(展示這個教(繁體)---教(繁體)---教;攴(去點)---攴---攵)第一個是又上是“丨”(棍gun),手持棍子。在過去舊的教育理念中,奉行的是“棍棒之下出孝子”。現在還有的家長教育子女,還秉承“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舊教育理念。後來演變為攴,“攴”(樸pu)持敲樸(教具—教鞭:短為敲,長為樸)。教鞭要高高舉起輕輕落下,不能往死裡打,傷害學生。對所教問題要啟發學生回答。最後,變形為“攵”,“攵”是由“丿”、“一”和“乂”會意而成。“丿”表示向下、向內,引申輕柔,用力要小,不能向死裡打學生;“一”表示水平、橫向、東西等,這裡表示教訓學生要掌握平衡,公正;“乂”表示適宜、得宜,這裡表示教訓學生要場合環境要適宜。表示學生要聽從教師的指導而思考,而行事。作為施教者要講明道理,做出榜樣,讓學生有師法的標準。所以“教”也是與時俱進的,是發展的。不能停留在那種“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舊的教學理念上,靠體罰學生,是達不到教的目的。

    教(校)由孝和攵組成“教”這個字,即不讀孝也不讀攵,而讀jiao。說明僅從這兩個字還不能詮釋教的含義。從結構上看,不論聽從教命,還是上行下效,都是為了使學生或子女走正道,人心向善。可是,人易產生不良思想行為,校正學生和子女的不良行為,長其善救其失,也是教育的目的。為了完善教的字義,借了“校”的聲音。教的初級功能就是“校”,校正人的不良行為,否則不校發展下去就會違法犯罪。但“校”不可濫用,只有學生思想行為出軌的時候才及時校正;正常的思想行為用不著去“校”,校之過甚至會扼殺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聰明才智。父母校之過甚也容易使子女產生逆反心理,所以校要有尺度。因勢利導、因材施教。這就是對“教”的音形義的通解。

    育(喻)是由子的倒立省形“”和“月”會意而成的字。“”是由折“”、“丶”和“亠”會意。折“”表示圓或弧,這裡指示初生孩子的圓頭,“丶”指示孩子出生頭先出,“亠”表示上頭,這裡指示孩子的頭。“月”這裡表示肉,孩子初生像肉蛋,也可理解孩子足月而生。育借“喻”聲表示孩子初生,要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教化孩子。

    教和育是培養孩子的兩種手段。教是身教;育是言教。沒有主次之分,只是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採用不同的培養方式。有的認為“身教重於言教”,主要看培養的物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說愛你的男人,經常能好多天不聯絡你,他是一種什麼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