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7
回覆列表
  • 1 # 藥事健康

    這裡所說的“壞處”,其實就是指抗菌藥物的不良反應。

    抗菌藥物應用於臨床已有幾十年歷史,發揮其特有的抗菌作用,治癒了眾多感染性疾病,挽救了許多患者的生命。但是在用藥過程中也發現了許多由於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和後果,嚴重時致殘或致死。

    藥物的不良反應指的是在常用劑量下由於藥物或藥物的相互作用而發生與防治目的無關的有害反應。抗菌藥物的不良反應主要有以下三大類:

    一、毒性反應,是抗菌藥物所引起各種不良反應中最常見的一種,主要表現在腎臟、神經系統、肝臟、血液、胃腸道、給藥區域性。

    二、變態反應,幾乎每種抗菌藥物均可引起輕重不一的變態反應,最多見者為皮疹,其他尚有過敏性休克、血清病型反應、藥物熱、血管神經性水腫、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接觸性皮炎等。

    三、二重感染,也稱菌群交替症,是抗菌藥物應用過程中出現的新感染。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口腔、呼吸道、腸道、生殖系統等處都有細菌寄生繁殖。這些細菌多數為條件致病菌,少數屬致病菌或純寄生菌。寄殖菌群在相互拮抗制約下維持平衡。當長期應用廣譜抗菌藥物後,敏感菌群受到抑制,而未被抑制者則乘機大量繁殖,導致二重感染。

    參考文獻

    汪復,張嬰元主編.新編藥物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111-122.

  • 2 # 愛拍照的迷谷

    首先,抗生素是沒有好壞之說的,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如何去使用抗生素,不濫用誤用。

    今天為大家介紹關於抗生素的幾大常見誤區,看看你中了幾條!

    誤區一:抗生素=消炎藥

    抗生素不直接針對炎症發揮作用,而是針對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殺滅的作用。消炎藥是針對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鎮痛藥。

    多數人誤以為抗生素可以治療一切炎症。實際上抗生素對病毒引起的炎症無效。人體記憶體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療無菌性炎症,這些藥物進入人體內後將會壓抑和殺滅人體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調,造成抵抗力下降。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發生的區域性軟組織的淤血、紅腫、疼痛、過敏反應引起的接觸性皮炎、藥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來進行治療。

    誤區二:使用抗生素的種類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一般來說不提倡聯合使用抗生素,因為聯合用藥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藥因素,這樣不僅不能增加療效,反而降低療效,且容易產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細菌對藥物的耐藥性。所以合併用藥的種類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應發生率就越高。一般來說,為避免耐藥和毒副作用的產生,能用一種抗生素解決的問題絕不應使用兩種。

    誤區三: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細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屬於病毒性感冒,細菌引起的感冒屬於細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對細菌性感冒有用。

    其實,很多剛考都屬於病毒性感冒。嚴格意義上講,對病毒性感冒並沒有什麼有效的藥物,只是對症治療,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家可能都有過這種經歷,感冒以後習慣性的在藥店買一些感冒藥,同時加一點抗生素來使用。實際上抗生素在這個時候是沒有用處的,是浪費也是濫用。

    誤區四:一旦有效就停藥

    抗生素的使用有一個週期。用藥時間不足的話,有可能根本見不到效果;即使見了效,也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服夠必需的週期。如果有了一點效果就停藥的話,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經好轉的病情也可能因為殘餘細菌作怪而反彈。

    同樣,一旦見效就停藥,症狀復發再次用藥,如此反反覆覆,相當於增加了藥物對細菌的自然選擇時間,也會使細菌對這種藥物產生抗藥性。

    在選擇抗菌藥物時,一定要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而不是自己下“下診斷”、“開處方藥”。在用藥過程中,不要隨便停藥或間斷用藥,應遵醫囑按時按量服用,不可濫用、誤用抗菌藥物,以免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低保證在哪裡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