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刺猹的鋼叉

    什麼叫寧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寧可在正當的方面多辛苦,也別走歪門邪道動歪腦筋,現在一般指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這是封神演義中的一個典故,周文王見姜子牙在渭水河邊直鉤釣魚,有些不解,問姜子牙為什麼這樣做,姜子牙說了這樣的一句話"寧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意思就是"寧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餘,凡行事堂堂正正”。

    這是姜子牙的話,大意是:我(姜尚),做事寧可直著來(連魚鉤也是直的),也絕不拐彎抹角去做事.我的魚餌不是為那些金貴的魚準備的,只等那些王侯將相(後來釣得西伯侯姬昌)前來上鉤.同時這也正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典故的由來.

    寧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不為金鱗設,只釣王與侯。

    知識擴充套件:

    ①《封神演義》:一般俗稱《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國全傳》、《武王伐紂外史》、《封神傳》,是明代許仲琳(存在爭議)創作的長篇小說[1],約成書於隆慶、萬曆年間。[2] 《封神演義》全書一百回,寫武王伐紂的故事。前三十回著重寫紂王的暴虐,姜子牙歸隱,文王訪賢,得姜子牙之輔佐,武王才完成討伐紂王的大業。後七十回主要寫商、周兩國的戰爭,並且摻雜有宗教的鬥爭,闡教幫助周,截教幫助商,各顯道術,互有殺傷,結果截教失敗,紂王兇而自焚,武王奪取天下,分封列國,姜子牙回國封神,使有功於國的人和鬼各有所歸。[3] 該小說,以歷史觀念、政治觀念作為支撐全書的思想框架,摻雜了很多宏大的想象,表現了作者對於仁君賢主的擁護和讚頌以及對於無道昏君的不滿和反抗。

    ②姜子牙: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飛熊,河內郡汲縣人。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周朝開國元勳,商末周初兵學奠基人。

    垂釣於渭水之濱,遇見西伯侯姬昌,拜為“太師”(武官名),尊稱太公望,成為首席智囊,輔佐姬昌建立霸業。周武王即位後,尊為“師尚父”[1],成為周國軍事統帥,人稱姜尚。輔佐武王消滅商紂,建立周朝,[2]封為齊侯,定都於營丘,成為姜氏齊國的締造者、齊文化的創始人。輔佐執政周公旦,平定內亂,開疆擴土,建立成康之治。周康王六年,卒於鎬京,長子姜伋嗣位。

    後世推崇備至,歷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為兵家鼻祖、武聖、百家宗師。[3]唐肅宗時期,追封為武成王,設立武廟祭祀。宋真宗時期,追諡昭烈。

  • 2 # 煮酒吟詩聊書法

    這個是封神演義中的一個典故,周文王見姜子牙在渭水河邊直鉤釣魚,有些不解,問姜子牙為什麼這樣做,姜子牙說了這樣的一句話“寧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意思就是寧願正當地求取,決不卑屈地苟求。

    出處:《封神演義》二三:“豈可曲中而取魚乎!非丈夫之所為也。吾寧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為錦鱗設,只釣王與侯。”

    白話譯文:怎麼能用彎的魚鉤釣魚呢,那不是大丈夫做的事。我寧願用直鉤釣取,也不用彎鉤,不是為了釣魚,只是想釣王侯。

  • 3 # 成長新視點

    寧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寧可玉碎,不可瓦全。

    寧折不彎。

    這三個的意思,相近,都是說明氣節的問題,就是不委屈求全,不向歪風邪氣低頭!

  • 4 # 合序自強天道酬勤

    這話誰都明白,但知之容易,行之難。特別是當今社會,一味的直可謂是寸步難行。俗話說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也是騙人的,事實上狼性千里不是餓死就是打死,而狗卻可以吃屎吃肉的苟且活著,人莫過如此,就這麼血腥。你的困惑在於直和的曲的選擇,其實這句話可以與時俱進的這麼理解,寧願直中取,是大多數情況下首選直中取,只有不得已的情況下曲中求,但不要違背良心和道德,這應該是一種行事首選原則與候選原則,並不矛盾。但老祖宗說的中正應該是最高境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客廳電視背景牆紙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