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吃魚的貓8571
-
2 # 依然讀書
首先說下自己的觀點:村上春樹能夠九屆入圍諾貝爾文學獎,從2006年—2014是因為推薦制度。至於為什麼得不到諾貝爾文學獎,是因為諾貝爾獎的評選規則。
諾貝爾文學獎的推薦制度諾貝爾文學獎採取推薦制度,每年一些學院、協會、文化名人、教授、往期的獲獎者可以推薦作者,約300-400人,當然這些學者和名人、教授基本全是西方人組成,因為諾貝爾獎就是瑞典人——阿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去世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基金成立的。
有幾條不成文的規則,比如已過世的作者是沒有資格入選的。還有就是不能自己推薦自己,否則就算是判了死刑。
首期評選出來的300-400名作家,由4個人進行初選,選出20名作家。經過一個月後最終選出5名作家,進入最後的終選。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就從這五人名單中產生,這份名單有一個16人組成的評委評選,至少要有8人認可,才能評選出最終的諾貝爾文學獎。順便提一句,中國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就是這樣評選出來的。
村上春樹連續九屆推薦為什麼不能得獎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的標準一共有5個,第一,要對人類有重大貢獻;第二,作品候選人的標準必須是在前一年有舉世矚目的工作成就;第三,不考慮國籍;第四,必須在文學上有極其出色的貢獻;第五,作品必須趨向於理想主義色彩。規則是人定的,評判時也是人評選,所以評選的人更為重要。
先不說公平不公平,這個社會本質上就是強者為尊,如果到現在你還相信平等,是太傻了。你眼中的平等也只是過去的經歷和知識演化而成的人生觀而已。
諾貝爾獎是西方的獎項,體現了西方的價值觀,看看往屆的獲獎作品就可以知道。往往是一些作品獲獎了,大眾才知道這個作者,才知道這本書。看完(姑且你能看完)後很多人並不太喜歡。多是一些非常深刻描寫社會的本質,人性的最原始慾望。可能和現在崇尚和嚮往的不太一樣,也不符合中國的審美觀。但是符合西方的觀點,認為寫的非常深刻,代表了真實的社會現實。
為什麼沒有得獎?村上春樹是日本的當紅作家,人氣非常高,經常名列暢銷榜的榜首。甚至近幾年都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呼聲第一的人選。他的很多作品也引入了中國,國內各種暢銷排行榜上總有他的作品,我看過幾部他的作品包括早期的和近幾年的幾個作品。我認為主要的原因是以前寫的比較理想化,缺少現實的骨感,屬於青春感悟比較多吧。自從《1Q84》多了對現實的描述,但是還是有失偏駁,在日本也是有很大爭議。
總結:諾貝爾文學獎更多的是對一種制度的認可,代表西方的視角。不代表這部作品優秀程度。就比如穿衣服一樣,各有各自的美感,自己認同就好。
回覆列表
論勤奮,論寫小說的速度,日本作家一點也不比中國作家差,甚至還比中國作家寫的多。村上春樹就是個典型,以寫作的質量而論,村上春樹的作品滿說得過去,但他為什麼多年來為諾貝爾文學獎陪跑?卻總是無功而返?日本作家,因國土狹窄的地域限制,難以出現開啟大闔,蕩氣迴腸的鉅作,格調普遍不高。他們過於敏感、過於謹慎,也過於求全責備,文筆孱弱,絮絮叨叨,多年來再也出現不了芥川那樣的大手筆。有軍國主義毒瘤思想的三島由紀夫那一類作家,也不多見了。 暢銷作家東野圭吾之流,甚至還比不上村上春樹。過去日本通俗作家有幾個很角色,血淋淋的西村壽行,大藪春彥,但那都是上不了高雅檯面的。諾貝爾獎項政治因素極強。村上春樹的作品恰恰缺少這一點。他的作品雖然很暢銷,卻因時尚有餘,厚重不足,而且還難掩靡廢之瑕疵。照這麼陪跑下去,掌控諾貝爾文學獎的那些老頭子,總應該會被他打動吧?也許以後會有一個好一點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