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我是一個小書蟲

    楊朱哲學的精神四個字“一毛不拔”!(一毛不拔的成語也是來自楊朱)

    先秦道家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楊朱,透過“隱”來保全自己,第二階段是老子,透過“道”來保全自己,第三階段是莊子,不需要保全自己,“齊生死”。

    楊朱大約生活在墨子後,孟子前,他沒留傳下來著作,我們瞭解的楊朱都是透過《孟子》《韓非子》《呂氏春秋》《淮南子》等書。

    楊朱雖然沒有留下什麼著作,但是楊朱可是名揚天下,孟子說“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由此可見楊朱當時的影響力。

    楊朱的哲學思想概括起來就是“一毛不拔”。《孟子》“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韓非子》“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脛一毛”。可見孟子和韓非子都認為楊朱的哲學思想就是“一毛不拔”!

    楊朱的“一毛不拔”哲學思想,能夠大行天下,自然有他的道理,簡單的說就是不能靠犧牲個人利益,來實現所謂的集體利益。

    1 口子不能隨便開。

    剛開始是“一毛”,漸漸的可能是一條腿,一條命。“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差之毫釐,謬之千里”,量的積累可能會導致質的變化,“一毛”慢慢就變成了“一命”,明朝初年朱元璋“宦官不得干政”,慢慢宦官開始冒出來了,口子慢慢被撕開,以至於明朝的“閹禍”非常嚴重。

    2 個人利益,區域性利益很重要。

    整體利益固然大於個人利益,大於區域性利益,但是我們不能隨便犧牲個人利益,個人利益不能得到保護,由個人組成的集體利益就更談不上了,個人財產和自由神聖不可侵犯。

    蘇聯帝國的崩潰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打著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的幌子,肆無忌憚的侵佔個人利益,人類歷史這樣的悲劇有很多,值得我們深思!

    所以楊朱的“一毛不拔”,不應該被誤解楊朱很吝嗇,其實楊朱不但主張“不損一毫利天下”,還主張“悉天下奉一身而不取”(犧牲社會滿足個人,也不要)。

    在楊朱看來,社會和個人是對等的,社會和個人的利益都不能受到損害,那麼天下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這也是典型的道家思想,“不利而無不利”“不為而無不為”。

    先秦時代是中華思想文化的黃金時代,我們要學習,分析諸子百家的思想,不能片面理解他們的思想,比如楊朱的思想,在當今社會依然有借鑑意義。

  • 2 # 當年青山

    楊朱是先秦道家三巨頭之一。他寫的書,和個人資料基本都失傳了。具體的生卒年也不明瞭,但可以推測出他大概生活在戰國中早期,墨子(約前479~約前381年)之後,孟子(前371~前289年)之間的時代。因為墨子的文獻中從未提到他,而孟子的時代,他早已名滿天下。孟子說過:“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楊朱的哲學精神主要有兩點:

    一.“為我”(只考慮個人利益得失。)例如:《呂氏春秋》說:“陽生貴己”。

    這裡的“陽生”後來的學者研究證明,指的就是楊朱。“貴己”就是把自己的身體和性命看的很重;

    又如《孟子.盡心上》說:“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

    意思是楊朱主張“一切為自己”,假如拔下一根汗毛能有利天下,他都不肯做。墨子主張為別人,就是磨光頭髮,走到腳跛,只要對天下人有利,他都去做。”這也體現了道家和墨家的對立思想。一個太為自己考慮,一個太為別人考慮。

    二.“輕物重生”(輕視名和利,而惜命)例如:《韓非子》說:“今有人於此,義不入危城,不處軍族,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脛一毛...輕物重生之士也”

    意思是說假如有個人,堅決不進入危險的地帶,不參軍打仗,不願拿天下大利來換自己小腿上的一根汗毛....這是輕視名利,而重視生命的人。

    而後來學者研究證明,此文此句指的正是楊朱或者他的門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白眉毛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