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捕霧網
-
2 # 鳳月燁
能提出上述問題的,想必是長期被輕視的女兒吧。
其實作為父母的孩子,自己是否被重男輕女的區別對待,也許從父母的角度,或者從第三方客觀的角度來看,可能每一方都會有不同的答案。
從不同的角度綜合來講,大概會涉及到三種情況。
第一種是:父母確實重男輕女了,心裡面也意識到了,只是嘴上不承認而已。
這種情況就是女兒的角度了,如果這個角度和第三方觀察的客觀事實一致,那我勸你就不要溝通了,既然父母想如此對你,就是想方設法地輕視你,任何好處都不給你,各種責任都你承擔,那你只要保護好自己,不要讓自己成為沒有自我的伏弟魔,或是家庭利益的犧牲品就好了。如果在這個家裡真的感受不到溫暖,我勸你遠遠的離開,自我經濟獨立,充實自我、成長自我、強大自我。到那個時候,別人的輕視就無所謂了。
第二種是:父母確實重男輕女,但是心裡面並沒有意識到。那這種情況就需要溝通一下,透過有效的溝通,使父母意識到自己真的對女兒不公。具體的溝通方式, 要擺事實,不要講道理,要將感受,不要發脾氣,比如說,家裡的父母給男孩子買了什麼東西,但是沒有給你買,你把這個事實講出來,把自己覺得被輕視的感受講出來,把自己的小痛苦講出來,把自己對父母的需求講出來,把自己對公平的要求講出來,再看看父母的反饋。父母也有可能回答說這個東西你不需要,等等一些理由,理由不重要,重要的是取得雙方理解,達成諒解。
切記,不要急,心平氣和地溝通,脆弱的堅持要求,要慢慢來。
第三種是:父母並沒有重男輕女,只是女兒這樣以為。如果你問問親戚朋友等各種第三方,發現他們給你的答案,這種情況才是客觀事實,那麼孩子,你的看法是不是需要改變調整一下呢,多從父母的角度考慮一下吧,也許你會發現他們的無能為力和盡心盡力。
-
3 # Longsuixinyuan
你壓根不用談,因為父母根本不感覺自己重男輕女,他們會感覺對你已經足夠好了。如果你提出來,他們一定蒙圈“難道我們對你不好?我們都是一樣的呀,你個沒良心的死丫頭!”
我有個朋友,在家排名第三,上面倆個姐姐,底下一個弟弟。他們家重男輕女,為了生弟弟而生的她。
從小上面三個姐姐,基本都是讓位於弟弟的。有好吃的好玩的,都給弟弟。
他們家最明顯的重男輕女就是,女孩子全都初中畢業考中專,為的就是趕緊上班。弟弟供著上本科。而且考不上還復讀過。
她記得很清楚,她上學時,每個月是40塊錢生活費,弟弟是300。
她一直感覺父母重男輕女,有一次鼓起勇氣來說這事。可是她媽媽特別茫然地說“我們對你們差嗎?不一樣養大你們?我們對每個孩子都是一樣的疼!你們不也都上了學,也沒有虧待哪個呀?”
每次說起這事,父母都是一臉的公平待遇,他們認為自己已經非常公平了。比起那些扔了女孩子的,他們對女兒已經盡力了呀。說都說不清楚。
所以她現在也懶得說這事了。畢竟被養大了麼!
知足吧
-
4 # 花開了zxc
溝通啥?我也是這樣的家庭。我媽覺得對我很好了,我應該回報孃家。就是說,我媽的房子都給弟弟,然後到我家住,不然我就是自私,白養我了。
咋溝通?
回覆列表
這樣的父母是自私的,他們的觀念又來自迂腐的傳統禮教一一“簿沙是地,好賴是兒";“女兒是外姓人,是潑出去的水,是收不回來的”,這樣的父母自身本是貧苦出身,然而他們卻窮及所能,對兒子百般驕慣,不懂得溺子如殺子的道理,對待出嫁的女兒,則是有事朝前,無事靠後,做女兒的永不能忘父母的養育之恩,做女婿的就更不能忘岳父母的育妻之德,在與老人溝通的這件事上,女兒這一方一定要記著一個真理,你也有孩子,在贍養老人這個原則性問題上,你如何對待孩子的姥姥、姥爺,將來你的孩子就怎麼對你。所以說,溝通不重要,盡到了自己的孝心最重要。在此也奉勸那些即將步入老年的老腦筋,摒棄遺風陋習,應從自身做起。(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