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一般呈弧形彎曲的角狀,幾乎一半是中空的。每隻象牙平均重 6.75kg,長為 1.5~2.0m,但現代象牙由於生長時間短,一般長 60~70cm。象牙的根截面多呈圓形、近圓形、渾圓形,直徑隨品種、生長期和部位而異。一般生長期長的象牙橫截面直徑較大,同一根象牙從牙尖到牙根橫截面直徑逐漸變大。象牙的橫截面具有特徵的“Retzius"’紋理(勒茲紋理線),亦稱旋轉引擎紋理線,具體表現為由兩組呈十字交叉狀的紋理線以大於 115º或小於 65º角相交組成的菱形圖案。
象牙的橫截面還具有分層結構,即從象牙的中心到外表面具有分層現象,且分界線較清晰。各層厚度隨象牙品種、生長期和部位不同而異。一般象牙從外到內分為四層: I 層(最外層)為緻密狀或同心圓狀層,很薄,僅 0.5~3mm ; Ⅱ層(次外層)為粗勒茲線層,“Retzius”紋理線組成的斜十字交叉狀菱形圖案,紋理線夾角較大,可至 124º左右,紋理線間距較寬,為 1~2.5mm;Ⅲ層(次內層)為細勒茲線,紋理線夾角較Ⅱ層小,平均在 120º左右,紋理線間距很窄,為 0.1~0.5mm,Ⅳ層(內層)為緻密狀或空腔狀。象牙縱截面上呈現近於平行的波紋線。
(四)光學性質
1.顏色
象牙新鮮時呈白色、奶白色、瓷白色、淡玫瑰白色,偶見淺金黃色、白色、淡黃色、黃色、淺褐黃色。史前象牙常呈藍色,偶爾呈綠色。
2.光澤、透明度
具有美麗柔和的油脂光澤或蠟狀光澤,呈不透明至透明,多呈微透明至半透明。
3.光性
正交偏光鏡下無消光位。
4.折射率與雙折射率
折射率為 1.535~1.540,無雙折射率,點測法常為 1.540。
5.多色性
無多色性。
6.發光性
在長短波紫外線下發弱至強的藍白色至藍紫色熒光,X 射線照射下不發光。
(五) 力學性質
1.解理、斷口
無解理,斷口呈裂片狀、參差狀。
2.硬度
摩氏硬度為 2~3,能被方解石或銅針刻劃。
3.密度
1.70~2.00g/cm3,通常為 1.85g/cm3。
4.韌性
象牙的韌性極好。
(六) 顯微特徵
具 Retzius 紋理線。
(七) 其他
可溶性和熱效應 象牙短時間浸泡於酸中不會褪色,但可以被軟化,長時間用酸浸泡象牙可能被分解;象牙遇熱會收縮。
象牙一般呈弧形彎曲的角狀,幾乎一半是中空的。每隻象牙平均重 6.75kg,長為 1.5~2.0m,但現代象牙由於生長時間短,一般長 60~70cm。象牙的根截面多呈圓形、近圓形、渾圓形,直徑隨品種、生長期和部位而異。一般生長期長的象牙橫截面直徑較大,同一根象牙從牙尖到牙根橫截面直徑逐漸變大。象牙的橫截面具有特徵的“Retzius"’紋理(勒茲紋理線),亦稱旋轉引擎紋理線,具體表現為由兩組呈十字交叉狀的紋理線以大於 115º或小於 65º角相交組成的菱形圖案。
象牙的橫截面還具有分層結構,即從象牙的中心到外表面具有分層現象,且分界線較清晰。各層厚度隨象牙品種、生長期和部位不同而異。一般象牙從外到內分為四層: I 層(最外層)為緻密狀或同心圓狀層,很薄,僅 0.5~3mm ; Ⅱ層(次外層)為粗勒茲線層,“Retzius”紋理線組成的斜十字交叉狀菱形圖案,紋理線夾角較大,可至 124º左右,紋理線間距較寬,為 1~2.5mm;Ⅲ層(次內層)為細勒茲線,紋理線夾角較Ⅱ層小,平均在 120º左右,紋理線間距很窄,為 0.1~0.5mm,Ⅳ層(內層)為緻密狀或空腔狀。象牙縱截面上呈現近於平行的波紋線。
(四)光學性質
1.顏色
象牙新鮮時呈白色、奶白色、瓷白色、淡玫瑰白色,偶見淺金黃色、白色、淡黃色、黃色、淺褐黃色。史前象牙常呈藍色,偶爾呈綠色。
2.光澤、透明度
具有美麗柔和的油脂光澤或蠟狀光澤,呈不透明至透明,多呈微透明至半透明。
3.光性
正交偏光鏡下無消光位。
4.折射率與雙折射率
折射率為 1.535~1.540,無雙折射率,點測法常為 1.540。
5.多色性
無多色性。
6.發光性
在長短波紫外線下發弱至強的藍白色至藍紫色熒光,X 射線照射下不發光。
(五) 力學性質
1.解理、斷口
無解理,斷口呈裂片狀、參差狀。
2.硬度
摩氏硬度為 2~3,能被方解石或銅針刻劃。
3.密度
1.70~2.00g/cm3,通常為 1.85g/cm3。
4.韌性
象牙的韌性極好。
(六) 顯微特徵
具 Retzius 紋理線。
(七) 其他
可溶性和熱效應 象牙短時間浸泡於酸中不會褪色,但可以被軟化,長時間用酸浸泡象牙可能被分解;象牙遇熱會收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