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半杯

    在鄧世昌死後,光緒曾經發表過這樣的看法,在當時那麼悲慘的戰況之下,天下的人都感到悲傷併為這件事情哭泣,但是有了這位將軍,讓海軍還是存在著很強的威嚴。

    並且諡鄧世昌“壯節公”,李鴻章也為其表功。就連我們偉大的人民解放軍也將一艘戰艦命名為“世昌”艦,以示紀念。

    鄧世昌,人盡皆知的愛國英雄,作為在當時十分先進的“致遠”艦管帶,在海戰慘敗之時選擇率艦撞向敵方旗艦,如此忠烈之人卻被認為是一個悲劇英雄呢?

    在那樣一個年代,鄧世昌可以說一個十分先進的人了,鄧世昌自小聰明,在完成小學學業後,他的父親鄧煥莊發現如果以後想要讓兒子有出息的話,就不得不得學習英語,要知道在當時這是十分是人震驚的了。清朝,在朝廷還活在“天朝上國”的美夢裡的時候,已經有人發覺“蠻夷之語”在日後的日子裡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能了。而鄧世昌更是學得很快,很快就能與洋人老師對話,並能看懂英文書籍,這在今天仍是很不可思議的。

    一個如此年輕的有識之士,卻在一場讓中國喪失近代制海權的至關重要的海戰中犧牲了,還是以一種十分慘烈的方式:在彈盡糧絕後,駕駛艦船撞向敵方主力,卻中途被擊沉。這裡還有一個小故事在魚雷擊中“致遠”艦後,200多名官兵大部分都捐軀海底,而鄧世昌的隨身侍從拋給他救生圈,他卻執意要隨船為國捐軀,他的愛犬“太陽”也十分通人性,飛速游來咬住衣領,想要救主人的姓名,鄧世昌看見自己的部下都先後犧牲,他也就狠下心來,和愛犬一起獻身在了祖國的碧波里。

  • 2 # 深海沉鉤

    菲里奧·諾頓·馬吉芬(Philo Norton McGiffin,1860年12月12日/13日-1897年2月11日),美國海軍軍官,後來越洋至大清帝國為軍事顧問。1877年從美國海軍學院畢業,1885年來華,成為北洋水師教官,幫助訓練海軍軍官和參與海軍建設;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同年9月他作為鎮遠艦幫辦參與了黃海海戰並因此負傷。甲午戰爭結束後,1895年他返回美國,戰爭遺留的傷痛一直困擾馬吉芬,他的頭部受到重創,非常痛苦。美國社會輿論和當時的西方輿論一樣,分辨不太清甲午戰爭爆發的原委,只看到了最後的結果,因此馬吉芬在美國報刊上撰文並各處演講,將他所親見親歷的北洋海軍的戰鬥情況介紹給大眾,但被輿論當作了瘋子、狂人,認為是他頭部的戰傷使得他精神錯亂。

    1897年2月11日,他在紐約的醫院自殺,這一天正是北洋海軍水師提督丁汝昌兩年前自殺的日子。馬吉芬自殺時,留下了“主啊,請你不要小看我”的臨終懺悔詞,穿著一身北洋海軍軍服,盛殮在鋪蓋著黃龍旗的棺柩中下葬!

    馬吉芬的墓誌銘:“以此紀念一位深愛著自己祖國,卻把生命奉獻給另一面國旗的勇士”。“This tablet is erected in memory of a Brave Man who loved his own but gave his life for an alien flag.”

    “但說到最英勇的船,還是得數鄧管帶統領的‘致遠’號,她當時正支援‘來遠’艦,這時一發炮彈或魚雷擊中了其水線以下——沒有人確切知道——但她立即傾斜了。鄧看到自己的船快不行了,決心衝撞一艘敵人的大艦,與其同歸於盡。敵人發現了他的企圖,便立即向他傾斜了大量的炮彈,於是傾斜更加嚴重了。她在即將撞上目標的一刻翻沉了,船首首先下沉,不久後全船盡沒。只有七名船員最終得救。

    “奇怪的是如果沒有他養的那條狗的話,鄧管帶原本是能夠得救的。那是一條兇猛的大狗——有時候連它的主人都無法駕馭。軍艦沉沒的時候,鄧管帶抓住了一片船板,漂浮在海面上,這時他的狗遊向他,撲在他的背上,扼住了他的喉嚨,迫使他鬆開了手,於是連人帶狗一同淹死。七名倖存者目睹了這幕慘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些老師經常讓學生買各種資料,並且有指定的書店,不是指定的書店買的還不行,這種做法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