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87年入伍

    我個人觀點如下:美國透過控制伊朗石油出口最終目的是,透過經濟出口控制伊朗經濟,從而把伊朗經濟搞弱百姓生活質量下滑,使伊朗內部分裂從而搞顛覆伊朗活動,打亂瓦解伊朗穩定基礎,選擇時機成功顛覆伊朗政權,透過各種手段控制、掌控石油......獲取達到美國最大利益化!

  • 2 # 送風雲生

    美國現在最想要的是什麼?是保持世界第一。只有在世界第一,才有霸權的基礎。美軍事是第一,但對稱霸的作用大不如前,敘利亞,阿富汗,伊拉克等戰爭沒佔到便宜,還損失慘重,諸多後遺症長期存在,還嚴重拖累美國經濟。打不起戰爭了,伊朗的情況就是證明。

    打貿易戰,就是利用還存在的優勢減少進口,增加出口,保持美國的第一地位。但這種情況的基礎不牢,也不會持續多久,主要是美中國產品成本高,而國外產品質優價廉。試想美國的產品優質廉價,還用打貿易戰嗎?

    打擊伊朗石油出口,即打擊了這敵對國經濟,也可以提高控制石油價格,這樣國際商品的價格必提高,進口到美國的產品必然減少,促使美國自產,起到了比打貿易戰更好的效果。由於石油價高,也是沙特一些盟友國家最希望的。

    但同時要知道,需石油的有歐盟,東歐,印度,東南亞,中國,日本這些出口產品國家和地區,也是對他們的打擊。這其中有美盟友,但美國要第一,盟友也得忍受。這使上述國家和地區結成了某種成度上石油需求的同盟。當然這使俄羅斯石油價提高受益。這就是為什麼,在美軍事圍攻伊朗之時,突然訪問俄羅斯,因對俄有利,有利就有共同語言。而俄羅斯不是世界產品主要出口國,經濟比美差距太大,不會太大影響美國第一地位。

    這就是美國的石油戰略構想,但各國都需石油,伊朗石油還在繼續出口。走與建世界命運共同體相違背的路,等待的只能失望與失敗。

  • 3 # 商務新觀察

    美國製裁伊朗的石油出口,並宣稱一定要將伊朗石油出口收入降至為零,美國這一招確實挺狠的,可謂“打蛇打七寸”的要害之處。因為伊朗是歐佩克主要產油國和出口國之一,石油及天然氣是伊朗的經濟支柱產業。打擊石油出口就是抓住了對方的“軟肋”,其目的是惡化對方的財政,讓伊朗向美國妥協。

    面對伊朗這個中東地區的大國,美國既然不能像對伊拉克、敘利亞及利比亞等國家那樣發動戰爭來解決問題,那麼選擇經濟制裁及外交孤立的手段或將是代價最先的,也是最有效的。

    比如說,2018年5月8日之前,伊朗石油出口量達250萬桶/每日,而現在伊朗的石油出口已下降至不到25萬桶。而且基本都是一些小型油輪偷運,大規模的大型油輪已不可能透過霍爾木滋海峽這條海上石油運輸要道。

    去年以來,美國封鎖霍爾木滋海峽就是控制海上石油運輸通道的咽喉要道,同時又取消對8個國家和地區的制裁豁免,想方設法遏制伊朗的財政收入,進一步惡化其經濟,逼迫伊朗在內外交困之下回到與美國的談判桌上進行就伊核問題進行重新談,最終簽署一份新的協議。

    伊核協議是伊朗與伊核問題相關六國(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法國、德國)於2015年7月15日達成的一份受到國際社會廣泛歡迎的協議,當年7月20日獲得聯合國安理會的表決一致認可並形成了第2231號決議。但特朗普上臺後,於2018年5月8日宣佈退出該協議,並同時宣佈將對伊朗實施史上最嚴厲制裁。隨後,美伊雙方陷入了長期的“口水戰”中,局勢也不斷升級,造成了重大的地緣政治風險。

    總之,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問題全面協議並啟動制裁,是全然不顧國際社會的反對,更以美國國內法取代聯合國安理會的相關決議,嚴重違反國際法。這是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的霸道行徑,包括欠聯合國預算會費和各項攤款合計超過10.5億美元,都是“公器私用”的典型。美國並不是交不起,而是要挾聯合國達成自己的目的才會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杜甫評價李白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