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gc衛風氓
-
2 # 鬼谷先一
說到底是資源與目標不匹配,目標太大,資源太少,所以處處掣肘,想靠閃擊戰一舉擊垮對手,但是一旦對手沒有垮掉,從最初的打擊中緩過來,戰爭陷入持續作戰,德國資源不足的缺點立即暴露,德國的失敗就是邏輯的必然。
-
3 # 不正經的軍棍
打不過,一己之力對抗世界,貌似挺難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所以叫世界大戰,就是因為參戰的國家太多了,戰火蔓延的地方太多了。而元兇就三個,德國日本義大利。這幾個國家都是一己之力對抗世界,打輸了,正常。
美國、英國、蘇聯,沒有一個弱的
德軍看上去很強大,但是和英美蘇等國家比起來,還是一般般,很多德棍都迷信“德國無比強大,德軍戰無不勝,德軍武器先進,德國國力強盛,德軍指揮官都是天才”。這是不假,但是,德國真沒到能打贏全世界的地步呢。
德國的工業水平其實很一般,德國一戰後發展迅速,但是他終究不是什麼太強的國家。很多人被閃電戰的鋒芒迷住了雙眼,認為德國世界第一,而貶低蘇聯和英國。在這些人眼中,蘇聯是靠英美幫助和寒冬打贏的,英國是靠英吉利海峽才能固守的。這些人眼中,英國蘇聯一無是處。
我們萬萬不能否認,英國蘇聯都是非常強大的。很多人是透過蘇軍前期的潰敗和英國兵敗東南亞斷定,這兩個國家就是廢雞。其實不然,這兩個國家,沒有一個比德國弱的,單挑的話,德軍也沒有必勝的把握。
英國,老牌資本主義強國,多年的海上霸主,殖民地遍佈世界。這樣一個國家會弱麼?根本不會。光一個敦刻爾克撤退,幾天撤走幾十萬人,這樣的水平,德軍就算把鍋砸了造船也達不到的。這叫啥?底蘊!人家英國就是底子厚。
蘇聯更是強國,初期的失利就不算什麼。莫斯科保衛戰扳回一城,斯大林格勒轉變態勢,庫爾斯克徹底扭轉。而1944年的10次突擊,徹底把德華人趕出了蘇聯。
一個庫爾斯克戰役,蘇軍五千多輛坦克參戰,而德軍只有2900輛。德軍再怎麼玩,也玩不轉,畢竟數量在那裡擺著呢。而且在擊潰中央集團軍群的時候,蘇軍7000架飛機的戰鬥,這底蘊是非常雄厚的。
很多人認為,蘇聯是靠人海,靠坦克數量堆出來的勝利,而且斷定蘇聯水平不行。甚至我上個月看到一個月言論是“蘇聯國力和德國沒法比”,這就是無腦吹了。蘇聯是人多坦克多,人家就多了,怎麼,不行麼?
坦克多,就是實力的體現。蘇軍光T34坦克就生產了六萬五千輛,而德軍所有坦克加起來就三萬輛,而被誇的神乎其神不可戰勝的虎式坦克,一共就生產了1800輛。這國力對比是非常明顯的,德國也是工業強國,但是蘇聯更強,潛力更大。
德軍打敗波蘭、挪威、比利時、荷蘭等國,這是實力碾壓,而看到了德華人的鋒芒,法華人直接就嚇尿了。法國如果換成斯大林或者丘吉爾一類的鐵血領袖,法國萬萬不至於一敗塗地。
而德國的戰敗,就是國力不行,英美蘇,沒有一個比他差的,那就更別提他同時對抗這幾個國家了,戰敗,不可避免。
-
4 # 又來啦230
二戰前,德意商定,德國進攻歐洲,義大利拿下非洲,分進合擊。哪知看似應摧枯拉朽的非洲讓意軍吃盡苦頭,墨索里尼不得已向希特勒求援,隆美爾馳援非洲,成就他“沙漠之狐”的美譽。也把德國拖進非洲大沙漠拉據戰。
戰前張伯倫奉行綏靖政策,放任希特勒合併奧地利吞併波蘭,直到德軍實施巜海獅計劃》進攻英國,邱吉爾得以上臺,英國放棄中立,對德宣戰。
德國是內陸國家,海軍本就不太強大,而英國十九世紀便以海軍稱霸全,二十世紀雖家道中落,自保還是有餘,《海獅計劃》開始之初,雙方在倫敦上空的較量並沒有讓戈林佔到多少便宜。之前入侵蘇聯投入大量兵力,廣闊的東部戰場雙方膠著,希特勒再已無遐西顧。
回覆列表
無論一戰還是二戰,德國始終處於被包圍的窘境。所以德國的戰略一定是打破這個包圍圈,開闢北非戰場也是出於這個目的。蘇德戰場那是因為希特勒再不動手,斯大林就要來捅他菊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