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又為什麼在國家高層崇尚黃老的氛圍下,能逐漸積累出後來足夠的儒學土壤?
4
回覆列表
  • 1 # 青年史學家

    西漢初推行黃老無為而治,實際上只是鑑於秦朝暴政,二世速亡的歷史教訓,而採取的糾偏性質的變革。當然,西漢初統治者並不會天真到真的認為什麼都不做,就是無為而治,解決此問題的關鍵,其實在於如何理解“無為而治”,如何真正的認識黃老學派與黃老思想。

    以劉邦為核心的西漢初統治集團絕大多數人都出身於社會的下層,他們對秦朝的暴政,對人民翻天覆地的偉大力量,具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因此,他們執掌政權後,雖然國家制度大體沿襲秦制,但統治方式必然要改弦更張。

    秦末農民起義及後來的楚漢戰爭,雖歷時較短,但對社會的破壞,非常嚴重。國力凋敝,民生困苦。皇帝尚且湊不夠四匹大小毛色的馬拉車,丞相以下或乘牛車。在這樣近乎一窮二白的環境中,休養生息是當務之急。如再象秦朝那樣濫用民力,橫徵暴斂,虐待民眾,則覆車之危,指日可待。

    不過,我們以往對無為而治的誤解,實際上是受了傳世文獻有關的記載影響所致。這一誤解的根源,在於《史記》《漢書》的《曹參傳》所記載的西漢初大力推行黃老無為而治的曹參的有關事蹟。

    《史記》《漢書》的《曹參傳》所記載的曹參種種事蹟,以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就是毫無作為。

    活脫脫的就是啥都不做的形象!但這只是黃老思想的表象。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經法》、《十六經》、《稱》、《道原》四部文獻,合稱為《黃帝四經》。

    從《黃帝四經》有關論述來看,西漢初的黃老思想應是在《老子》思想基礎上,關注政治、社會,進而形成的一種思想體系。它關注的是國家的禍福、成敗、得失、興亡,對此,帛書作者認為,這些現象都是按照內在的規律和邏輯產生、發展、變化的,

    既不能透過宗法倫理道德,也不能透過人類的理性的自覺來加以解決,唯一可以依靠的是力量、智慧的較量與鬥爭。而刑德並用是其中的一項重要手段。它主張清靜無為,相對於秦代嚴刑酷法而言是一種根本的轉變。但就其實質而言,依然秉持的是法治立場。它糾正、改變是秦對法治的毫無節制的濫用。

    本質而言,黃老思想是一種法家思想,它不主張依靠道德說教、宗法情誼、理性的自覺等方式來保持國家、社會秩序,而是認為只有法律、吏治、強力才是鞏固統治、維持秩序的可靠手段。

    因此,西漢初統治者與黃老思想一拍即合,黃老思想成為西漢前期的統治思想。

  • 2 # 閒看秋風999

    因為劉邦漢興,接秦之敝,諸侯並起,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天下既定,民亡蓋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

    所以,劉邦立刻採取措施:約法省禁,輕田租,什五而稅一,量吏祿,度官用,以賦予民。而山川園池市肆租稅之入,自天子以至封君湯沐邑,皆各為私奉養,不領於天子之經費。

    漢初,由於秦朝的苛政和連年戰爭,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統治者需要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局面,使人民得以休養生息,恢復和發展生產,以鞏固剛剛建立的封建政權。

    這時,劉邦要陸賈總結秦亡的教訓,作為借鑑。陸賈根據黃老思想,結合當時的社會情況,提出“事逾煩,天下逾亂;法逾滋,而奸逾熾”。

    所以,“道大於無為”。所以,黃老思想在這個時候受到政治社會的重視,從皇帝到丞相無不尊崇。

    這時政治社會側重於黃老的清靜無為,與民休息,垂拱而治。其重點在於從統治術的角度來利用黃老學說。

    這樣:文帝、竇太后“好黃帝、老子言,景帝及諸竇皆讀《老子》,尊其術”。無為而治的思想,反映在立法指導思想上是“輕徭薄賦”、“約法省刑”。劉邦時就開始增減賦稅,規定田租十五而稅一。

    儘管劉邦本人對學術一竅不通,但“約法省禁”舉措所蘊含的清靜簡約指導思想,可視為西漢前期的“黃老之治”的先聲。

    黃老之道,說白了就是如何解決吃飯問題,肚子問題;而後來的儒家思想是解決思想問題,腦子問題。吃飽飯了,就要進行思想教育、思想控制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問男生生日他不肯告訴我是為什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