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霧中悟
-
2 # 光的影子ty
別扯那些虛的(什麼民主、制度、人種),直接說乾貨。
1.自身的實力,2.外部援助,3.所處環境
1.自身實力
兩國雖是戰敗國,但在戰前都是工業大國,技術、人才都還在。就好比,一個牛逼的醫生,就算一把火把他家燒了,他仍然有賺錢的能力,重新積累財富,也不過時間問題。
2.外部援助
德國是東西方陣營對抗的前線,如果垮了,其他國家也受影響,所以得到美國大量的援助。
日本也一樣,起著遏制中蘇的作用,借北韓戰爭和越南戰爭,成為美國的前線生產基地。
打個比方,只有把狗餵飽了,他才有力氣看家護院不是?
3.所處環境
這兩國都是戰敗國,國家命運和安全都是戰勝國(美國)說了算,用不著他們管,也輪不到他們管,所以可以把所有資源都用來發展經濟,軍事、安全上的事就放手了,這樣發展經濟當然成功。
其實,論人均,美日德法英都差不多,只是除了美國外,日德人口更多,顯得GDP總量更多而已。
-
3 # 小白老師
1、美國的大力扶植。西德是得益於馬歇爾計劃,日本是北韓戰爭成為美軍的後勤基地。
2、重視教育和科學研究。
-
4 # 這些歷史要讀
戰爭摧毀的只不過是德國和日本的城市和街道,但是戰前所積累的民族基礎並沒有摧毀。
首先,不得不說德國和日本都是優秀的民族。德國和日本之所以能發動二戰,而且給世界造成如此巨大的破壞,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就是,他們在戰前就已經發展成為世界強國。
當年,德國與美國一起,引領了第二次工業革命。隨後,在鐵血宰相脾斯麥的帶領下,德國快速完成統一,德意志戰車的齒輪開始滾滾轉動。而日本自明治維新後,就快速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並趕上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因此,德日兩國在戰前就已經打下了紮實的民族基礎,具備在廢墟中重新崛起的條件和能力。
當然,光靠民族基礎是不夠的。畢竟德日兩國在二戰中遭到的破壞實在太大了。不過,德日很走運,戰敗後又趕上了冷戰。為了抗衡蘇聯,財大氣粗的美國開始不斷扶持西德和日本。
美國的馬歇爾計劃,讓西歐得以快速恢復,西德正是這樣恢復過來的。日本也是,美國不僅免除了他們的戰爭賠款,為了抗衡中蘇,還進一步儲存和扶持日本的工業機構(這些機構基本上都是二戰期間的戰爭機構,比如三菱)
加上戰後兩國在和平框架下,放棄了軍國主義,而是重視經濟、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和發展,透過經濟的騰飛和人民素質的提升,再次實現國家振興。
於是,戰前積累下來的民族基礎得以迸發,兩國都在20世紀後期爆發出驚人的經濟和科技潛能。成為當今世界上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
-
5 # 劉權林
有自身的原因,日德兩國有很深的工業基礎,積累了大量的工業人才,雖然被摧毀了,但只要有錢有人,就能很快恢復,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有人才就有了根本。
英國在二戰前就已經開始去工業化了,重點行業是高階製造業和金融了,金融賺錢啊。法國追求獨立自主,所以即要發展農業,也要發展工業,但西德、法國、英華人口都才6000多萬(德國合併後人口8000多萬),日本人口過億,所以日德的工業人口是超過英法的。
外部原因就是馬歇爾計劃,也就是美國給錢提供援助,有錢了想做什麼都容易,而且美國開放了市場,也就是德國市場的產品不愁賣,美華人口3億,足以充分消化掉德國的產品。
因為北韓戰爭和越南戰爭,美國大批軍需訂單都交給了日本,這樣日本的企業就賺到錢了,就業也解決了,還有一大批受過教育的高素質勞動力,而且是清朝的賠款的大部分都被日本投入教育了。
回覆列表
日本和德國所以能快速崛起大概是得益於“大亂達到大治”的效應。得益於不受傳統體制的影響和制約、得益於能吸收先進的國家制度體系和科學的發展理念,加之對原有民族優良傳統的傳承,所以能使之快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