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玄妙道

    聖人有情不:聖人有沒有情感?聖人指誰,孔子眼裡的聖人大約是周公;莊子眼裡的聖人肯定不是孔子,而是理想人格,在《莊子》中,特別是外篇和雜篇,作者常常拿孔子來做例子,而“孔子”是一個象徵符號,一個有學問有見識的人,但還沒有造就理想人格;魏晉時候一般讀書人眼裡的聖人大概是孔子,不是老莊。但現在他們討論的聖人,是指孔子還是理想人格就不知道了。但他們討論的是玄學,這次討論的題目來自《莊子》。《莊子·德充符》:“惠子謂莊子曰:‘人故無情乎?’莊子曰:‘然。’惠子曰:‘人而無情,何以謂之人?’莊子曰:‘道與之貌,天與之形,惡得不謂之人?’惠子曰:‘既謂之人,惡得無情?’莊子曰:‘是非吾所謂情也。吾所謂無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莊子的觀點是“聖人無情”,意思是說,聖人不會妄情,而是順應秉性,不會因為外界事物而傷害他的本性。所以王弼解釋說:“聖人之情,應物而無累於物者也。”

    但是問題並沒有這麼簡單,道家對此還有其他論述,而且一針見血,譬如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聖人和天地一樣冷酷無情,由此,玄學家何晏進而指出,聖人無喜怒哀樂之情。所以後來的理學家為了圓融這種說法,就解釋說:聖人的精神境界是和天地一樣的廣大,對於他來說,現實世界沒有主觀和客觀的分別,所以聖人沒有專為他自身的利益而引起的感情,他的感情特點是無私。這裡的無情,又解釋為“無私”。還有理論家覺得還可以修正,又提出聖人的感情處於有情與無情之間。

  • 2 # 智圓行方1230

    原文:

    惠子謂莊子曰:“人故無情乎?”

    莊子曰:“然。”

    惠子曰:“人而無情,何以謂之人?”

    莊子曰:“道與之貌,天與之形,惡得不謂之人?”

    惠子曰:“既謂之人,惡得無情?”

    莊子曰:“是非,吾所謂情也。吾所謂無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

    莊子曰:“道與之貌,天與之形,無以好惡內傷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勞乎子之精,倚樹而吟,據槁梧而瞑。天選子之形,子以堅白鳴!”

    這段文字我自己的解讀和心得體會:人本來就是無情的,就算一個人感情單薄,但是上天給了他人的樣貌,他就是人。不能因為一個人有情或者無情就覺得他不是人或者是個人。我非常贊同莊子的一句話,人感情太深,就會傷到自己。人之所以會覺得痛苦,就是感情太豐富了。麻木一點,就沒那麼容易受傷。這本書的作者給了一個觀點,與其害怕受傷而放棄感情,不如學習開導自己情緒的方法,及時化解負面情緒。

    我本人是很贊成莊子的這句話的,人有了感情就會容易受傷。受傷多半是因為感情豐富。如果感情少一點,那也不會受傷。而且我覺得莊子所說的聖人無情中的聖人,肯定不是膽小鬼。而是因為看透了感情,看透了生死,看透了道,所以無情。聖人之所以無情,不是因為他真的無情,而是因為在他眼裡一切都是道,沒什麼可以有情的。人和花草樹木沒什麼不同。離開和擁有沒有本質區別,生於死也沒什麼不同。夏天和冬天也是一樣的。所以才無情。聖人之所以能夠達到無情的境界,是因為看透了道,順應天道。一般人之所以無情,是因為膽小怕事,怕受傷害。

    我就是那種一般人的無情狀態。說白了就是慫。

    我個人覺得莊子的觀點非常夢幻。浪漫。讀莊子經常能獲得很多新的觀點,讓我覺得又學習到了新的知識。我會覺得原來不止我這麼想。我對於感情豐富受傷重這句話是深有體會。可以學習莊子身上的一點無情的精神,看的透徹一點,別那麼重感情。稍微放下一點,就能獲得自在了。至於想要成為莊子眼中的那種真正的逍遙遊,不依靠任何外物,逍遙生活,那種境界我覺得只能追求。很難達到。意境很美,實現很難。

  • 3 # 寫作夢想家

    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那看待事物的角度就不同了。

    不會再有太多的兒女情長,悲歡離合,更多的是看透事物本質的冷靜。

    如同我們看螞蟻一樣,看它們忙忙碌碌,不會再有跟它們一樣的情感,只是觀察他們,興致來了,指點撥弄一下!

    聖人不是人!

  • 4 # 梓桐KK09110628

    聖人無情並不是喪失感情的絕情絕義,只是看透了感情、生死、看透了本質與道,在他眼裡一切都是道法,生死沒有什麼本質區別,人和大自然的一切沒有什麼不同,所以榮辱不驚,淡看世間,豁達大度,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對世事看的透徹。所以表現的讓人覺得無情

  • 5 # 鍾昊雋

    莊子曰:“是非,吾所謂情也。吾所謂無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莊子說得聖人,是合乎自然的人;莊子所謂的無情,是沒有好惡的執著。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一個人能夠安於當下的境遇,不得意忘形,也不失意喪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種狀態就接近莊子的意思了

  • 6 # 守雨於潤

    萬事萬物皆是道的載體與具體體現,古往今來所有的歷史都是重複迴圈的,天沒有變,地沒有變,人沒有變。但一定有一些變化在影響推動著前進。天沒變成一個思想,地沒變成你不準,人也沒有離開天地。都說天道無情,不如反問一句天道要有情,將會是什麼樣的歷史。 從人的角度來猜測天有人的情感,他會公正的給每一個人機會嗎?他會插手一件在未來是對的,在現在是錯的判斷嗎?如果天道有情一切的一切都不過是他的奴隸,人將喪失:自主,判斷,選擇。而人喪失這三個是不能稱為人。而人能稱呼為人是天道不主宰無情的表現。而天道是有大情的,為化萬物無情的接受一切。

  • 7 # 清月山河

    聖人指道德境界高於普通人的人。聖人也是有情有義之人,不是說聖人不食人間煙火俗話說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山。聖人歲身處繁蕪叢雜的世俗社會之中,仍然能夠保持高尚的品德和操守,他們對於情感的追求更加熾熱和純淨,我們的社會文化是人情社會文化,箇中牽連許多,有的人就在這複雜的人際關係中讓自己的劣根性得以滋長,而聖人則愛憎分明,站理不站情,所以會給你比較不近情理的感覺。聖人是高道德的象徵,他們理性文明有原則!

  • 8 # 清御先生

    有一句話,汝非聖人,但有七情。意思就是我們不是聖人,是有七情六慾的,如果都沒有七情六慾,那豈不是人人都成聖人了? 聖人之所以稱為聖人,肯定是超凡入聖,已經擺脫凡人的領域,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在思維,境界,格局上都不一樣。所謂聖人無情,在聖人的領域,那個高度不應該說無情,"只是對待事物的看法,做法不一樣,不被凡人理解,而凡人就覺得這樣是無情,但我們"只是從凡人的角度看到的。所以聖人無情,不是無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冬季,怎樣才能更有效地曬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