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是李誠意
-
2 # 青眸巷
那時候都是二八的大車子,我老爸上班天天騎的,不知道怎麼說起要教我騎車,只記得老爸在後面緊緊跟隨的樣子。
那時候是在到場裡,就是農村曬糧食的地方,寬敞,老爸生怕我摔跤了,一直跟在後面跑,難以想象他現在已經年老跑不動了,時光原來走的那麼快,很快都變成記憶裡的事了。
轉了幾圈就學會了,很多人都是自己騎會的,摔兩跤就好了,我一直沒有摔跤過。
-
3 # 丁迷有悟
我學腳踏車(腳踏車)屬於笨人級別,我給大家講講笨人是如何學騎車的。
我的童年是在70年代的農村,那時的腳踏車都是笨重的28型,也不見得家家有。
記得與我同齡的孩子,有的小學三年級就學會騎車了,只不過因為個子小,只能將右腳從大梁下面的三角區掏過去,兩隻腳一前一後一上一下的蹬著向前走,我們把這種騎法叫“掏著騎”,是小孩子專屬騎法。
我小時候生得瘦小,同齡孩子學騎車時,我還沒有腳踏車高,細軟的胳膊根本沒有力氣,推著車走都費勁。
等到五年級的時候我才開始學“掏著騎”,那時候學騎車這些事根本不需要大人們操心,只要把自家的腳踏車推出來,自然就有一群小夥伴陪你一起練。
學的時候,會有兩個小夥伴在後面使勁地把著後座,幫著把握平衡。
小夥伴們看你熟練一些了,就會悄悄地鬆開手。一發現後面悄無聲悉,我便一下子驚慌失措,順手就摔在一邊。
不知摔了多少跤,我最多時也只能保持騎幾十米不摔倒,因此得了個雅號叫“摔跤大王”。
等到上了初中後,個子稍高一些了,同學們都學會了屁股坐在座上騎,我也不好意思再“掏著騎”。
在我和小夥伴們千辛萬苦的努力下,我也總算能騎到座上了。可上下車時只學會從前面繞過大梁上下,從後面上下時,右腿總是繞不過車座,每次都會將自已拌倒,索興只從前面上下。
可這樣的騎法,一遇上緊急情況,根本來不及下,因為太笨也不會叉著,所以“摔跤大王”的帽子一直保留下來。
直到上高中,要騎幾十裡崎嶇不平的土路,每每會將車騎入又深又陡的車轍裡,或上陡坡時蹬不動了,然後就有準備地摔倒,才能下得車來。那時,上一回學,不摔個二三跤根本去不了學校。
好在上班後有了26型空梁車,上下車方便多了,只是摔跤的習慣還在。每遇對面來人,想躲卻躲不開,反而在自已“唉、唉、唉”的叫聲裡直衝著對方騎上去,摔跤總是不可避免。
再後來,家裡有了汽車。我說:我也學開車吧。這個想法剛一說出,立即被老公堅決否了。
老公說:你腳踏車都騎不明白,還想學開車?省省吧,你開車,我會得心臟病!
你說,我幹別的也不笨呀,為啥單騎車就這笨呢?
回覆列表
當然記得,而且印象還相當深刻,一直深藏於腦海。
因為從小是在姑姑家長大的, 姑姑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我年齡最小。記得最開始學腳踏車時才6歲,當時表哥有一輛腳踏車也就是腳踏車,29寸的鳳凰牌,經常帶著我到處遛達。看到他會騎我很羨慕,就纏著他教我學騎車。我記得很清楚,當時是在離家不太遠的小樹林裡學的,一條小路從樹林中間穿過,平時我們也常在那裡玩。
因為車比我高多了,學車時表哥在後面扶著車後座,我把一隻腳從三角架下穿過去踩在踏腳板上,雙手扶著車頭慢慢往前踩。開始學騎時都很順利,後來表哥就放手讓我一個人試著自己騎,一下子就衝到旁邊的樹林裡摔在地上,不過沒什麼事,拍拍身上的塵土接著繼續練,當天自己就能騎了雖然會有些歪歪扭扭的,反正高興壞了。
這就是我學腳踏車時的自己,長大以後總是時不時之需回憶起小時候的事,很美好,那是一段最無憂無慮的童年。我常在想,人在長大以後能記得起多小時候的事?我最多隻記得到五六歲的一些模糊片斷,再多的也想不起來了,很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