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記者倪好
-
2 # 過期大還丹
長平之戰是秦趙之間的一次生死較量,趙國完敗,被秦軍坑殺精銳約45萬,元氣大傷。長平之戰時,五國袖手旁觀,秦連橫之勢成功,什麼原因呢,下面談一下我個人的理解:
戰前形式利於連橫長平之戰前,秦國固然在東征西討,重點打擊鄰近的韓、魏、楚三國。趙國也沒閒著,趁各國遭受秦國進攻時,趁火打劫,從中漁利,一直都沒有消停,簡直就是秦國的助攻手。看看趙國趁機都幹了哪些國家:滅中山,攻韓、擊齊,伐魏。此時的趙國擴地千里,已經成為唯一可以和秦國單獨對抗的國家。但是呢,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也正是因為趙國的趁火打劫行為,加深了它與其餘五國的矛盾,使得長平之戰時合縱難成,連橫受益,最終倒了血黴。
南韓:可以說正是南韓引發了長平之戰,公元前262年,秦國進攻南韓,南韓直接被打殘,韓王本來已經願意獻出上黨求和,但上黨太守馮亭不願降秦,謀劃將上黨獻給趙國。馮亭獻地意在迫趙參戰,禍水東引,但是趙國也有不得不接收的理由,於是長平之戰爆發,可見,此時的南韓根本有心無力,自保還來不及呢。
魏國:雖然魏國有信陵君這樣堅定的合縱人物,但是呢,1)齊楚攻魏的時候,秦國曾發兵相救,秦對魏有恩;2)趙國屢屢乘火打劫,兩國關係惡化;3)秦國積極拉攏魏國,把南韓的垣雍割給魏國;4)魏若救趙不成,魏國可能會成為秦的下一個目標。綜合衡量,魏王也就沒有聽從信陵君之言,袖手旁觀。
楚國:楚國雖有救趙合縱之意, 但距趙較遠, 見魏不願救趙, 也只能坐觀其變了。
燕齊:燕齊兩國互毆不斷,實力日衰;另外,燕齊兩國都與趙國矛盾很深,兩國也不願救,甚至齊國連糧草都不願提供給趙國,可見積怨之深;燕齊兩國距離秦國較遠,沒有直面秦國威脅,因此眼皮子也比較淺,不肯合縱。
趙國外交失策長平之戰初戰不利時,趙王首鼠兩端,竟然聽從樓昌的建議,派鄭朱入秦國講和,結果被秦國擺了一道,秦王將鄭朱來秦的事大加宣揚,各國以為趙國已向秦國求和,因此也不敢救趙。
總之,長平之戰,由於趙國之前的趁火打劫行為以及戰時的失策外交, 再加上秦國的連橫之策,其他國家既怕秦趙媾和, 危及自己,又怕秦國因救趙而轉攻自身,,終於坐壁上觀,幻想著秦趙兩國能夠兩敗俱傷,皆大歡喜。
回覆列表
廁讀君來回答這個問題。如果說秦國是虎狼,趙國也不是省油的燈。
六國希望這倆國家最好同歸於盡,然等到秦趙元氣大傷,它們一哄而上分屍二國,搶點殘羹剩飯。
趙國平常得罪了不少人,遠的不說,我們從長平之戰前40年算起
趙國主動攻擊史公元前300 攻中山
公元前299 攻中山
公元前296 滅中山
公元前290 與齊擊韓
公元前284 合縱擊齊
公元前281 伐魏
公元前276 伐魏
公元前275 拔魏防陵、安陽
公元前274 攻齊,取昌城
公元前274 伐韓
公元前271 攻齊,至平邑
公元前262 長平之戰
然後趙國就一直被秦國摟著打,直到長平之戰。
可以看出,趙國一直以小霸自居,整天跟韓、魏、齊互毆,幾乎就沒消停過,這樣的國家,沒人會因為感情或者道義去救它。大家都希望秦趙打得越慘越好,打倒了秦國喝酒慶祝,打倒了趙國吃肉慶祝,秦趙同歸於盡,大家一塊分金銀。
後來因為趙國被打殘,眼看秦國要吞併趙國,提前統一六國,信陵君才竊符救趙。信陵君不是講道義,而是為了自救啊,趙國被滅,下一個就是魏國了。
關注廁讀大歷史,每天分享歷史知識,品味歷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