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文藏

    奕劻(一八三八~一九一七),鑲藍旗人,愛新覺羅氏。乾隆第十七子永璘之孫。幼年過繼慶郡王綿慜。道光三十年(一八五〇年)襲輔國將軍。後歷封貝子、貝勒。光緒十年(一八八四年),慈禧太后懲儆恭親王奕訢,革去其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職,奕劻得以接任,主持外交,並進封慶郡王。次年海軍衙門設立,會同醇親王奕譞辦理海軍事務。

    光緒二十年(一八九四年)封慶親王。光緒二十六年(一九〇〇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太后與光緒帝西逃,奕劻與李鴻章受命留京,任全權大臣與各國議和。次年代表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總理衙門改外務部後,他仍任總理大臣。光緒二十九年(一九〇三年),在榮祿病死後得入軍機處任領班軍機大臣,後又管理財政處、練兵處事務。宣統三年(一九一一年)清廷改內閣制,奕劻任總理大臣並受命組閣。辛亥革命後先任弼德院Quattroporte,後配合袁世凱勸清帝退位。一九一七年病死府中,享年七十九歲。

    後世對慶親王奕劻的評價,最多的就是「貪」字。《清史稿·列傳八·諸王七》中有這樣一段,是御史蔣式瑆的一份彈劾奕劻的奏摺,「戶部設立銀行,招商入股。臣風聞上年十一月慶親王奕劻將私產一百二十萬送往東交民巷英商匯豐銀行收存。奕劻自簡任軍機大臣以來,細大不捐,門庭如市。是以其父子起居、飲食、車馬、衣服異常揮霍,尚能儲蓄鉅款。請命將此款提交官立銀行入股。」其中「細大不捐,門庭如市」正是慶王府的真實寫照。

    宣統二年(一九一〇年)御史江春霖以《劾慶親王老奸竊位多引匪人疏》為題彈劾奕劻,直接在題目中用到「老奸」這樣的字眼,可以想見這位御史的憤怒,疏中列舉事實揭發他勾結袁世凱等黨羽「盤據要津」、「獨攬大權」的禍心。慶親王奕劻長期權居高位,從事賣官鬻爵的「生意」,據說他家客廳桌上有一錦盒,內建各地官員名錄及缺員名單,供索賄之用,民間都稱慶王府為「老慶記公司」。

    光緒二十七年(一九〇一年)兩宮迴鑾後,岑春煊奉太后詔拜訪奕劻,在慶王府門房被索取門包。岑春煊氣憤之極,向慈禧回稟說:「彼處例索門包,臣無錢備此,縱有錢亦不能作如此用。」從門房無論來訪官員大小而索取好處來看,可見其主人的作風。

    奕劻的貪腐在國內不僅路人皆知,甚至「名揚國外」,《泰晤士報》和《紐約時報》都曾對此有過報道,稱他的家是官場的「集市」,門房也設「收費處」。儘管如此,奕劻自從接替恭親王奕訢掌管總理衙門後便平步青雲,從郡王到親王,甚至在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獲准世襲罔替,成為晚清新增的四大鐵帽子王之一。對於奕劻的貪,清室並非充耳不聞,溥儀曾說:「(奕劻)受袁世凱的錢,勸太后讓國,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斷送在奕劻手裡」。

    傳說在奕劻死後等待皇室封諡號,內務府大臣初擬諡「哲」,知人曰哲。溥儀不同意,親選四字,讓內務府選擇,為「謬、醜、幽、厲」。謬醜者,南宋孝宗憎秦檜之惡,封以此諡;幽厲者,周朝之幽王、厲王,皆為殘暴昏庸之君。載灃聽說,同為宗室不忍為此,勸溥儀網開一面,溥儀不肯。後在親貴力爭之下,才賜諡「密」字,密者,「追悔前過」之意。

    除了貪的一面,現在的史學者還是會為奕劻貼上「開明」的標籤,主要指在支援修律和勸說隆裕太后支援清帝退位兩件事。清末計劃施行「憲政」,刑法的修訂首當其衝。執行了百多年的《大清律例》一直維持著滿清的統治,但是其中的諸如凌遲、梟首等酷刑一直不能為西方世界接受,被認為是野蠻的表現。

    光緒二十八年(一九〇二年),由刑部侍郎沈家本主持修訂《大清刑律》。要動祖宗的家法,這在當時要受到多大的阻力是可想而知的。但在奕劻的支援下,《大清刑律》最終得以透過審查而確定下來。袁世凱和奕劻關係密切,北洋系建立的背後都有奕劻的支援。在清帝是否退位這件事上,眾多大臣王族反對退位,唯有奕劻始終態度明確的支援清帝退位,這也被認為是其與袁世凱「勾結」的「罪證」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心目中的愛情是什麼樣子的呢?是轟轟烈烈,還是平淡無奇,還是順其自然?